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04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对两台轿厢工作于同一井道的电梯系统,尽量防止碰撞可能性与安全停止于未然,实现高效的群管理控制。具备: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设置在各层站,具有目标楼层登记功能,和针对每个目标楼层预报显示响应轿厢的功能;区域设定单元(12),对每个上下行轿厢设定优先区和共用区;进入判定单元(13),判定上下行轿厢能否进入共用区;安全待机单元(14),根据进入判定单元(13)的判定结果,使轿厢(20)安全待机;待避单元(15),在各轿厢结束服务的阶段,必要时使轿厢(20)待避于待避层;禁闭时间预测单元(16),预测在向层站发生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各轿厢时,安全待机引起的禁闭时间;评价值运算单元(17),计算分配各轿厢时的等待时间或禁闭时间等;以及分配单元(18),根据评价值运算单元(17)的运算结果,确定最终分配轿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台轿厢(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在同一井道内工作的电梯系统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尤其涉及高效地管理控制同一套(低层侧或高层侧)的多个电梯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并设有多台电梯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运用这多个电梯,而进行群管理控制。另外,当在多个轿厢工作于一个井道内的电梯系统中应用群管理控制的情况下,与一台轿厢工作于一个井道中的通常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必须进行控制,以避免工作于同一井道内的轿厢的碰撞,进而提高作为电梯系统的输送效率。作为以往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提议了如下方式,即对进行可水平移动的循环式运行的系统设定轿厢禁止进入区域,并进行控制,使轿厢不进入禁止进入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装置中,未提示任何使输送效率提高的手段。另外,作为其它现有装置,提议了如下方式,即设定为各轿厢专用地服务的专用区、和共用区,另外,设置从共用区至专用区的待避单元、和从专用区至共用区的可否进入判定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2尽管都描述了用于避免碰撞的手段,但均未言及如何应对乘客禁闭的状态。所谓乘客禁闭状态是指在乘客位于轿厢内的状态下,为了安全使轿厢停止时,以将乘客暂时禁闭在轿厢内的状态下待机。这种事态与碰撞状态等不同,虽然不是应完全排除的事项,但由于对乘客造成心理上的不安,所以期望使之尽量减少。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29168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60283号公报如上所述,现有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由于未特别言及应对乘客禁闭状态的对策,所以存在对乘客造成心理上的不安的问题。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可在同一个井道内相互自由移动的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在所述电梯系统中工作,该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其对应于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的服务楼层的各层站而设置;区域设定单元,其设定每个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的专用优先区、和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的共用区;进入判定单元,其判定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能否进入共用区;安全待机单元,其根据进入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使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安全待机;待避单元,在上行轿厢或下行轿厢结束服务的阶段,该待避单元根据需要使上行轿厢或下行轿厢待避于待避层;禁闭时间预测单元,其预测当对在层站发生的目的地呼梯分配上行轿厢或下行轿厢时,伴随安全待机而发生的乘客禁闭时间;评价值运算单元,其计算包括分配了上行轿厢或下行轿厢时的等待时间或禁闭时间在内的各种评价值;和分配单元,其根据评价值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确定对目的地呼梯的最终分配轿厢,其中,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具有登记目标楼层的功能、和针对所登记的每个目标楼层都向乘客预报显示响应轿厢的功能。获得了一种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能尽量将同一井道内的上下轿厢的碰撞可能性和安全停止防患于未然,进而实现了高效的群管理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框图。(实施例1)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设置于全部楼层的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的具体结构例的说明图。(实施例1)图3是补充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区域设定动作和伴随区域设定的进入判定动作的说明图。(实施例1)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进入判定动作的流程图。(实施例1)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待避动作的流程图。(实施例1)图6是用于补充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发生新的目的地呼梯时的禁闭时间的计算处理的说明图。(实施例1)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发生新的目的地呼梯时的分配轿厢的确定步骤的流程图。(实施例1)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发生新的目的地呼梯时的禁闭时间和到达预测时间的校正步骤的流程图。(实施例1)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发生新的目的地呼梯时的禁闭时间和到达预测时间的校正步骤的流程图。(实施例1)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发生新的目的地呼梯时的禁闭时间和到达预测时间的校正步骤的流程图。(实施例1)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消除上述问题,对于两台轿厢工作于同一井道内的电梯系统,在完全排除轿厢之间的碰撞可能性,并且尽量减少乘客禁闭状态之上,进而实现高效的群管理控制。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按功能类别的整体结构例的框图。图1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经各轿厢控制装置2高效地管理控制多台(A号机、B号机)轿厢20。在各轿厢20的层站中,设置层站工作站3,层站工作站3控制设置在每个层站中的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或层站信号灯5等层站设备。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具有目标楼层登记功能和对每个登记的目标楼层向乘客预报显示响应轿厢的功能,在各层站可输入目标楼层,同时,显示与输入的目标楼层对应的响应轿厢和响应轿厢层站。另外,层站信号灯5向各层站的乘客引导显示各电梯的到达等。群管理控制装置1包含由微型计算机上的软件构成的以下各单元11~19。通信单元11与各轿厢控制装置2和层站设备3、4之间进行信息通信。区域设定单元12对每个上下行轿厢设定专用的优先区、和上下行轿厢的共用区。进入判定单元13判定上下行轿厢各自能否进入区域设定单元12设定的共用区中。安全待机单元14根据进入判定单元13的判定结果,使轿厢20安全待机。待避单元15在各轿厢20结束服务的阶段,根据需要使轿厢20待避到待避层。当在层站发生了目的地呼梯时,在分配了各轿厢20的情况下,禁闭时间预测单元16预测运算因安全待机而发生的乘客禁闭时间TE。评价值运算单元17评价对乘客的呼梯分配各轿厢20的情况下的等待时间、或作为禁闭时间预测单元16的预测结果的禁闭时间TE等。分配单元18根据评价值运算单元17的运算结果,确定最终的分配轿厢。运行控制单元19根据分配单元18的分配结果等,对各轿厢20进行统一运行控制。另外,图1中,与并设的多个井道关联地仅示出各1台轿厢20,但在各井道内,分别配设有两台轿厢(上下行轿厢),各自可相互自由移动。图2是表示设置于全部楼层的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的原理的说明图。图2中,当乘客要输入作为目的地的目标楼层时,操作目标楼层登记按钮41。响应轿厢显示面板42向乘客显示与输入的目标楼层对应的响应轿厢(层站)。在图2的示例中,示出登记了去往5层的目标楼层,对应于该目的地呼梯(5层)的响应轿厢为轿厢A(可从A层站乘梯)。另外,要求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所具备的功能是,可在层站输入目标楼层,和向乘客报告对应于输入的目标楼层的响应轿厢(层站)。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4只要满足上述显示功能和报告功能即可,不限于图2的形式,也可以是任意形式。下面,参照图3和图6的说明图、和图4、图5和图7~图10的流程图来说明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具体动作。首先,参照图3说明图和图4及图5的流程图,说明区域的设定动作和伴随区域设定的进入判定动作和待避动作。图3表示与上下行轿厢20U、20L关联的优先区和共用区的设定例,(a)~(e)分别表示配置在一个井道(升降路)内的上下行轿厢20U、20L的相互位置关系。图3中,将10层和10层之上设定为上行轿厢20U的优先区。在上行轿厢20U的优先区内的层站中发生的目的地呼梯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可在同一个井道内相互自由移动的上行轿厢和下行轿厢在所述电梯系统中工作,该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其对应于所述上行轿厢和所述下行轿厢的服务楼层的各层站而设置;区域设定单元 ,其设定每个所述上行轿厢和所述下行轿厢的专用的优先区、和所述上行轿厢和所述下行轿厢的共用区;进入判定单元,其判定所述上行轿厢和所述下行轿厢能否进入所述共用区;安全待机单元,其根据所述进入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使所述上行轿厢和所 述下行轿厢安全待机;待避单元,在所述上行轿厢或所述下行轿厢结束服务的阶段,该待避单元根据需要使所述上行轿厢或所述下行轿厢待避于待避层;禁闭时间预测单元,其预测当对在所述层站发生的目的地呼梯分配所述上行轿厢或所述下行轿厢时,伴 随安全待机而发生的乘客禁闭时间;评价值运算单元,其计算包括分配所述上行轿厢或所述下行轿厢时的等待时间或所述禁闭时间在内的各种评价值;和分配单元,其根据所述评价值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确定对所述目的地呼梯的最终分配轿厢, 所述层站目标楼层登记装置具有登记目标楼层的功能、和针对所登记的每个目标楼层都向乘客预报显示响应轿厢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匹田志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