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在轿厢上搭载着具有水平地延伸的摆动轴和以摆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天平悬臂本体的天平悬臂机构。天平悬臂本体具有第1绳索连接部和相对摆动轴位于与第1绳索连接部相反侧的第2绳索连接部。主索体具有卷挂在第1驱动滑轮上的第1主索和卷挂在第2驱动滑轮上的第2主索。第1主索具有与第1绳索连接部连接的第1轿厢侧端部和与配重连接的第1配重侧端部,第2主索具有与第2绳索连接部连接的第2轿厢侧端部和与配重连接的第2配重侧端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第1和第2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使1台轿厢升降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图11是表示例如EP1006071A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图中,在升降通道1的上部设有机械室2。在机械室2中设有第1和第2驱动装置3、4。第1驱动装置3具有含有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1驱动装置本体3A;利用第1驱动装置本体3A进行旋转的第1驱动滑轮5。第2驱动装置4具有含有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2驱动装置本体4A;利用第2驱动装置本体4A进行旋转的第2驱动滑轮6。在第1驱动滑轮5和第2驱动滑轮6上,卷挂着多根(图中仅表示1根)的主索7。主索7具有第1端部7a和第2端部7b。在第1端部7a上,悬吊着第1配重8。在第2端部7b上,悬吊着第2配重9。第1和第2的端部7a、7b,通过绳索端末弹簧15、16而与第1和第2的配重8、9连接着。在主索7的中间部吊着轿厢10。在轿厢10的下部水平地固定着吊轮梁11。在吊轮梁11上安装着卷挂有主索7的吊轮12、13。又,主索7通过绳索固定部14被固定在吊轮梁11的中央部。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通过使第1和第2的驱动滑轮5、6向互相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轿箱10和配重8、9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这时,主索7由于通过绳索固定部14被固定在吊轮梁11上,故主索7相对轿厢10无移动。因此,在以往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将主索7固定在吊轮梁11上,故在因第1和第2驱动装置3、4间的制造误差及长时期的变形(磨损等)的不同、而对第1和第2的驱动滑轮5、6的旋转速度及滑轮直径产生差异的场合,有可能发生轿厢10的倾斜、使运行性能降低的不良情况。又,主索7还有与吊轮梁11连接成允许有一些变位的情况,在该场合,主索7相对轿箱10稍有一些移动,还有可能发生轿厢10的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防止因第1和第2驱动装置间的差异而引起轿厢产生倾斜、并防止运行性能降低的电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设有第1驱动滑轮的第1驱动装置;设有第2驱动滑轮的第2驱动装置;卷挂在第1和第2驱动滑轮上的主索体;利用主索体悬吊在升降通道内、并利用第1和第2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和配重,在轿厢上搭载着具有水平延伸的摆动轴和以摆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天平悬臂本体的天平悬臂机构,天平悬臂本体具有第1绳索连接部和相对所述摆动轴位于与所述第1绳索连接部相反侧的第2绳索连接部,主索体具有卷挂在第1驱动滑轮上的第1主索和卷挂在第2驱动滑轮上的第2主索,第1主索具有与第1绳索连接部连接的第1轿厢侧端部和与配重连接的第1配重侧端部,第2主索具有与第2绳索连接部连接的第2轿厢侧端部和与配重连接的第2配重侧端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电梯装置的展开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电梯装置的展开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4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6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9是表示图8的控制装置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5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电梯装置的一例子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电梯装置的展开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又,图2表示省略机械室地板后的主要设备的平面布置。图中,在升降信道1的上部设有机械室2。在机械室2中设有第1和第2驱动装置3、4。第1驱动装置3具有含有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1驱动装置本体3A;利用第1驱动装置本体3A进行旋转的第1驱动滑轮5。第2驱动装置4具有含有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2驱动装置本体4A;利用第2驱动装置本体4A进行旋转的第2驱动滑轮6。第1和第2驱动装置3、4,被配置成使第1驱动装置本体3A与第2驱动装置本体4A互相相对,即,使第1和第2的驱动滑轮5、6的外侧相对。又,第1和第2的驱动滑轮5、6,被配置成它们的旋转轴沿升降通道1的正面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但是,由于图1是展开图,故图1中驱动装置3、4的方向与图2不同。在第1驱动滑轮5和第2驱动滑轮6上,卷挂着作为主索集合体的主索体20。主索体20具有卷挂在第1驱动滑轮5上的多根第1主索21和卷挂在第2驱动滑轮6上的多根第2主索22。各第1主索21具有第1轿厢侧端部21a和第1配重侧端部21b。各第2主索22具有第2轿厢侧端部22a和第2配重侧端部22b。在第1配重侧端部21b上悬吊着第1配重8。在第2配重侧端部22b上悬吊着第2配重9。第1和第2配重侧端部21b、22b通过绳索端末弹簧15、16而与第1和第2的配重8、9连接。在第1和第2轿厢侧端部21a、22a上悬吊着轿厢10。在轿厢10的下部搭载着天平悬臂机构23。天平悬臂机构23具有沿轿厢10的进深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向水平延伸的摆动轴24;以摆动轴24为中心可摆动的天平悬臂本体25。天平悬臂本体25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上的第1绳索连接部25a;相对摆动轴24而与第1绳索连接部25a相反侧、即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上的第2绳索连接部25b。第1轿厢侧端部21a与第1绳索连接部25a连接。第2轿厢侧端部22a与第2绳索连接部25b连接。在第1绳索连接部25a与第1轿厢侧端部21a之间、和第2绳索连接部25b与第2轿厢侧端部22a之间,分别配置着吸收弹簧26、27,其对由天平悬臂本体25的倾斜引起的第1和第2绳索连接部25a、25b与第1和第2轿厢侧端部21a、22a的连接角度的变化进行吸收。在升降通道1内设有对轿厢10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轿厢导轨28;对第1配重8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第1配重导轨29和对第2配重9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第2配重导轨30。又,第1和第2的配重8、9,夹有轿厢10地被配置在轿厢10的左右两侧。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通过天平悬臂机构23将轿厢10悬吊,故能防止因第1和第2驱动装置3、4之间的差异而产生轿厢10的倾斜,并能防止运行性能的降低。也就是说,在第1和第2的驱动滑轮5、6的旋转速度及滑轮直径产生差异的场合,能不使轿厢10倾斜,仅使天平悬臂本体25倾斜而对差异进行吸收。又,与使用1台驱动装置的情况相比,利用2台驱动装置3、4能防止各驱动装置3、4的大型化,能使从轿厢容量小的电梯装置至轿厢容量大的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通用化。又,由于在第1和第2绳索连接部25a、25b与第1和第2轿厢侧端部21a、22a之间分别配置着吸收弹簧26、27,故能吸收因天平悬臂本体25的倾斜引起的第1和第2绳索连接部25a、25b与第1和第2轿厢侧端部21a、22a的连接角度的变化,能对第1和第2轿厢侧端部21a、22a的杆及天平悬臂本体25不施加过分的力,抑制应力的发生。接着,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电梯装置的展开结构图。在本例中,在轿厢10的上部搭载着与实施形态1同样的天平悬臂机构23。其它的结构,与实施形态1同样。这样,即使在将天平悬臂机构23搭载在轿厢10的上部的场合,也能防止因第1和第2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有第1驱动滑轮的第1驱动装置;有第2驱动滑轮的第2驱动装置;卷挂在所述第1和第2驱动滑轮上的主索体;以及利用所述主索体悬吊在升降通道内的、利用所述第1和第2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所 述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和配重,在所述轿厢上搭载着具有水平地延伸的摆动轴和以所述摆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天平悬臂本体的天平悬臂机构,所述天平悬臂本体具有第1绳索连接部和相对所述摆动轴位于与所述第1绳索连接部相反侧的第2绳索连接 部,所述主索体具有卷挂在所述第1驱动滑轮上的第1主索和卷挂在所述第2驱动滑轮上的第2主索,所述第1主索具有与所述第1绳索连接部连接的第1轿厢侧端部和与所述配重连接的第1配重侧端部,所述第2主索具有与所述第2绳索连接部 连接的第2轿厢侧端部和与所述配重连接的第2配重侧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