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第一乘客传感器安装在一对扶手的入口/出口附近的外板中,以使该传感器输出表面指向乘客进入的方向,并将第一乘客传感器安装在该对扶手的入口/出口附近的内板中,以使该传感器输出表面向内旋转以与该乘客进入的方向形成预定角度,从而形成的感应范围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该对扶手之间的间隔W,感应范围的长度在距该入口/出口一预定距离之内。通过在该感应范围内感应乘客的出现/离开,并通过利用这些传感器精确感应仅使用该输送装置的乘客,可实现自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乘客的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传感器感应乘客的出现/离开而自动运行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通过由传感器感应乘客的出现/离开而自动运行的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是公知的。在这种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中,用于感应乘客的传感器通常连接于安装在入口/出口处的光电柱(支柱)。如果该传感器没有感应到乘客,则该载客输送装置不运行而处于等待状态。如果该传感器感应到乘客,则该载客输送装置以额定速度运行。不幸的是,这种类型的载客输送装置需要在入口/出口处安装光电柱。由于必须确保安装空间,因此载客输送装置不能用于某些场所,或者出现设计问题。因此近来出现了不使用光电柱的无柱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并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改进推广这种载客输送装置(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3-104680和10-182050)。总的来说,这种无柱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在其内板或前边缘中具有内置的乘客传感器。当这些传感器感应到乘客时,该载客输送装置以额定速度运行。但是,该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在乘客进入的方向上过宽,以至于即使不使用该载客输送装置的乘客从附近经过,该传感器也会响应,导致不必要的运行。而且,如果并列设置多个载客输送装置,相邻的传感器相互干扰,从而引起运行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利用传感器精确地仅感应使用该输送装置的乘客而自动运行的输送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乘客可走上去和走下来的多个阶梯,在阶梯两端形成的一对扶手,安装在该对扶手入口/出口附近的乘客感应装置,其具有的感应范围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该对扶手之间的距离,而其长度在距该入口/出口一预定距离之内,还包括驱动控制器,根据通过该乘客感应装置感应乘客的操作来控制阶梯的驱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乘客可走上去或走下来的多个阶梯;在阶梯两端形成的一对扶手;安装在该对扶手的入口/出口附近的第一乘客感应装置,其具有的感应范围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该对扶手之间的距离,而其长度在距该入口/出口一预定距离之内;安装在该对扶手的每个阶梯起始位置之前的第二乘客感应装置;以及驱动控制器,根据第一乘客感应装置和第二乘客感应装置感应乘客的操作来控制阶梯的驱动。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一部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获得。可利用下面特别指出的装置和组合实现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附图说明被引入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上面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无柱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当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时的布局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当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时的布局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用于控制第一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的运行的控制器的布局的方框图;图5是用于解释第一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的运行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并列设置两个载客输送装置的布局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当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例的两个载客输送装置时的布局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用于控制第二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的运行的控制器的布局的方框图;图9是用于解释第二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的运行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无柱自动运行式载客输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示出了具有一倾角的所谓“自动扶梯”的布局。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当从上方观察该载客输送装置时的布局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当从侧面观察该载客输送装置时的布局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载客输送装置11具有用于输送乘客的多个阶梯12,和直立在阶梯12两侧的一对扶手13。阶梯12是由例如压铸铝制成的踏板,且无止境地连接于一对上部和下部入口/出口之间。阶梯12由桁架(未示出)以预定角度支撑,在入口/出口之间循环运行。在该对扶手13下方,将外板(outer deck)14和内板15设置在两侧,从而将扶手板16夹在中间。扶手板16由例如透明玻璃或丙烯制成。覆盖有橡胶或其它类似物的移动扶手17在扶手板16外围形成。移动扶手17与阶梯12同步移动。在入口/出口处,具有与阶梯12相同宽度的梳状物18在阶梯拉入/拉出(draw-in/draw-out)孔处形成。在该阶梯拉入/拉出孔处,梳状物18与阶梯12接触,以阻止阶梯12上的灰尘和类似物进入内部机房。在入口/出口之前的地板表面上,在预定范围内放置入口/出口板19,例如可使入口/出口板19的表面粗糙以防止乘客进入或离开时打滑。要注意的是,机房(未示出)位于入口/出口板19下方。操作人员可抬起入口/出口板19而进入机房进行维护。如图2所示,载客输送装置11包括第一乘客传感器21、22和第二乘客传感器23,作为用于实现自动运行的乘客传感器。第一乘客传感器21、22感应入口/出口附近的乘客。在这些传感器中,将第一乘客传感器(A)21安装在外板14末端处的入口/出口附近,从而传感器输出表面指向乘客进入的方向。参考标号24表示第一乘客传感器(A)21的感应范围(尤其是,表示从第一乘客传感器(A)21发出的传感器信号的输出范围)。两个感应范围24从入口/出口两侧基本相互平行地延伸出预定的距离。将第一乘客传感器(B)22安装在第一乘客传感器(A)21的相对侧的入口/出口附近,即内板15的末端部分。第一乘客传感器(B)22向内旋转,与乘客进入方向形成预定角度。参考标号25表示第一乘客传感器(B)22的感应范围(尤其是,表示从第一乘客传感器(B)22发出的传感器信号的输出范围)。两个感应范围25从入口/出口两侧延伸出预定的距离,从而在入口/出口板19的末端部分附近相互交叉。第一乘客传感器21和22在感应范围26内感应乘客的出现/离开。由第一乘客传感器21和22形成的感应范围26的宽度至少大于阶梯12的宽度,并基本等于直立在阶梯12两侧的该对扶手13之间的间隔W。感应范围26的长度(乘客进入的方向)在距阶梯拉入/拉出孔处的梳状物18的前端部分一预定距离L的范围内。预定距离L为感应乘客进入前方道路的必要最小距离。尤其是,预定距离L为1.7至1.9m。如图3所示,随着与入口/出口的距离增加,第一乘客传感器21和22的感应范围24和25距地板表面20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将第一乘客传感器21和22安装在例如(具有标准身高的)乘客脚部附近。第一乘客传感器21和22的感应范围24和25从这些安装位置逐渐升高,例如直到大约这些范围后端处的乘客腰部的位置。第二乘客传感器23感应在每个阶梯12的起始位置之前的乘客的出现/离开。如图2所示,将第二乘客传感器23安装在上述该对扶手13之一的下方的内板15的梳状物18附近,从而使传感器输出表面与另一个扶手13的内板15相对。图2中的参考标号27表示第二乘客传感器23的感应范围(尤其是,表示从第二乘客传感器23发出的传感器信号的输出范围)。感应范围27从一个扶手13延伸至另一个扶手13并维持预定的高度。注意,为了在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客可走上去并走下来的多个阶梯;在该阶梯两端形成的一对扶手;安装在该对扶手的入口/出口附近的乘客感应装置,其具有的感应范围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该对扶手之间的间隔,而其长度在距该入口/出口一预 定距离之内;以及驱动控制器,根据该乘客感应装置感应乘客的操作来控制该阶梯的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削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