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分析装置、药效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8056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2:00
通过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药品候选化合物(母体化合物和代谢产物)在转运蛋白途径和扩散途径中的血管(基部/基侧)侧排出组分和管腔(顶部)侧排出组分、以及细胞内残留组分进行定量。由此,能够决定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总量和向各组分的分配比率。对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动力学进行评价变得可能,能够从庞大数量的药品候选化合物中体外筛选出发挥药效的药剂候选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对给药至细胞的药物的血管(基部/基侧)侧排出组分、管腔(顶部)侧排出组分、细胞内残留组分进行定量,从而求出向各组分的分配比率,在体外探明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新药开发有用的、对于药物的摄取、代谢、排泄这样的药物动力学的整体情况的体外(in vitro)评价。
技术介绍
在新药开发工序中,在药剂法上必须要进行对人体的体内给药、验证效能的临床试验(“人体临床试验”),但是人体临床试验、动物实验试验需要庞大的开发费。近年来,这些开发费成为最大的原因,新药开发整体的成本在增加。作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大多是因为,针对在开发工序前期的非临床动物实验中无法检测到药效不良、毒性的药剂候选物,在开发工序后期的人体临床试验中首次发现药效不良、毒性,而至此为止的开发成本、人体临床试验所花费的成本变得白费。从这样的背景出发,为了提高人体临床试验的通过率、试图削减新药开发成本,在早期就缩小能呈现药效且没有发现毒性的新药候选物质的范围变得重要。对此,许多制药企业期望能有一种体外(in vitro)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在药物研发的初期阶段,不是只采用与人体细胞的特性相关性低的动物实验来缩小药剂候选物的范围,而是能够使用人体细胞来良好地预测给药药物在人体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然而,还没有确立利用细胞来对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摄取、代谢、胆管和血管排泄这样的药物动力学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解析的方法。药剂为了在体内发挥药效,已经被摄取到肝脏中的药剂需要成为代谢产物、或者不被代谢而是作为原来的化合物(母体化合物)而排出到血管侧,然后再次随着血液流而进行再循环,到达目标脏器、器官。因此,在体外试验系统中也是这样,如果能测定在给药后排出到血管侧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再循环部分,对于在新药开发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的药效进行评价,则能够成为非常有用的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此外,通过探明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包括在胆管排泄后作为尿、便排泄到体外的、从细胞排泄到胆管的部分(消失部分)、细胞内残留部分),则能够求得向各组分的分配比率。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迄今为止向培养细胞给予药剂,对从细胞的胆管排泄的部分(消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该评价方法是对药剂消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上述药剂消失部分为,给药药剂不发挥毒性、药效而排泄到胆管中,之后作为尿、便排泄到体外的部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565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50361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只是对于胆管排泄量、即没有药效的成分的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对体外消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但是,为了获取具有药效的成分的信息,希望直接评价排泄到血管侧的成分的量,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确立对于排泄到血管的成分的量进行解析的方法。进一步,不只是对于药物动力学的一部分进行评价,而是对于给药药剂的血管(基部/基侧)侧排出组分、管腔(顶部)侧排出组分、细胞内残留组分这样的、给药药剂从细胞的何处被排泄出、存积在何处,进行细分定量,从而能在体外提供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进行更高精度的药效评价,但是还没有确立这样的评价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为一种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调整上述多个容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整部,以及测定上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且对该测定的上述成分进行解析的分析部;上述多个容器为至少第1容器、第2容器;上述第1容器内和上述第2容器分别保持第1缓冲液;上述温度调整部进行调整以使得上述第1容器内的温度与上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成为不问温度;上述分析部测定从上述第1容器内的细胞向上述第1容器内的上述第1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以及从上述第2容器内的细胞向上述第1容器内的上述第1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并且对于通过上述细胞的转运蛋白而排出的上述成分的量进行解析。专利技术效果通过应用本专利技术,能够直接地评价排泄到细胞的血管侧的药剂等成分。进一步,通过对药品候选化合物(母体化合物和代谢产物)在转运蛋白途径和扩散途径中的血管(基部/基侧)侧排出组分和管腔(顶部)侧排出组分、以及细胞内残留组分进行定量,并且判定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总量和向各组分的分配比率,从而对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动力学进行评价成为可能,能够提高从庞大数量的药品候选化合物中体外筛选出发挥药效的药剂候选物的筛选精度。其结果是,能够在早期缩小药品候选化合物的范围,减少无用的动物实验、无用的人体临床试验。对于降低对制药企业来说成为沉重负担的新药开发成本做出贡献。【附图说明】图1为培养板;图2为样品调制流程;图3为工序4、5、6的定量对象和药物分布示意图;图4为各组分的定义和⑶F的结果;图5为⑶F的分配比率;图6为罗丹明123的分配比率;图7为自动测量装置构成图;图8为样品调制部的上表面图;图9为样品调制部的正面图;图10(a)为自动测量装置的运作流程图;图10(b)为自动测量装置的运作流程图;图11为吸头端和吸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关于用于上述药效评价的成分分析方法,按照图2的工序0?6来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工序4?6,采用图3进行详述。其中,在以下的多个实施例中,基于药效成分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但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显然,药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进一步还有药物代谢物的评价也能够应用本申请专利技术的成分分析方法。此外,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缓冲液、温度、时间等具体的条件只是一个例子,显然,只要作为技术构思而具有同样的效果,则也可以应用别的条件。本实施例中,对于使用试验区1?3中的至少3个试验区的情况进行说明。各试验区中,存在保持细胞的保持区域,这些保持区域可以对于各个试验区使用不同的容器,也可以将具有多个保持区域的一个容器内进行分取,设定各试验区。<工序0:肝细胞的调制和培养>本工序中,首先,进行了用于验证药剂效果的肝细胞的调制、培养。以下示出一个例子。肝细胞的调制按照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详细如下。将大鼠(rat) (5?6周龄)在戊巴比妥麻醉的条件下开腹,在门脉中插入导管注入前灌流液(不含Ca2+和Mg'含有EGTA的Hanks液)。在确认到充分进行了从肝脏的脱血之后停止灌流。将灌流液替换为胶原酶溶液,进行灌流。本实施例中使用含有0.05%胶原酶的Hanks液进行灌流,但不限于此。在确认到细胞间组织通过胶原酶而被消化之后,停止灌流。切除肝脏,在冷却的Hanks液中切细,通过移液分散至细胞。使用等渗Percoll液,将在500G、5分钟的离心分离中存在损伤的肝细胞除去。所得的肝细胞的生存率用台盼蓝排斥法测量,将生存率85%以上的肝细胞用于培养。这里,将生存率85%以上的肝细胞用于培养,但是显然,并不必须限于该条件。此外,肝细胞的调制并不限于原位胶原酶灌流法。使用的肝细胞也不限于源自大鼠,也不限于大鼠的系统。本实施例中利用肝细胞,但不限于此。使如前所述的利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调制的肝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在市售的胶原包被培养皿中,将肝细胞以5X 105个细胞/mL的密度在培养基中悬浮播种。播种密度、培养基、培养板001没有特别限制。培养板示于图1。这里,示出了包含24个培养区域(孔,002)的24孔培养板,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保持规定的细胞的容器,则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容器。播种后,使用0)2培养箱在5% C02、37°C的条件下开始培养。经过18小时以上,之后,进行首次培养基交换。对于播种后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多个容器的保持部,所述多个容器保持有规定的细胞;调整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整部;以及测定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对该测定的所述成分进行解析的分析部,所述多个容器至少为第1容器、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内和所述第2容器分别保持第1缓冲液,所述温度调整部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1容器内的温度与所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成为不同的温度,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细胞向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第1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和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细胞向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第1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并且对通过所述细胞的转运蛋白而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进行解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亮介神田胜弘清水佑辅市川久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