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旋转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044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3:10
一种旋转致动器(10),配备有:端盖(26),端盖(26)配置在缸主体(20)的一端表面上;第一插塞(28),第一插塞(28)与构成第一缸孔(16)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和第二插塞(30),第二插塞(30)与构成第二缸孔(18)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与第一前缸室(32)和第二后缸室(38)连通的第一端口(108),以及与第二前缸室(36)和第一后缸室(34)连通的第二端口(110)形成在端盖(26)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条齿轮型的旋转致动器,其通过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往复运动使旋转轴旋转。
技术介绍
齿条齿轮型的旋转致动器例如配备有缸主体,相互平行延伸的第一缸孔和第二缸孔形成为贯穿该缸主体。第一活塞布置成沿着第一缸孔的轴线方向移位,第二活塞布置成沿着第二缸孔的轴线方向移位。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活塞上,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活塞上。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彼此相互面对的状态下与设置在旋转轴上的齿轮啮合。进一步,端盖设置在缸主体的相对端面上。工作流体流过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在一个端盖上。此外,通过工作流体的动作,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移位,从而能够使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台旋转(例如,参见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0.2008-157289)。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08-157289所公开的现有技术,因为端盖设置在缸主体的两端表面上,因此旋转致动器的总长度变得较大。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尺寸的旋转致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致动器包括:缸主体,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缸孔和第二缸孔形成为贯穿缸主体;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沿着第一缸孔的轴线方向可移位地设置在第一缸孔中,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活塞上;第二活塞沿着第二缸孔的轴线方向可移位地设置在第二缸孔中,第二齿条设置在该第二活塞上;和旋转轴,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齿轮设置在旋转轴上。该旋转致动器进一步包括:端盖,在设置在缸主体的一端表面上的状态下,端盖通过闭合第一缸孔的一端侧的开口而在端盖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缸室,并且通过闭合第二缸孔的一端侧的开口而在端盖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缸室;第一插塞,第一插塞与构成第一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并且在第一插塞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三缸室;和第二插塞,第二插塞与构成第二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并且在第二插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四缸室。在上述缸主体中形成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三缸室连通;和第二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与第四缸室连通。进一步,在端盖中形成有:第一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一缸室和第二连通通道连通,工作流体流经第一端口 ;和第二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二缸室和第一连通通道连通,工作流体流经第二端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旋转致动器,第一插塞与构成第一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第二插塞与构成第二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因此,与端盖设置在缸主体的相对端表面上的结构相比,该旋转致动器的总长度可以被缩短,因此可提供小尺度的旋转致动器。在上述旋转致动器上,第一插塞可以位于第一缸孔中,未突出到第一缸孔的外部;并且第二插塞可以位于第二缸孔中,未突出到第二缸孔的外部。根据这种结构,上述旋转致动器的尺寸可以变得更小。在上述旋转致动器中,通过第一插塞的外边缘部分咬入构成第一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第一插塞可以被接合;并且通过第二插塞的外边缘部分咬入构成第二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第二插塞可以被接合。根据该结构,第一插塞和第二插塞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到缸主体,而无需使用紧固构件,例如螺钉等。进一步,因为不需要密封构件,例如垫圈等,因此也能够有效地减少零件的数目。在上述旋转致动器中,尤其是在它的端盖中,可以形成有:第一连通凹部,第一连通凹部与第一端口连通,并且与第一缸孔的一端侧的开口面对面地布置;第二连通凹部,第二连通凹部与第二端口连通,并且与第二缸孔的一端侧的开口面对面地布置;第三连通凹部,第三连通凹部与第一连通通道的在缸主体的一端表面上开放的开口面对面地布置;第四连通凹部,第四连通凹部与第二连通通道的在缸主体的一端表面上开放的开口面对面地布置;第一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连通凹部和第四连通凹部连通;和第二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与第二连通凹部和第三连通凹部连通。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简单的构造,第一端口能够与第一缸室和第四缸室连通,第二端口能够与第二缸室和第三缸室连通。在上述旋转致动器中,第一连接通道可以形成在端盖的内部,并且第二连接通道是形成在面对缸主体的端盖的外表面上的凹部。根据该结构,通过简单的构造,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能够形成在端盖中,而不干涉彼此。在上述旋转致动器上,衬垫介于端盖和缸主体之间,该衬垫沿着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连通凹部、第二连通凹部、第三连通凹部、第四连通凹部和第二连接通道的轮廓一体地形成。通过该特征,端盖和缸主体之间能够形成可靠的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第一插塞与构成第一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第二插塞与构成第二缸孔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因此旋转致动器的尺寸可以变得更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实施例通过说明性的实例来展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致动器的横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1V线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V-V线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3中的V1-VI线的截面图;图7是端盖的后视图;图8A是描述第一插塞和第二插塞安装到缸主体中的方法的截面图;和图8B是显示第一插塞和第二插塞安装在缸主体中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致动器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10是所谓的齿条齿轮型的旋转致动器,其配备有具有第一齿条54和第二齿条62的缸部分12和具有齿轮64的台部分14。在如下的描述中,为便于说明,与旋转致动器10和它的组成元件相关地,图1至4所示的箭头XI被称为“向前方向”,而图1至4所示的箭头X2被称为“向后方向”。缸部分12配备有:缸主体20,该缸主体2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在该缸主体20中第一缸孔16和第二缸孔18形成为沿着纵向方向(箭头X的方向)彼此平行地贯穿缸主体20 ;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22布置在第一缸孔16中;第二活塞24,第二活塞24布置在第二缸孔18中;端盖26,端盖26闭合第一缸孔16和第二缸孔18的一端侧(在箭头XI的方向上)的开口 ;第一插塞28,第一插塞28闭合第一缸孔16的另一端侧(在箭头X2的方向上)的开口 ;和第二插塞30,该第二插塞30闭合第二缸孔18的另一端侧的开口。更具体地,缸部分12包括:第一前缸室(第一缸室)32,第一前缸室32形成在端盖26和第一活塞22之间;第一后缸室(第三缸室)34,第一后缸室34形成在第一活塞22和第一插塞28之间;第二前缸室(第二缸室)36,第二前缸室36形成在端盖26和第二活塞24之间;和第二后缸室(第四缸室)38,第二后缸室38形成在第二活塞24和第二插塞30之间。缸主体20由诸如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构成。在缸主体20内,在设置于第一缸孔16和第二缸孔18之间的内壁40中,形成有配置台部分14的装配孔42,并且形成有多个安装孔44 (如图2所示的两个安装孔),用于将缸主体20固定在预定位置。从图3中可知,在高度方向上贯穿缸主体20的状态下,装配孔42与第一缸孔16和第二缸孔18连通。一对活塞密封圈46、48和一对耐磨环50、52通过环形凹部安装到第一活塞22的外周表面上。第一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致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致动器(10),其特征在于,包含:缸主体(20),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缸孔(16)和第二缸孔(18)形成为贯穿所述缸主体(20);第一活塞(22),所述第一活塞(22)沿着所述第一缸孔(16)的轴线方向可移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孔(16)中,并且第一齿条(54)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22)上;第二活塞(24),所述第二活塞(24)沿着所述第二缸孔(18)的轴线方向可移位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缸孔(18)中,并且第二齿条(62)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24)上;旋转轴(66),与所述第一齿条(54)和所述第二齿条(62)啮合的齿轮(64)设置在所述旋转轴(66)上;所述旋转致动器(10)进一步包含:端盖(26),在设置在所述缸主体(20)的一端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端盖(26)通过闭合所述第一缸孔(16)的一端侧的开口而在所述端盖(26)和所述第一活塞(22)之间形成第一缸室(32),并且通过闭合所述第二缸孔(18)的一端侧的开口而在所述端盖(26)和所述第二活塞(24)之间形成第二缸室(36);第一插塞(28),所述第一插塞(28)与构成所述第一缸孔(16)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插塞(28)和所述第一活塞(22)之间形成第三缸室(34);和第二插塞(30),所述第二插塞(30)与构成所述第二缸孔(18)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壁表面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塞(30)和所述第二活塞(24)之间形成第四缸室(38);其中,在所述缸主体(20)中形成有:第一连通通道(88),所述第一连通通道(88)与所述第三缸室(34)连通;和第二连通通道(90),所述第二连通通道(90)与所述第四缸室(38)连通;其中,在所述端盖(26)中形成有:第一端口(108),所述第一端口(108)与所述第一缸室(32)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90)连通,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一端口(108);和第二端口(110),所述第二端口(110)与所述第二缸室(36)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88)连通,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二端口(1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渊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