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38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SB插座连接器,设有用以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一插接孔,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排布于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孔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孔,所述舌板位于收容孔内,所述USB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收容孔内的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插接孔设于绝缘内壳上,改善了USB插座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USB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外壳的USB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协会在2014年8月推出了 USB 3. 1 Type-C规范,USB 3. 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可由原USB3. 0的5Gps提升至lOGbps,另夕卜,USB2. 0,USB3. 0正反不可以互插,要区分方向插入,而USB 3. 1 Type-C连接器则不用区分方向,而是从正反方向都可以插入,使用便利。目前业界的USB 3. 1 Type-C插座连接器通常是在金属外壳上形成插接孔,舌板位于插接孔。插头连接器插入时,插头连接器与金属外体之间是金属与金属间的刮擦,插拔手感差,插头连接器与金属外壳容易磨损、刮伤。另外,如果插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不正,力度过大,容易把金属外壳撑开。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USB插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结构强度的USB插座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SB插座连接器,设有用以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一插接孔,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排布于舌板上暴露于插接孔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孔,所述舌板位于收容孔内,所述USB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收容孔内的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插接孔设于绝缘内壳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内壳包含收容于收容孔内的一套环,所述套环向后抵靠在基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分别与套环贴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环设有开口,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穿过开口进入插接孔内的弹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内壳设有自套环向后延伸的扣持片及设于扣持片上的一扣持孔,所述基部设有一定位槽及位于定位槽内的一扣持块,所述扣持片位于定位槽内,所述扣持块扣持在扣持孔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凸入于收容孔的卡持片,所述套环外表面设有与卡持片相卡持的凹陷。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内壳前端设有向后抵压在金属外壳上的环形凸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SB插座连接器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及插入成型于第一绝缘块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及插入成型于第二绝缘块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沿前后方向组装在一起,所述导电端子由第一、第二端子组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主体、自主体向前凸伸的顶板、相对两侧板,顶板向前凸伸超过两侧板,一凹槽形成在主体、顶板与两侧板之间,两侧板内表面设有左右对齐的凸条,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侧面设有与凸条相啮合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前后贯穿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固定于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SB插座连接器为USB 3. 1 Type-C连接器。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金属外壳收容孔内的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插接孔设于绝缘内壳上,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插头连接器插入在绝缘内壳的插接孔内,避免了插头连接器与金属外壳产生刮擦,改善了插拔手感,绝缘内壳还有利于补强金属外壳的结构强度,避免金属外壳被插头连接器撑开,延长USB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未显示金属外壳。图3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100为一种USB 3. 1 Type-C连接器,用以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供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本技术USB插座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一、第二端子模组21、22、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一金属内壳30、包覆绝缘本体10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21、22的一金属外壳40及组装于金属外壳40内的一绝缘内壳50。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的一水平舌板121、122,舌板121、122包括第一舌板121及连接第一舌板121与基部11的第二舌板122,第一舌板121是自第二舌板121的中央向前凸伸而成,第一舌板121的厚度小于第二舌板122。第一舌板121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若干收容槽123,收容槽123向后穿过第二舌板122进入基部11内。基部11包括前端部111、分别自前端部111向后凸伸的顶壁112、底壁113、相对两侧壁114, 一固定空间115形成在前端部111、顶壁112、底壁113与两侧壁114之间。顶壁112向后延伸超过底壁113与两侧壁114,两侧壁114向后延伸超过底壁113。两侧壁114外表面凸设有卡扣块116,底壁113下表面设有前后贯穿的一定位槽117及位于定位槽117内的一扣持块118,卡扣块116与扣持块118分别具有朝向前方的倾斜面。收容槽123前后贯穿前端部111而与固定空间115贯通。第一端子模组21包括一第一绝缘块211及插入成型于第一绝缘块211上的第一端子组212。第一绝缘块211包括主体213、自主体213向前凸伸的顶板214、相对两侧板215,顶板214向前凸伸超过两侧板215, 一凹槽210形成在主体213、顶板214与两侧板215之间,两侧板215内表面设有分别设有左右对齐的一凸条216。第一端子组212包括埋设于主体213与顶板214内的第一固定部(未图示)、自固定部向前凸伸出顶板214的第一接触部217及自第一固定部向下凸伸出主体213的第一焊接部218。第二端子模组22包括收容于第一绝缘块211凹槽210内的一第二绝缘块221及插入成型于第二绝缘块221上的第二端子组222。第二绝缘块221两侧面设有与第一绝缘块211的凸条216相对应的两固定槽226,固定槽226前后贯穿第二绝缘块221。第二端子组222包括埋设于第二绝缘块221内的第二固定部(未图示)、自第二固定部向前凸伸出第二绝缘块221的第二接触部227及自第二固定部向下凸伸出第二绝缘块221的第二焊接部228。第一、第二焊接部218、228用以焊接至电路板。金属内壳30为一件式结构,其包括一水平屏蔽板31、位于屏蔽板31上下两侧的一对遮盖片32及连接屏蔽板31与遮盖片32的一对连接片33。在上下方向上,屏蔽板31位于该对遮盖片32的中央位置,屏蔽板31的前后端分别凸伸出遮盖片3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插座连接器,设有用以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一插接孔,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排布于舌板上暴露于插接孔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孔,所述舌板位于收容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收容孔内的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插接孔设于绝缘内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茂孙宏伟柯作锦
申请(专利权)人:丰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