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347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包括:将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中5~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min;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茶油和食盐,茶油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10~2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10%,于100℃下翻炒10-20min,然后出锅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整个过程仅需耗时25~45min,生产出的茶叶通过温水或冷水就能快速冲泡,而且可直接食用或浸泡后食用,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旅游出行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备
,具体说是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最有效释放这种情感的方式就是旅游。旅游不仅能让人开阔眼界,释放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同时愉悦身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旅游过程中,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或爬山涉水,往往容易使人感到疲乏,此时若能饮一杯茶,不但可以大大缓解人们的疲劳,而且还可以帮助老人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预防流行性感冒,消除口腔异味,因此茶叶成为了人们居家旅行的必备物品之一。但在旅游过程中,尤其是当人们身处城市之外、流连山水密林间时,常常难以寻觅到热水以冲泡茶叶,如果用温水或冷水冲泡,又无法将茶叶中的营养精华浸泡出来,缺少茶水应有的茶香。为此,无需冲泡即可直接嚼食的茶叶就应运而生,但现有的茶叶直接嚼食的口感粗糙、苦涩,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口感需求,而且加工工艺繁杂,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茶叶加工工艺,而且采用该工艺制得的茶叶即可采用冷热水冲泡饮用又可直接嚼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清洗过程可以将茶叶中的杂质洗出;烘干则可以将茶叶中的杂味及大部分水分去除,使茶叶的香味更纯净,口感更醇厚,而且烘干后的茶叶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在后续浸泡乙醇时可以在5~10s的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乙醇,从而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茶叶中有效成分的萃取效果。步骤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中5~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min;由于茶叶烘干后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因此在乙醇中浸泡5~10s后即可吸收大量的乙醇,而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对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可以有效地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同时配合超声处理技术对茶叶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破坏茶叶的组织结构,让超声萃取和乙醇萃取同步进行且相辅相成,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充分、更快速地析出,提高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并改善了茶叶的口感,同时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步骤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茶油和食盐,茶油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10~2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10%,于100℃下翻炒10-20min,然后出锅冷却。在100℃下翻炒10-20min,可以强化有效成分的析出,并提高茶油、食盐与茶叶的混合度,起到消毒杀菌、改善口感、固定养分的作用,同时经过炒制后,茶叶中的乙醇含量将大大降低(经检测,茶叶中的乙醇含量低于0.1wt%),不会因乙醇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析出的有效成分仍然会保留在茶叶上而不会流失,通过温水或冷水即可进行冲泡,同时也更好地凸显出了茶叶原有的芳香、气味和口感;茶油的添加,有利于进一步析出茶叶中的脂溶性成分,并起到固定芳香物质和减少氧化的目的,改善茶叶的口味;食盐的添加,则能抑制细菌,补充电解质,在咀嚼茶叶时,调节口味,抑制苦涩口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超声萃取和乙醇萃取同时进行且相辅相成,能更加快速、充分、有效地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并固定不流失,能通过温水或冷水,就能快速的将茶叶泡好,并保证茶的香味,而且该茶叶能直接食用或浸泡后食用,口感好能有效补充膳食纤维,消除口腔异味,清新口气,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旅游出行的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利用烘干后的茶叶极强的吸湿性来实现乙醇的快速吸收,利用超声萃取和乙醇萃取同步进行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充分、更快速地析出,利用炒制过程去除乙醇,强化有效成分的析出并改善口感,整个过程仅需耗时25~45min。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步骤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中5~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min;步骤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茶油和食盐,茶油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10~2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10%,于100℃下翻炒10-20min,然后出锅冷却。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茶叶于100℃下烘干5min。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6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茶叶于60KHZ、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min。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茶油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1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翻炒时间为10min。实施例1(1)将重量份数为10份的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100℃下烘干5min。(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中5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60KHZ、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min;(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重量份数为1份的茶油和重量份数为0.5份的食盐,于100℃下翻炒10min,然后出锅冷却。实施例2(1)将重量份数为10份的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下烘干10min。(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中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KHZ、8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5min;(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重量份数为2份的茶油和重量份数为1份的食盐,于100℃下翻炒20min,然后出锅冷却。实施例3(1)将重量份数为10份的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100℃下烘干10min。(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中5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30KHZ、10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5min;(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重量份数为1份的茶油和重量份数为0.5份的食盐,于100℃下翻炒10min,然后出锅冷却。实施例4(1)将重量份数为10份的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下烘干10min。(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中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6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步骤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中5~10s后取出,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min;步骤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茶油和食盐,茶油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10~2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10%,于100℃下翻炒10‑20min,然后出锅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新鲜采摘下的绿茶茶叶清洗干净后,于80~100℃下烘干5~10min;
步骤2、将烘干后的茶叶浸入质量浓度为55~65%的乙醇中5~10s后取出,
然后转入超声处理器中,于15~60KHZ、80~150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min;
步骤3、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转入炒锅,加入茶油和食盐,茶油的加入量为
茶叶重量的10~20%,食盐的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5~10%,于100℃下翻炒
10-20min,然后出锅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移敏
申请(专利权)人:邵武市福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