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景刚专利>正文

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436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右连接带、肢体固定板、缓冲层、防护层、铰链装置、压缩体、固定肢体固定条、柔性连接板、上连接装置、收紧带、锁紧装置、下固定装置和左连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能够有效的保证对重症患者进行肢体的固定,同时还能减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固定座底部设有凹圆弧面,便于本装置的固定和连接的方面,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病人的手臂固定后不会晃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缓冲层,以及在缓冲层中设有透气孔,有效的保证了病人在使用的时候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内使用的骨折闭合术一般都是采用竹夹板或石膏夹板将骨折部位固定保养恢复,通过这种复位固定方式,经常出现骨折部位容易再次发生部分移位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衬垫加以弥补,但垫入夹板衬垫的大小和厚度都不大容易掌握,尤其是骨折部位消肿后容易使夹板发生松动,需要重新固定才能保证骨骼较好的恢复,而且有再次移位的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提供一种肢体固定装置,能够很好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肢体的固定,同时能减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固定座、右连接带、肢体固定板、缓冲层、防护层、铰链装置、压缩体、固定肢体固定条、柔性连接板、上连接装置、收紧带、锁紧装置、下固定装置和左连接带;所述右连接带一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座右下侧;所述肢体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面;所述缓冲层固定在肢体固定板内部表面上;所述铰链装置底部连接在肢体固定板右上侧,所述铰链装置上面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板;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为数个,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均匀固定连接在柔性连接板内侧表面上;所述肢体固定条之间设有压缩体;所述防护层下侧连接在缓冲层上面,所述防护层上侧与固定肢体固定条连接;所述上连接装置连接在柔性连接板左侧;所述收紧带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装置左侧;所述下固定装置固定在肢体固定板左侧;所述锁紧装置固定连接在下固定装置左侧;所述收紧带下端活动连接在锁紧装置中;所述左连接带一侧固定在固定座左下侧。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底部设有凹圆弧面。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中设有透气孔。作为优选,所述肢体固定板呈半圆弧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能够有效的保证对重症患者进行肢体的固定,同时还能减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2)本技术在固定座底部设有凹圆弧面,便于本装置的固定和连接的方面,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病人的手臂固定后不会晃动。(3)本技术中设置了缓冲层,以及在缓冲层中设有透气孔,有效的保证了病人在使用的时候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固定座;2-右连接带;3-肢体固定板;4-缓冲层;5-防护层;6-铰链装置;7-压缩体;8-固定肢体固定条;9-柔性连接板;10-上连接装置;11-收紧带;12-锁紧装置;13-下固定装置;14-左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右连接带2、肢体固定板3、缓冲层4、防护层5、铰链装置6、压缩体7、固定肢体固定条8、柔性连接板9、上连接装置10、收紧带11、锁紧装置12、下固定装置13和左连接带14;右连接带2—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右下侧;肢体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面;缓冲层4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内部表面上;铰链装置6底部连接在肢体固定板3右上侧,铰链装置6上面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板9;固定肢体固定条8为数个,固定肢体固定条8均匀固定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内侧表面上;肢体固定条8之间设有压缩体7;防护层5下侧连接在缓冲层4上面,防护层5上侧与固定肢体固定条8连接;上连接装置10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左侧;收紧带11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装置10左侧;下固定装置13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左侧;锁紧装置12固定连接在下固定装置13左侧;收紧带11下端活动连接在锁紧装置12中;左连接带14一侧固定在固定座1左下侧。其中,为了固定的稳定性,固定座1底部设有凹圆弧面;为了便于使用,缓冲层4中设有透气孔;为了保证与肢体的接触的稳定性,肢体固定板3呈半圆弧状。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使用时,首先将重症病人手臂放置在肢体固定板3中的,再合上柔性连接板9,通过将收紧带11插入到锁紧装置12中收紧到合适的位置后固定,在通过右连接带2和左连接带14将固定座1固定在病床或手术台一侧,这样使得病人的手臂能够免受晃动等的影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右连接带(2)、肢体固定板(3)、缓冲层(4)、防护层(5)、铰链装置(6)、压缩体(7)、固定肢体固定条(8)、柔性连接板(9)、上连接装置(10)、收紧带(11)、锁紧装置(12)、下固定装置(13)和左连接带(14); 所述右连接带(2)—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右下侧; 所述肢体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面; 所述缓冲层(4)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内部表面上; 所述铰链装置(6)底部连接在肢体固定板(3)右上侧,所述铰链装置(6)上面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板(9); 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8)为数个,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8)均匀固定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内侧表面上; 所述肢体固定条(8)之间设有压缩体(7); 所述防护层(5)下侧连接在缓冲层(4)上面,所述防护层(5)上侧与固定肢体固定条(8)连接; 所述上连接装置(10)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左侧; 所述收紧带(11)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装置(10)左侧; 所述下固定装置(13)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左侧; 所述锁紧装置(12)固定连接在下固定装置(13)左侧; 所述收紧带(11)下端活动连接在锁紧装置(12)中; 所述左连接带(14) 一侧固定在固定座(1)左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底部设有凹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4)中设有透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固定板(3)呈半圆弧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右连接带、肢体固定板、缓冲层、防护层、铰链装置、压缩体、固定肢体固定条、柔性连接板、上连接装置、收紧带、锁紧装置、下固定装置和左连接带;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能够有效的保证对重症患者进行肢体的固定,同时还能减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技术在固定座底部设有凹圆弧面,便于本装置的固定和连接的方面,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病人的手臂固定后不会晃动;本技术中设置了缓冲层,以及在缓冲层中设有透气孔,有效的保证了病人在使用的时候的舒适性。【IPC分类】A61F5/058【公开号】CN205073095【申请号】CN201520914427【专利技术人】刘景刚, 袁继印, 孟素秋 【申请人】刘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危重病人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右连接带(2)、肢体固定板(3)、缓冲层(4)、防护层(5)、铰链装置(6)、压缩体(7)、固定肢体固定条(8)、柔性连接板(9)、上连接装置(10)、收紧带(11)、锁紧装置(12)、下固定装置(13)和左连接带(14);所述右连接带(2)一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右下侧;所述肢体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面;所述缓冲层(4)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内部表面上;所述铰链装置(6)底部连接在肢体固定板(3)右上侧,所述铰链装置(6)上面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板(9);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8)为数个,所述固定肢体固定条(8)均匀固定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内侧表面上;所述肢体固定条(8)之间设有压缩体(7);所述防护层(5)下侧连接在缓冲层(4)上面,所述防护层(5)上侧与固定肢体固定条(8)连接;所述上连接装置(10)连接在柔性连接板(9)左侧;所述收紧带(11)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装置(10)左侧;所述下固定装置(13)固定在肢体固定板(3)左侧;所述锁紧装置(12)固定连接在下固定装置(13)左侧;所述收紧带(11)下端活动连接在锁紧装置(12)中;所述左连接带(14)一侧固定在固定座(1)左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刚袁继印孟素秋
申请(专利权)人:刘景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