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以及车辆用后尾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409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4:15
在车门外面板(24)上设置有凸部(44)。由此,在车门外面板(24)发生了热膨胀时该凸部(44)将沿着车门外面板(24)的面方向而被压缩,从而凸部(44)中的间隙(50)将被压溃。即,通过使该凸部(44)压缩变形,从而使车门外面板(24)的沿着面方向而产生的、与车门内面板(22)之间的尺寸差被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以及车辆用后尾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以及车辆用后尾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1259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了FRP(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的FRP制汽车用外板部件。在该在先技术中,FRP制外板与FRP制内板以彼此面对的状态而被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而提供一种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以及车辆用后尾门,其能够在使纤维增强树脂部件和与该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树脂部件接合了的情况下,对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其具有:纤维树脂部件,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接合,并且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松弛部,其被配置于所述树脂部件的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内侧的车辆外侧面,并在该树脂部件的面方向上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而延伸,且沿着相对于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凸状或凹状,所述松弛部被构成为包括:第一松弛部,其在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沿着所述一个方向而延伸;第二松弛部,其在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另一个方向而延伸。在上述方式中,线膨胀系数不同的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与树脂部件被进行了接合。在树脂部件的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内侧处设置有松弛部。该松弛部在树脂部件的面方向上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而延伸,并且所述松弛部的沿着相对于该松弛部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被切断时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凸状或凹状。由于在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中,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因此会由于高温时的热膨胀而在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产生尺寸差,并在树脂部件上产生热翘曲。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树脂部件中设置截面形状呈凸状或凹状的松弛部,从而在树脂部件发生热膨胀时使该松弛部沿着树脂部件的面方向而被压缩,从而使松弛部中的间隙被压溃。即,通过使松弛部压缩变形从而使沿着树脂部件的面方向而产生的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的尺寸差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被吸收。此外,松弛部被构成为包括第一松弛部与第二松弛部,第一松弛部以及第二松弛部在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而延伸。由此,能够分别在第一松弛部以及第二松弛部中,在两个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上对沿着树脂部件的面方向而产生的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一松弛部与所述第二松弛部以相互连接的方式而被连续地形成。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松弛部与第二松弛部被连续地形成,因此与第一松弛部和第二松弛部以不连续的状态而被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吸收的由于热膨胀而在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产生的尺寸差的量将会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三方式中,所述松弛部在所述树脂部件中沿着相对于该树脂部件的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方向而交叉的方向形成。在上述结构中,在树脂部件中,沿着相对于该树脂部件的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方向而交叉的方向而形成有松弛部。树脂部件的热膨胀量在沿着树脂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与相对于该流动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相比而较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相对于树脂的流动方向而对松弛部被形成的方向进行确定,从而能够以较高效率对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三以及第四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松弛部被设置在未露出于外观设计面的部位处。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松弛部被设置在未露出于外观设计面的部位处,因此即使将松弛部设置在该车辆用外板部件上也不会产生外观设计上的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后尾门,其具有:车门内面板,其由本专利技术第一以及第三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纤维增强树脂部件形成,并被配置于车厢内侧且构成后尾门内板;车门外面板,其由本专利技术第一以及第三至第五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树脂部件形成,并被配置于所述车门内面板的车厢外侧并且构成后尾门外板;交叉部,其被配置于贯穿所述车门外面板的排水孔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以及第三至第五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松弛部的一部分且相互交叉;倾斜部,其构成所述松弛部的另外一部分,并将所述交叉部作为顶部而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车辆上下方向下方倾斜。在上述结构中,被配置于车厢内侧且构成后尾门内板的车门内面板由纤维增强树脂部件形成。此外,被配置于车门内面板的车厢外侧且构成后尾门外板的车门外面板由树脂部件形成。被设置于车门外面板上的松弛部在该车门外面板的面方向上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而延伸,相互交叉的交叉部被配置在贯穿车门内面板的排水孔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此外,松弛部将该交叉部作为顶部,并设置有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因此,能够将从排水孔向车外侧排出的水从松弛部的交叉部起通过倾斜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车辆上下方向下方侧进行引导。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述的那样,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能够在使纤维增强树脂部件和与该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树脂部件接合了的情况下,有效地对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与第一松弛部和第二松弛部以不连续的状态而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对由于热膨胀而造成的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能够更有效地对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树脂部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之间的尺寸差进行吸收。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能够在不受到外观设计的制约的条件下形成松弛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能够利用松弛部而将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向目的方向进行引导。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的后尾门中,图4的主要部分被放大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2为表示沿着图1的2-2线而被切断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A为表示沿着图1的3(A)-3(A)线而被切断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图3B为表示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发生热膨胀时的沿着图1的3(A)-3(A)线而被切断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图4为从车辆斜后方侧观察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的后尾门时的立体图。图5A为对应于图3A的比较例。图5B为对应于图3B的比较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箭头标记OUT表示车辆外方向。(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车辆10的后端部处形成有车门开口部12,并且在该车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处设置有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以及车辆用后尾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制的车辆用外板部件,具有:树脂部件,其与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接合,并且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松弛部,其被配置于所述树脂部件的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内侧,并在该树脂部件的面方向上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而延伸,且沿着相对于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被切断时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凸状或凹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6.19 JP 2013-1288421.一种车辆用后尾门,具有:车门内面板,其由纤维增强树脂部件形成,并被配置于车厢内侧且构成后尾门内板;车门外面板,其由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部件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树脂部件形成,并且与所述车门内面板接合,且被配置于所述车门内面板的车厢外侧并且构成后尾门外板;松弛部,其被配置于与对所述车门外面板和所述车门内面板进行接合的接合部相比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靠内侧的所述车门外面板的车辆外侧面上,并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松弛部与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松弛部;交叉部,其被配置于贯穿所述车门外面板的排水孔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并构成所述松弛部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松弛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松弛部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截面上具有凸形形状或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