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包括搅拌装置、反应装置、中间水箱和溶气罐,搅拌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进泥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搅拌装置下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反应装置的底部连通,反应装置与中间水箱的顶部连通,中间水箱底部与溶气罐的顶部连通,溶气罐底部与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底部的气浮释放器连通,气浮释放器位于连通管出泥口的下方;反应装置的顶部开设有排油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溶气气浮除油,反应装置内的部分污泥回流进入搅拌装置再次除油,进一步降低了污泥中的含油比,大大提高了除油效果;同时提高了投加的化学药剂的利用率;部分气浮水回流至中间水箱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耗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油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除油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泥浆)很大一部分属于危废。含油污泥是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污泥或其他物质中。含油污泥中的油分难以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含油污泥中通常还含有苯系物、酚类等物质,伴随有恶臭和一定的毒性,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使土壤、水体和植被受到极大污染。目前,常见的污泥回收利用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萃取法、热解法和固化法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但是,上述处理方法均存在成本高,在处理过程中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如采用焚烧法处理含油污水需要建造专门的焚烧炉,并需要消耗燃料,一次性成本和运行成本都比较高;萃取法需经过多次萃取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萃取液的选择和再生较难,目前工业化成功实例不多;热解法中低温热解可以处理轻质废油,但也需建造专门的加热炉并消耗能源,成本较高;固化法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作为填埋场,若发生泄漏会导致二次污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分离效果好的污泥除油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包括搅拌装置、反应装置、中间水箱和溶气罐,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进泥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搅拌装置的下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反应装置的底部连通,反应装置与中间水箱的顶部连通,中间水箱的底部与溶气罐的顶部连通,溶气罐的底部与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底部的气浮释放器连通,气浮释放器位于连通管出泥口的下方;所述反应装置的顶部开设有排油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按上述方案,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油口,所述气浮释放器安设在壳体内下部,气浮释放器的下方安设有与外部压缩空气连通的穿孔盘管;气浮释放器正上方的区域为气浮反应区,气浮反应区与壳体之间的区域为污泥沉降区,污泥沉降区的上部与搅拌装置的顶部连通,污泥沉降区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内安设有与外部压缩空气气源连通的穿孔盘管,穿孔盘管位于气浮释放器的下方。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与中间水箱顶部连通的环形的出水槽,出水槽与污泥沉降区的上部连通。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内安设有刮油刮渣机,刮油刮渣机的出油口与壳体顶部的排油口连通。按上述方案,所述溶气罐包括自上而下的布水区,填料区和溶气区,布水区安设有与中间水箱连通的布水器,填料区填充空心塑胶球填料;溶气区与气浮发生泵或外设空气气源相连,溶气区的上部开设有进气口和安全排气口,溶气区的底部与气浮释放器连通;溶气区的外侧设置有液位计。按上述方案,所述中间水箱与溶气罐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充分打破含油污泥中的油分子与其他成分的稳定结合状态,独立后的油分子再次相互结合形成油颗粒,在后续的溶气气浮处理中油颗粒充分分离,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最终污泥处理产物的含油率,对污泥后续的处理处理、回收再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反应装置内的部分污泥回流,进入搅拌装置搅拌后通入反应装置除油,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污泥中的含油比,大大提高了除油效果;另一方面,污泥回流至搅拌装置,提高了投加的化学药剂的利用率,加强了除油效果,减小了相关除油设备的体积;3、反应装置内的部分气浮水回流至中间水箱继续循环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后续除油反应所需的气浮水,大大减少了耗水量;另一方面,由于回流水量所占的百分比是影响气浮效率的重要因素,反应装置每处理一定体积的含油污泥后均回流部分气浮水,强化了后续含油污泥溶气气浮的效果;4、设置穿孔盘管,经穿孔盘管进入反应装置内的压缩空气起搅拌作用,防止污泥在气浮反应区堆积沉淀,影响气浮释放器的高效运行;5、本技术涉及到的设备较少,一次性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溶气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搅拌装置;1-1、搅拌桨叶;1-2、紊流板;2、反应装置;2-1、壳体;2-2、气浮释放器;2-3、气浮反应区;2-4、出水槽;2-5、调节阀;2-6、刮油刮渣机;2-7、污泥沉降区;2-8、穿孔盘管;2-9、第二连通管;3、中间水箱;4、溶气罐;4-1、布水区;4-2、填料区;4-3、溶气区;4-4、液位计;5、提升泵;6、污泥提升泵;7、气浮发生泵;8、污泥回流调节阀;9、第一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包括搅拌装置1、反应装置2、中间水箱3和溶气罐4,搅拌装置1的顶部开设有进泥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搅拌装置1的下部通过第一连通管9与反应装置2的底部连通(第一连通管9的出泥口位于反应装置2的下部),搅拌后的污泥经第一连通管9(第一连通管9也即为反应装置进料管)通入反应装置2内下部,第一连通管9上设置有污泥提升泵6;反应装置2的顶部开设有排油口,反应装置2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反应装置2的顶部由连通管道与中间水箱3的顶部连通(反应装置2内的部分气浮水经该连通管道回流至中间水箱3),中间水箱3的底部由连通管道与溶气罐4的顶部连通,该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5;溶气罐4的底部由连通管道与安设在反应装置2内下部的气浮释放器2-2连通,气浮释放器2-2的释放口位于第一连通管9出泥口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反应装置1包括壳体2-1,壳体2-1顶部开设有排油口;所述气浮释放器2-2安设在壳体2-1内下部,气浮释放器2-2的下方设置有与外部压缩空气气源连通的穿孔盘管2-8(压缩空气经穿孔盘管2-8进入壳体2-1,防止污泥在气浮反应区2-3堆积沉淀,影响气浮释放器2-2的高效运行);气浮释放器2-2正上方的区域为气浮反应区2-3;气浮反应区2-3与壳体2-1之间的区域为污泥沉降区2-7,污泥沉降区2-7的上部经污泥回流调节阀8与搅拌装置1的顶部连通(未沉淀完全的污泥回流至搅拌装置1再次搅拌除油),污泥沉降区2-7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均匀间隔开设)。本实施例中,壳体2-1顶部设置有与中间水箱3顶部连通的环形的出水槽2-4,出水槽2-4内设置有调节阀2-5,以调节出水槽2-4的水位;出水槽2-4通过第二连通管2-9(第二连通管2-9均布于壳体2-1的外壁)与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反应装置、中间水箱和溶气罐,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进泥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搅拌装置的下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反应装置的底部连通,反应装置与中间水箱的顶部连通,中间水箱的底部与溶气罐的顶部连通,溶气罐的底部与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底部的气浮释放器连通,气浮释放器位于连通管出泥口的下方;所述反应装置的顶部开设有排油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反应装置、中间水箱和溶气罐,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进泥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搅拌装置的下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反应装置的底部连通,反应装置与中间水箱的顶部连通,中间水箱的底部与溶气罐的顶部连通,溶气罐的底部与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底部的气浮释放器连通,气浮释放器位于连通管出泥口的下方;所述反应装置的顶部开设有排油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油口,所述气浮释放器安设在壳体内下部,气浮释放器的下方安设有与外部压缩空气连通的穿孔盘管;气浮释放器正上方的区域为气浮反应区,气浮反应区与壳体之间的区域为污泥沉降区,污泥沉降区的上部与搅拌装置的顶部连通,污泥沉降区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一种污泥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泉,朱少华,肖敏,杨威,马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