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67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其确保了所希望的强度并且减少了材料需要量,即,提供一种材料需要量相对于强度来说较少的电梯用导轨。为了实现该目的,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通过使导向体与导轨部卡合来引导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在基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凹部,该凹部部分的截面积被分配到基部的两端面和导轨部的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引导井道内的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的电梯用导轨
技术介绍
电梯的通过主绳索悬吊在井道内的轿厢和对重呈吊桶式升降。轿厢和对重由导轨引导。导轨在升降行程内通过导轨支承部件以预定的间隔铺设在井道内壁上。现有的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使用的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者JEAS(日本电梯协会)标准所示的T形导轨,其将基部安装在导轨支承部件上,由导轨部来引导轿厢和对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238045号(第3、4页,图1、图2)如前所述,导轨是引导轿厢和对重的部件,但其会因地震或者紧急停止而承受来自轿厢或者对重的载荷。因此,导轨需要有对抗该载荷的强度。另外,由于导轨铺设在升降行程内,因此升降行程越长,每一台电梯的导轨需要量就越增加,并且,当轿厢的容量增大时,导轨的尺寸也要增大。所以,在电梯中要求有既确保了所希望的强度又减少了材料需要量的导轨,即材料需要量相对于强度来说较少的导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确保了所希望的强度又减少了材料需要量的导轨,即,提供一种材料需要量相对于强度来说较少的导轨。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导轨中,电梯用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通过使导向体与导轨部卡合来引导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在基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基部底面的中央部的凹部部分分配到基部的两端和导轨部的顶部,能够获得一种抑制了材料需要量并增大了强度的电梯用导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导轨的截面图的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应用在电梯中的一个示例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与现有的导轨的比较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的使用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导轨的图。标号说明1导轨;2基部;2a倾斜面;2b圆形的凹部;2c方形的凹部;3导轨部;3a导轨头部;3b导轨颈部4轿厢;5导向体;6导轨支架;7导轨夹板;8螺栓;9螺母;10导辊。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至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导轨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将导轨应用于电梯的一个示例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导轨与现有导轨的比较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轨的使用状态的图。在图1中,导轨1在板状的基部2上以竖立设置的状态形成有导轨部3,导轨1呈大致T形。基部2的上表面形成为倾斜面2a,底面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凹部2b。将基部的底面的平坦部分固定在未图示的导轨支架上,并将导轨支架以预定的间隔固定在井道的内壁上,由此,导轨1就被铺设在井道中。并且,导轨部3具有与未图示的导向体卡合的导轨头部3a,该导轨头部3a通过比其宽度窄的导轨颈部3b与基部连接。另外,上述这些部件形成为一体,从而构成导轨1。这里,对施加在导轨1上的载荷进行说明。图2表示将导轨1应用于电梯的一个示例,(a)为仰视图,(b)为主视图。在轿厢4的四角上设置有导向体5,导向体5与导轨1卡合,使导轨1引导轿厢4进行升降移动。另外,导轨1通过导轨支架6以预定的间隔固定在井道的内壁上。当在轿厢4处于导轨1的固定点之间,即处于导轨支架6的固定点之间的状态下发生地震等时,地震力通过导向体5作为向导轨头部3a的顶部方向的力Fx和侧面方向的力Fy作用于导轨1。这样,导轨1在其固定点之间承受因两个方向的力Fx、Fy而形成的弯曲力矩,其中上述两个方向的力是因地震而产生的,因而导轨1需要有对抗该弯曲力矩的所希望的强度。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和现有的导轨的比较进行说明。图3作为例示示出了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的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相对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在基部2的底面中央部形成了凹部2b,基部2的底面中央部的凹部部分被分配到基部2的两端面和导轨头部3a的顶部,以使它们的截面的形心A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基部2的端面的高度H1和基部2的倾斜面2a的倾斜角与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导轨头部3a的宽度B与导轨头部3a的高度H2也与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导轨1的截面积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但是通过在基部2的中央部形成凹部2b,接近截面的形心A的部分的占有面积减小了,通过将该凹部部分分配到远离形心A的部位(基部2的两端和导轨头部3a的顶部),能够增大截面的二次力矩,截面系数也变大。由此,以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的材料需要量,能够增大对抗两个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弯曲力矩的强度。另外,相反地,如上所述那样使基部2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凹陷的形状,以使截面的二次力矩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能够减小截面积,从而能够减少材料需要量。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的使用示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其使用示例的图。导轨夹板7通过用螺栓8和螺母9夹紧基部2的倾斜面2a而被固定在导轨支架10上,从而将导轨1固定在导轨支架10上。然后,作为导向体的导辊11与导轨头部3a的两侧面以及端部卡合,从而引导设有导向体的未图示的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如前所述,导轨1的基部2的端面高度、基部2的倾斜面2a的倾斜角、导轨头部3a的宽度、以及导轨头部3a的高度均与现有的ISO标准的T形导轨相同,因此,固定导轨1的导轨夹板7和作为导向体的导辊10能够使用以往已有的部件。因此,能够在不使用新部件的情况下,将材料需要量小、强度大的导轨1应用于电梯,非常经济。另外,本实施方式在基部2的中央部形成了圆形的凹部2b,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在基部2的中央部形成方形的凹部2c。但是,由于接近截面的形心A的部位的面积越小和远离形心的部位的面积越大,以相同的材料需要量越能够增大截面的二次力矩,因此圆形凹部更有效。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导轨1适用于引导井道内的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的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用导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用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通过使导向体与上述导轨部卡合来引导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上述基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导轨,其特征在于,上述基部的底面中央部的凹部形成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导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用导轨呈ISO或者JEAS标准的T形导轨的形状,在上述T形导轨中,与上述导向体卡合的导轨部的宽度、上述基部的两端面的高度、以及从上述基部的两端面朝向导轨部形成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与标准相同,上述基部的底面中央部的凹部的截面积被分配到导轨部的顶部和基部的两端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其确保了所希望的强度并且减少了材料需要量,即,提供一种材料需要量相对于强度来说较少的电梯用导轨。为了实现该目的,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通过使导向体与导轨部卡合来引导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在基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凹部,该凹部部分的截面积被分配到基部的两端面和导轨部的顶部。文档编号B66B7/02GK101031493SQ200580016069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导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用导轨形成为在板状的基部上立起有导轨部的大致T形,通过使导向体与上述导轨部卡合来引导轿厢或者对重的升降移动,上述基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府内宣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