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29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振动得到了抑制的电梯设备。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中,在升降通道内,由吊索(5)悬吊的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2)通过纵长型卷扬机(10)进行驱动,其中,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2)采用n∶1(n为3以上的自然数)的卷绕方式悬吊,该电梯设备进一步具有设置在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2)上的悬吊滑轮、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用于改变所述吊索方向的转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纵长型卷扬机(10)上,其上卷绕所述吊索(5)的驱动绳轮(11),其中,在该驱动绳轮(11)与所述电梯轿厢(1)的悬吊滑轮之间,其上卷绕所述吊索(5)的转向滑轮中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的直径与所述驱动绳轮(11)的直径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和平衡重沿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 设备。
技术介绍
已知有采用3:1的巻绕方式或者4:1的巻绕方式悬吊电梯轿厢和平衡 重的电梯设备。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专利技术专利特开2005—200205 号公报所提出的方案中,驱动绳轮和悬吊滑轮以及转向滑轮由各种大小不 同的滑轮组合而成。专利文献h日本国专利技术专利特开2005—200205号公报(图1 图13)一般来说,巻绕到电梯轿厢悬吊滑轮上的吊索的固有振动频率根据该 吊索的长度(电梯轿厢的位置)变化,在电梯轿厢位于最下层时最小。在此, 吊索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最小值随着吊索行程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与 设置在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设备相比,设置在标准高度的建筑物中的电梯设 备的吊索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最小值更大,所以,该固有振动频率与因驱动 绳轮的微小的偏心等而产生的振动频率相一致的可能性小。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梯设备那样,在采用3:1的巻 绕方式或者4:1的巻绕方式时,与采用2:1的巻绕方式的情况相比,由于 巻扬机的驱动绳轮的转速大,所以在驱动绳轮上发生的振动的频率也大。 因此,即使是设置在标准高度的建筑物中的电梯设备,也有可能出现驱动 绳轮的振动频率达到吊索固有振动频率的最小值以上的情况,此时,则会 导致驱动绳轮的振动频率与吊索的固有振动频率相一致而产生共振。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所记载的电梯设备中,吊索不经由其他的 转向滑轮而直接从驱动绳轮巻绕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上,所以驱动绳轮 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巻绕在电梯轿厢悬吊滑轮上的吊索上。因此,如果驱 动绳轮的振动频率与巻绕在电梯轿厢悬吊滑轮上的吊索的固有振动频率 一致时,必然会与巻绕在电梯轿厢悬吊滑轮上的吊索引起共振,而导致较 大的振动传递到电梯轿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振动得到了抑制的电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由吊索悬吊 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重通过巻扬机进行驱动,其中,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平衡重由吊索以n:l(n为3以上的自然数)的巻绕方式悬吊,该电梯设备进一 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和平衡重上的悬吊滑轮;设置在所述升降通 道内,用于改变所述吊索方向的转向滑轮;设置在所述巻扬机上,其上巻 绕所述吊索的驱动绳轮,在该驱动绳轮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之间, 其上巻绕所述吊索的转向滑轮中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的直径与所述驱动 绳轮的直径不同。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振动得到了抑制的电梯设备。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中的吊索巻绕方法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中的吊索巻绕方法图。符号说明1电梯轿厢2电梯出入口3电梯轿厢上部框架4,15吊索固定件5吊索6电梯轿厢下部滑轮 7a,7b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 8电梯轿厢悬吊滑轮9a,9b,9c巻扬机侧转向滑轮10纵长型巻扬机11驱动绳轮12平衡重13平衡重悬吊滑轮14平衡重侧转向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 吊索5的巻绕方法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被构成为,电梯轿厢1沿电梯轿厢导轨16a,16b 升降,平衡重12沿平衡重导轨17a,17b升降。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2由 吊索5悬吊,并且由具有驱动绳轮ll的纵长型巻扬机10驱动。其中,所 谓纵长型巻扬机是指旋转轴方向的尺寸大于与旋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的尺寸的巻扬机。并且,在电梯轿厢l的电梯门厅侧开设有电梯出入口2,天棚部分上 设置有电梯轿厢上部框架3,该电梯轿厢上部框架3上安装了直径与驱动 绳轮11大致相同的电梯轿厢悬吊滑轮8。并且,在电梯轿厢1的右侧部的 电梯轿厢地板附近设置有电梯轿厢下部滑轮6,电梯轿厢地板的中央附近 的下方设置有吊索固定件4。其中,电梯轿厢1的右侧部是指从电梯门厅 侧观察时位于电梯轿厢1右侧的部分。另外,平衡重12的上部也安装了 吊索固定件15和平衡重悬吊滑轮13。并且,吊索固定件4和15具有吸收 吊索5伸长部分的功能。在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有相互的垂直投影大致平行的电梯轿厢侧转 向滑轮7a和7b以及巻扬机侧转向滑轮9a。并且在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 有相对于该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7a以及7b的垂直投影呈倾斜状设置的巻 扬机侧转向滑轮9b以及相对于上述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7a等的垂直投影 大致上垂直设置的平衡重侧转向滑轮14。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悬吊滑轮、转向滑轮、绳轮以及滑轮统称 为滑轮,将安装在电梯轿厢1或平衡重12的上部或者侧部的滑轮称为悬 吊滑轮,将安装在升降通道内的滑轮称为转向滑轮,将驱动滑轮称为绳轮,将安装在电梯轿厢1或平衡重12上的悬吊滑轮以外的滑轮称为滑轮。此 外,巻扬机侧转向滑轮是指用于巻绕从电梯轿厢悬吊滑轮8或者平衡重悬 吊滑轮13延伸至纵长型巻扬机10的驱动绳轮11的吊索5的滑轮,电梯 轿厢侧转向滑轮是指以电梯轿厢悬吊滑轮8为基准位于驱动绳轮11相反 侧的转向滑轮,平衡重侧转向滑轮是指以平衡重悬吊滑轮13为基准位于 驱动绳轮11相反侧的转向滑轮。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中的吊索5的巻绕方法。基本上,在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设备中,使用吊索固定件4,15、电梯轿厢悬吊滑轮8以 及平衡重悬吊滑轮13来悬吊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2,巻绕方法采用了 3:1 的巻绕方法。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首先,吊索5的一端在邻近电梯轿 厢1地板的下方被固定在吊索固定件4上,并从该吊索固定件4大致水平 地延伸到达电梯轿厢下部的滑轮,在该电梯轿厢下部的滑轮6处转向后朝 上延伸。然后,从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7a大致水平地延伸并到达另一个 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7b,经该电梯轿厢侧转向滑轮7b转向后朝下方延伸。 然后,该吊索5经由电梯轿厢1上部的电梯轿厢悬吊滑轮8转向后朝上方 延伸,巻绕在巻扬机侧转向滑轮9a上并转向朝下方延伸,之后巻绕到另 一个巻扬机侧转向滑轮9b上并在此转向再次朝上方延伸,然后巻绕在纵 长型巻扬机10的驱动绳轮11上并转向朝下方延伸。之后,该吊索5进一 步经由平衡重12上部的平衡重悬吊滑轮13转向后朝上方延伸,并经由平 衡重侧转向滑轮14转向后朝下方延伸,之后到达平衡重12上部的吊索固 定件15,并且该吊索5的一端被固定在该吊索固定件15上。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3:1的巻绕方式,垂直负载被分 散到3根吊索上,因此能够降低作用在转向滑轮上的垂直负载,而可选用 力矩较小的纵长型巻扬机10。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实现电梯设备的强度构 件以及纵长型巻扬机10的小型化,所以能够获得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节 省空间的效果。此外,通过设置巻扬机侧转向滑轮9a,9b,能够更为方便地对电梯轿 厢1和平衡重12以及纵长型巻扬机10的平面布置位置进行变更,所以,通过合理地进行升降通道内的平面布置,能够做到节省空间。并且,通过调整靠近驱动绳轮11的巻扬机转向滑轮9b的布置位置,还可以适当地变 更吊索5在驱动绳轮11上的巻绕角度。并且,在上述的巻绕方法中,吊索5在驱动绳轮11上巻绕一圈,其 巻绕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由吊索悬吊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重通过卷扬机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平衡重由吊索以n∶1(n为3以上的自然数)的卷绕方式悬吊,该电梯设备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平衡重上的悬吊滑轮; 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改变所述吊索方向的转向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卷扬机上,其上卷绕所述吊索的驱动绳轮,在该驱动绳轮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之间,其上卷绕所述吊索的转向滑轮中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的直径与所述驱动绳轮的直径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家毅萩谷知文富田正道藤野笃哉西野克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