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配备有透光电极(2)、与所述透光电极(2)配对的光反射对电极(4)、位于所述透光电极(2)和所述对电极(4)之间的发光层(3)。所述对电极(4)由Ag或含Ag的合金构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所述对电极(4)的与所述发光层(3)相反的一侧上具有辅助反射层(6)。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防扩散层(5),用于防止成分在所述对电极(4)和所述辅助反射层(6)之间扩散和移动,且位于所述对电极(4)和所述辅助反射层(6)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设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包含其的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阳〇〇引通常,已知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W下也将其称为"有机化元件"。该有机化元 件具有运样的结构,其中像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之 类的机能层堆叠在设置在基板上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在有机化元件中,在阳极和阴极之间 施加电压,借此从发光层向外发平面状光。[000引在有机化元件中,通过透光电极向外发光。已知一种光取出结构,其中与透光电 极配对的电极由反射电极构成,从而来自于发光层的光由反射电极反射W向外发光。通过 采用运种反射电极,可W有效地向外发光。 在有机化元件中,光取出效率是重要的,并且已经开发出用W进一步改善光取出 特性的结构。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2003-123987中,披露了一种获得高亮度的技术,其中发 光层设置在全反射镜和半反射镜之间,借此形成共振结构。然而,在该结构中,难W调节每 层的厚度,并且难W形成有机化元件。 此外,作为用于改善光反射率的结构,可W想到的是增加反射电极的反射率。例 如,由于银是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因此可W期待通过采用银作为电极材料W改善电极的 反射率。 然而,由于银具有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堆叠而潜行(sneak)的特性,使得当混合有 杂质时容易出现短路,所W并不容易改善含有银的电极的电可靠性。此外,使用大量银来改 善反射率会导致高成本和经济效益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一种照明设备,它们均具有提高 了的反射率、高的提取效率和高的电可靠性,并且消除了短路。 公开了有机化元件。该有机化元件包括透光电极、对电极、发光层、辅助反射层 和防扩散层。所述对电极与所述透光电极成对配置,由Ag或含Ag的合金制成,并具有光反 射率。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透光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所述辅助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对 电极的与所述发光层相反的一侧上。所述防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对电极和所述辅助反射层之 间。所述防扩散层防止成分在所述对电极和所述辅助层之间扩散和移动。 公开了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包括上述有机化元件和导线。 在上述有机化元件和照明设备中,对电极包含银,并且设置辅助反射层和防扩散 层。因此,能够改善反射率,并且能够抑制短路,提高光取出效率和电可靠性。【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实施方案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包括图2A至图2D,图2是示出了含有杂质的堆叠机构的效果的截面图,其中 图2A示出了具有薄的对电极的堆叠结构的实施例,图2B示出了具有厚的对电极的堆叠结 构的实施例,图2C示出了具有薄的对电极的堆叠结构的实施例,图2D示出了具有厚的对电 极的堆叠结构的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实施方案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实施方案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实施方案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照明装置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化及 图7包括图7A至图7B,图7是示出了光反射结构的光反射率的图表,其中图7A表 示实施例1,图7B表示比较例1。【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化元件)。有机化元件包括透光 电极2、与透光电极2成对配置的、并具有光反射率的对电极4、W及设置在透光电极2和对 电极4之间的发光层3。对电极4由Ag或含有Ag的合金制成。辅助反射层6设置在对电 极4的与发光层3相反的一侧上。防扩散层5设置在辅助反射层6和对电极4之间。防扩 散层5防止成分在对电极4和辅助反射层6之间扩散和移动。在该有机化元件中,设置了 包含银的对电极4,和辅助反射层6,借此改善了反射率。此外,即使是在对电极4由银或银 合金制成的情况下,由于对电极4薄到足W通过辅助反射层6进行反射,因此可W抑制短 路。此外,防扩散层5设置在辅助反射层6和对电极4之间,借此可W抑制反射率的降低W 及由成分的扩散导致的电特性的变性。因此可W改善光反射率、光取出效率和电可靠性,W 及防止短路。 图1示出了实施方案中有机化元件的实施例。该有机化元件包括透光电极2、发 光层3、对电极4、防扩散层5和辅助反射层6。运些层由用作支撑基板的透光基板1支撑。 在图1中,发光层3沿其厚度方向的边界划分如虚线所示。图1中的空屯、箭头表示光的发 射方向。 有机层9由包含发光层3的功能层构成,其设置在透光电极2和对电极4之间。有 机层9整体包括功能层的集合。有机发光体10包括叠置在一起的透光电极2、有机层9和 对电极4。此外,当对发光而言不存在障碍时,有机层9可W是由单一发光层3构成的结构。 有机发光体10设置在透光基板1的表面上。该透光基板1是支撑发光堆叠体的 基板。在透光基板1上按次序堆叠每一层来构成有机发光体10。例如,在图1中,透光电极 2、形成有机层9的功能层和对电极4W该顺序堆叠在透光基板1上。 在图1所示的有机化元件中,具有透光性的透光电极2设置在透光基板1的表面 上。在透光电极2设置在透光基板1上的情况下,可W容易地制造出有机化元件。该透光 基板1为支撑基板。此外,发光层3中产生的光子将从透光基板1的一侧逸出。该有机化 元件是所谓的底部发光结构的元件。当然,有机化元件的结构并不限于底部发光结构,也 可W是顶部发光结构。对于顶部发光结构,透光基板1可W形成密封基板,面向透光基板1 的支撑基板可W设置在对电极4的与发光层3相反的一侧上。在运种情况下,对电极4设 置在支撑基板(的表面)上。 该透光基板I由适当的基板材料制成。例如,其可W是玻璃。对于玻璃,有机发光 体10可W被很好地制成和支撑。还可W抑制水的侵入和有机层9的劣化。在使用玻璃的 情形下,可W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玻璃。如此,可W减少反射率的差异。具有高折射率的玻 璃的折射率约为1.7至1.9。当然,也可W采用折射率为1.7或更低的普通玻璃。该透光基 板1还可W由塑料制成。采用由塑料制成的透光基板1,可W改善处理能力。在运种情况 下,塑料优选具有防潮性。由于塑料具有柔性,因此可W形成柔性元件。此外,作为透光基 板1,还可W采用由玻璃层和塑料层叠置而成的复合基板。在运种复合基板中,可W改善光 取出性。在透光基板1由复合基板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玻璃层设置在发光侧(外侧)上, 将塑料层设置在透光电极2的一侧(内侧)上。如此,可W改善光取出性和防潮性。 该透光电极2由适当的电极材料制成。其范例包括具有透光度的金属薄膜、金属 氧化膜等。金属氧化膜的范例包括口0、IZ0、AZ0等。透光电极2还可W由金属氧化膜和金 属薄膜形成的膜层制成。该膜层的范例包括口〇/4肖、4肖八1'0、4肖合金八1'0、11'0/4肖合金等。 运里,对电极4的材料可用Ag合金。注意,在膜层的范例中/7"表示层的边界/7"前面的 材料表示下层(光线输送基板1的一侧)/7"后面的材料表示上层(对电极4的一侧)。 透光电极2可W构成阳极和阴极。透光电极2优选为阳极。优选的,透光电极2在可见光区域中具有小的消光系数。例如,透光电极2在可见 光区域中可W具有0. 05或更低的消光系数,但并不限于此。 透光电极2优选具有SOcm2As或更高的电荷迁移率W及1XIO2Icm3或更低的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透光电极;对电极,其与所述透光电极成对配置,由Ag或含Ag的合金制成,并具有光反射率;发光层,其设置在所述透光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辅助反射层,其设置在所述对电极的与所述发光层相反的一侧上;以及防扩散层,其设置在所述对电极和所述辅助反射层之间,防止所述对电极和所述辅助反射层的成分在其间扩散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宜弘,安食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