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34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轿厢和对重通过第1及第2主绳索吊挂。第1主绳索具有,连接轿厢的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2端部。第2主绳索具有,连接轿厢的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4端部。第1及第2主绳索中只有第1主绳索卷绕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在升降井道的上部,第1及第2主绳索中只有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轿厢和对重通过主绳索吊挂在升降井道内的曳引式电梯装置。背景资料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7-104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轿厢和对重以2∶1的绕绳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内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必须在轿厢和对重上设置绳轮,因此结构复杂,且成本增大。还有,因为是以2∶1的绕绳方式,有可能使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加快,震动或噪音变大。另外,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0372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无机房电梯装置中,轿厢和对重通过两组绳索以1∶1的绕绳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内。这样的电梯装置,与2∶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相比,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可以降低1/2,但吊挂的载荷提高到2倍,所以,需要提高驱动装置、导轨、支撑梁等构成部件的刚性,有可能增加成本和增大安装空间。更有,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0372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使用两台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但是因为需要两台驱动装置,成本增大,同时控制也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能抑制吊挂载荷增大,构成更加简单,同时还能避免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增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轿厢,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在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在升降井道内升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的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对重;第1主绳索,其具有连接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2端部,并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及对重;第2主绳索,其具有连接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4端部,并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和对重,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第1主绳索卷绕在驱动绳轮上,在上述升降井道内的上部,第1和第2主绳索中仅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和对重;以及卷绕在驱动绳轮上,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及对重的主绳索,上述轿厢具有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上述主绳索具有连接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2端部,在升降井道内上部设置有卷绕主绳索的第2端部侧反绳轮,在对重上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吊挂对重绳轮,主绳索从第1端部侧开始,依次卷绕在驱动绳轮、对重吊挂绳轮及第2端部侧反绳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中,在升降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图1中省略)和一对对重导轨3。轿厢4由轿厢导轨2导向而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还有,轿厢4具有前面4a、背面4b、第1侧面4c和第2侧面4d。在前面4a上设置电梯出入口4e。对重5由对重导轨3引导而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当对重5和轿厢4处于相同高度位置时,将对重5与轿厢4的背面4b相对地配置在轿厢4的后方。在垂直投影面(图2)内,连接轿厢导轨2之间的直线和连接对重导轨3之间的直线平行。轿厢4的宽度方向一侧(第1侧面4c侧)设置有第1绳头组合部6。在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第2侧面4d侧)设置有第2绳头组合部7。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设置在轿厢4的下端部。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轿厢4及对重5升降的驱动装置(曳引机)8。驱动装置8由至少1根导轨2、3的上部或固定在建筑物侧的支撑梁(未图示)来支撑。驱动装置8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机9,和由驱动装置主体驱动旋转的驱动绳轮10。作为驱动装置8,要使用轴向尺寸比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外形尺寸小的薄型曳引机。作为薄型曳引机的电动机使用例如永磁电动机(PM电动机)。驱动装置8配置成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和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水平。另外,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配置成其驱动装置主体9位于轿厢4侧,驱动绳轮10位于升降井道壁1a侧。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第1导向轮11、可自由旋转的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可自由旋转的第2导向轮13。第1导向轮11和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第2导向轮13被支撑梁支撑。将第1导向轮11、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第2导向轮13配置成其旋转轴和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平行。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及第1导向轮11,配置在轿厢4的第1侧面4c和与第1侧面4c相对的升降井道壁1a之间的空间内。还有,在垂直投影面内,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和第2导向轮13,配置在轿厢4的第2侧面4d和与第2侧面4d相对的升降井道壁1b之间的空间内。另外,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绳轮10及第一导向轮11,和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及第2导向轮13配置成这样,即,以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几乎对称地配置。多根第1主绳索(驱动用绳索)14卷绕在驱动绳轮10及第一导向轮11上。各第1主绳索14具有,连接在第1绳头组合部6上的第1端部14a,和连接对重5的第2端部14b。第2端部14b连接在对重5的宽度方向一个端部的上部。多根第2主绳索(悬挂专用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及第2导向轮13上。各第2主绳索15具有,连接在第2绳头组合部7的第3端部15a,和连接对重5的第4端部15b。第4端部15b连接在对重5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上部。轿厢4及对重5,通过第1主绳索14和第2主绳索15,按1∶1的卷绕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1内。并且轿厢4以及对重5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力下借助于第1主绳索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此电梯装置采用相互独立的两组主绳索,即第1及第2主绳索14、15。另外,第1及第2主绳索14、15相互独立配置彼此不干涉。在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1主绳索14卷绕在第1驱动绳轮10上。另外,在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2主绳索15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上。第1及第2主绳索14、15采用例如树脂被覆绳索,该树脂被覆绳索的外部是由高摩擦系数树脂材料构成的外层被覆体。该外层被覆体是由摩擦系数为0.2以上的高摩擦系数树脂,比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构成。这样的电梯装置,因为是按照1∶1绕绳方式吊挂轿厢4和对重5,所以不需要在轿厢4和对重5上搭载悬挂绳轮,可以使构成简单。还有,驱动绳轮10的旋转速度能降低到2∶1绕绳方式的1/2。另外,主绳索分成第1及第2主绳索14、15,驱动绳轮10上只卷绕第1主绳索14,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上只卷绕第2主绳索15,所以吊挂载荷被分配,驱动装置8,主绳索14、15,导轨2、3,及支撑梁等上的载荷可以降低到和2∶1绕绳方式同等的水平。因此,能够降低对机器刚性的要求,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轿厢,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驱动而在升降井道内升降;通过上述驱动装置驱动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 对重;第1主绳索,其具有连接上述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上述对重的第2端部,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吊挂上述轿厢及上述对重;以及,第2主绳索,其具有连接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上述对重的第4端部,在上述升降井道内 吊挂上述轿厢和上述对重,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上述第1主绳索卷绕在上述驱动绳轮上,在上述升降井道的上部,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仅上述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寺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