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颈易折玻璃安瓿,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瓶底、瓶身、瓶身肩部、颈部、泡部和丝部,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R1为1.2~3.0mm。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加工工艺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对现有设备改造幅度小,外观美观,灌封操作方便,易于折断,断面更加平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曲颈易折玻璃安瓿。
技术介绍
按YBB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目前玻璃安瓿分为点刻痕曲颈易折玻璃安瓿 和色环曲颈易折玻璃安瓿,色环曲颈易折玻璃安瓿是在安瓿曲颈处加一线热膨胀系数大于 安瓿玻璃材质的玻璃色釉环,经过退火工艺后,使色釉环熔制于安瓿颈部,由于色釉环与安 瓿玻璃材质的线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安瓿颈部产生应力,从而起到易折作用和断面整齐。该 方法工艺复杂,且成本增加,受安瓿颈部外径和厚度的影响,应用于5mL及以上规格的安瓿 效果不理想。点刻痕曲颈易折玻璃安瓿相较于色环安瓿应用范围广泛,由于传统曲颈易折 玻璃安瓿颈部形状设计不合理,造成曲颈易折玻璃安瓿不易折且断面不平整,尤其5mL及 以上规格玻璃安瓿现象明显,极易造成安瓿掰断操作过程中出现玻璃扎伤操作人员手部以 及由此造成潜在交叉感染和掰断过程中产生的玻璃碎肩在静脉给药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系统等严重医疗隐患。 有鉴于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曲颈易折玻璃安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曲颈形状设计科学合理,易于 折断,明显改善断面平整度,折断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抑制玻璃碎肩产生的曲颈易折玻璃 安咅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曲颈易折玻璃安瓿,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瓶底、瓶身、肩部、颈部、泡部和丝 部,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为1. 〇~3. 0mm。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札为 1. 2-2. 5mm〇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札为 2. 0-2. 5mm〇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肩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 线的最佳拟合半径私为6. 5~56. 5mm。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肩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 线的最佳拟合半径私为8. 5~50. 5mm。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肩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 线的最佳拟合半径私为10. 〇~35. 0mm。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肩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 线的最佳拟合半径私为12. 0~15. 0mm。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Y的范围为: 0· 51 ~0· 90 :1〇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Υ的范围为: 0.57 ~0.68:1〇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Υ的范围为: 0. 58~0. 6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氏为1. 2~3. 肩 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线最佳拟合半径&为6. 5~56. 5_ ;颈部 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Υ的范围为:〇. 51~0. 9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氏为1. 2~2. 5_;肩 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线最佳拟合半径&为8. 5~50. 5mm;颈部 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Y的范围为:〇. 57~0. 6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氏为20. ~2. 5_;肩 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线最佳拟合半径&为8. 5~50. 5mm;颈部 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Y的范围为:〇. 57~0. 6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氏为20. ~2. 5_;肩 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线最佳拟合私为10. 0~35. 0mm;颈部高 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Y的范围为:〇. 57~0. 6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氏为20. ~2. 5_;肩 部曲线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肩部曲线最佳拟合私为12. 0~15. 0mm;颈部高 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Y的范围为:〇. 58~0. 64:1。 在颈部上设置有刻痕,所述刻痕的长度、瓶身外径、瓶身全高、底至颈高、底至肩 高、丝外径、泡外径、颈外径等主要外观尺寸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技术术语解释 本专利技术曲线最优拟合半径札和R2的计算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坐标点测绘采用万能 工具显微镜影像法。 折断力:是将安瓿瓶颈部和瓶身分开所要施加的力值,折断力测量方法沿用安瓿 (GB2637-1995)。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是指过安瓿瓶轴心的轴向截面中安瓿外壁所 形成的曲线中颈部到泡部之间的连接曲线段,起始点为泡部与颈部的连接点即图2中的A 点,终点为肩部与颈部的连接点即图2中的B点,如图2中所示。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肩部曲线:系指过安瓿瓶轴心的轴向截面中安瓿外壁所形成的曲线 中的一段,起始点为肩部与颈部的连接点即图2中的B点,终点是向下延伸的过渡圆滑的曲 线的终点,当肩部与瓶身挤压形成折起时,终点为肩部与瓶身挤压折起处即图2中的C点。 当肩部与瓶身不形成折起时,终点为肩部与所述瓶身的连接点。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肩部曲线BC的形状为凹向瓶身方向的渐变曲线,系指过安瓿瓶轴 心的轴向截面中安瓿肩部外壁形成的曲线为中间凹向瓶内的曲线,即曲线BC位于直线BC 靠近瓶身的一侧,见图2中所示。为了更加清楚的区分,图3中显示的为肩部形状为凸向瓶 身方向的渐变曲线。 安瓿断面平整度是考量安瓿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为了得到断面平整度好的 安瓿,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安瓿需要控制的参数较多,均需要这些参数符合 国家标准,因此在兼顾参数合格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个可以提高断面平整度的方案是困难 的。例如安瓿的曲颈段的形状和瓶身外径、泡外径、颈外颈、颈部长度、肩部曲线形状、颈部 与泡的连接结构等均有关系,由这些参数共同决定,因此去通过改变安瓿参数进行试验是 繁琐和没有头绪的。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尝试,专利技术人发现控制颈部和泡部的连接弧的最 佳拟合半径&为1. 2~3. 0,对提高安瓿的断面平整度有利。在此基础上,发现颈部高度与瓶 身外半径Y的比例在一个具体范围内,对断面平整度也有贡献的,且生产工艺容易达到,产 品良品率高。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比例过大和过小均对上述因素产生影响。 为了平衡安瓿在折断时颈部的受力,实现较佳的断面平整度,肩部的形状尤为重 要。肩部形状为凹向瓶身内的曲线,也称之为凹肩(相较于相反的鼓肩),更能在安瓿颈部形 成一个受力易折环,提高断面平整度。颈部与泡的连接弧拟合半径&越小,在安瓿颈部越 易形成受力易折环。但实际生产中,&越小,对生产加工工艺要求越高,且良品率越低,安瓿 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的比例对断面平整也有贡献,但是安瓿颈部高度与瓶身外半径的比 例超过本专利技术最佳比例,对断面平整度不再有明显贡献,反而增加实际生产中工艺难度,降 低良品率。因此,经在科研上反复推敲以及实际生产中反复实验摸索,得出本专利技术最优曲颈 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曲颈易折玻璃安瓿颈部形状设计不仅适用YBB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而 且也适用于非国标标准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颈易折玻璃安瓿,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瓶底(1)、瓶身(2)、肩部(3)、颈部(4)、泡部(5)和丝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4)和泡部(5)的连接弧的最佳拟合半径R1为1.2~3.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刚强,郝景书,潘新艳,高淑丽,薛梅,
申请(专利权)人:薛刚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