乘客传送装置的踏板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79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防止手脚被钩住,因而更为安全的防滑体的乘客传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乘客传送装置,具备: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架,设置在该等框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和以环状方式连接并在该等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踏板,所述踏板具有防滑体(13),该防滑体(13)上形成有多个与踏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防滑条(14),所述防滑体通过将钢板弯曲成波浪形状而形成,所述防滑条(1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被压制而形成曲面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相邻踏板之间产生高低差的自动扶梯和相邻踏板之间不产生高低差的电动信道在内的乘客传送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带有波浪形状的金属防滑体的踏板的。
技术介绍
在制造作为自动扶梯和电动信道等的组成部件的踏板时,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将钢板连续弯曲成波浪形状,与踏板的移动方向平行形成多个防滑条以构成防滑体,使用该防滑体制造踏板。特别是,在专利文献一中,公开了一种在防滑条的长度方向(踏板的移动方向)端部的开口部分形成堵塞片,通过弯曲该堵塞片以封闭开口部分的方法。此外,在专利文献二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踏板移动方向的端部的防滑体被形成为锯齿形状,并且伸入相邻踏板的防滑体的相互的间隙中。专利文献一日本专利实开昭55-147363号公报(第7、第8页,图9、图11)专利文献二日本专利特公昭61-42717号公报(第3页,图16)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一中公开的踏板,将堵塞片弯曲封闭防滑条的开口部分时,堵塞片之间会形成Y字形或T字形等形状的接缝。而作业人员在进行乘客传送装置的维修检查时,会产生手脚被该等接缝钩住的危险性。而且,上述专利文献二所公开的踏板也没有认识到弯曲钢板以构成防滑体时的危险性。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防止手脚被钩住,因而更为安全的防滑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装置具备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架,设置在该等框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和以环状方式连接并在该等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具有防滑体,该防滑体上形成有多个与踏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防滑条,所述防滑体通过将钢板弯曲成波浪形状而形成,所述防滑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被压制而形成曲面形状。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装置,即电动信道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信道的踏板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信道的踏板的防滑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信道的前后两个踏板中的防滑体的配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信道的踏板制造方法的整个流程图。图6为形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信道的防滑体的钢板的展开图。图7为图6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钢板的波浪形状加工方法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钢板被弯曲成波浪形状时的防滑体的立体图。图10为形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防滑条底面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被朝向背面侧弯曲时的防滑体的局部断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钢板被弯曲成波浪形状时的防滑体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钢板的展开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钢板被弯曲成波浪形状时的防滑体的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钢板的展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装置,即电动信道1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信道1具有埋设在建筑结构物的地板2中的框架3、设置在该框架3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4、5,采用环形方式连接,在该出入口地板4、5之间循环移动的多块踏板6。此外,该电动信道1具备沿踏板6的移动方向设置在两旁的框架3上垂直设置的栏杆7、以及经由该栏杆7的周缘的引导与踏板6同步移动的移动扶手8。而且,在该电动信道1中,为了区划踏板6和栏杆7,设置了垂直的防护用裙板9。图2为本实施例自动扶梯中的踏板6的立体图。踏板6具有枢轴支承车轮10和车轮11的踏板框架12、固定在该踏板框架12上,供乘客站立在其上的防滑体13。通过环状连接如此构成的踏板6,并且经由图中未示出的固定在框架3上的导轨引导使车轮10、11在该导轨上转动,以使该等踏板6在两个出入口地板4、5之间进行循环移动。图3为防滑体13的立体图。在该防滑体13中,防滑条14的底面14U被固定在基台13A上。图4为前后两个踏板中的防滑体的配置图。在该图中,防滑条被排列成其中一个踏板6X的防滑条长度方向(踏板6的移动方向)端部中的突出部分与另一个踏板6Y的防滑条长度方向端部中的凹入部分相互呈锯齿状伸入。即被设置成长度方向长度相同的相邻防滑条沿长度方向交替错开排列。由此,与各自的防滑体的端部呈直线状的场合相比,可以防止乘客的鞋子被前后踏板之间的间隙卡住,或有异物进入前后踏板之间的间隙处。以下就踏板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制造方法的整个流程如图5所示,首先在薄钢板17的端部进行开槽加工,以形成图6和图7所示的凹凸形状(步骤1凹凸开槽加工)。具体的方法是,使防滑条14A的两端中的一端突出,另一端凹入。而且,对相邻防滑条14B的两端,以与14A相反的形状形成突出和凹入。由此,能够使用同一形状的薄钢板17,将前后的踏板6X和6Y的防滑条配置成相互呈锯齿状伸入的形状。即,无论构成电动信道1的踏板6的数量如何,均可使用同一形状的薄钢板17构成锯齿状配置的踏板。而且,电动信道1的踏板6数量为偶数时,例如可以形成使14AT1(14AS1)和14AT2(14AS2)同时突出,使14BT1(14BS1)和14BT2(14BS2)同时凹入的形状,也就是说,即使形成将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的防滑条与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防滑条交替配置的形状,只要将前后踏板的突出与凹入相互调换一下,就能够实现锯齿状伸入的配置。图7为图6所示薄钢板17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形成作为防滑条14A顶面的14AT以及作为侧面的14AS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形成防滑条14A底面14AU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比,预先设置了突起状的余量部分(图7的斜线部分)。该余量部分,在将薄钢板17弯曲成波浪形状(图9所示形状)以后,通过向防滑条14A的内侧(图9的斜线部分)方向压制,防滑条的两端形成曲面形状,作业人员和乘客的手脚被钩住等的危险性减小。此外,如图7所示,形成防滑条14A底面14AU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被弯曲形成为平滑的曲线形状,所以能够减少作业时的危险性。以下参考图8对薄钢板17弯曲成波浪形状的加工方法(步骤2波浪形状的加工)进行说明。图8举例说明了采用凹模15和凸模16,插入薄钢板17,连续形成与防滑条14顶面14T相当的部分以及与底面14U相当的部分的方法。通过如此进行加工处理,薄钢板17被形成为图9所示形状的防滑体13。此外,关于压制防滑条1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中产生的角部以弯曲形成曲面形状的方法(步骤3端部封口弯曲加工),可以采用使用带有弯曲部的模具,从图9Z的位置朝箭头所指方向进行压制的方法。由此,14AS1和14AT1朝向防滑条的内侧(图9的斜线部分)被挤压弯曲,从而形成如图3中14V那样的封口弯曲形状。通过类似这样的端部封口弯曲加工,角部被形成为曲面形状,因此能够降低维修保养作业时手脚被钩住的危险性。此外,如图10所示的14K那样,可以将防滑条底面14U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背面侧弯曲,并进行倒圆角加工,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被钩住。而且,上述封口弯曲部14V可以通过压制加工来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防滑体13的硬度以及耐磨耗性能。而且,即使采用将防滑条长度方向的端部朝向防滑条内侧方向压制弯曲的方法,例如,在14AS1与14AT1之间有时仍然会存在间隙。因此,通过用涂料或焊接方法来填埋该间隙,从而可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传送装置,具备: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架,设置在该等框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和以环状方式连接并在该等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具有防滑体,该防滑体上形成有多个与踏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防滑条, 所述防滑体通过将钢板弯曲成波浪形状而形成,所述防滑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被压制而形成曲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津宫博文小嶋和平斋藤忠一浅野洋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