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25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它由缆绳、回收装置及释放装置组成,其中回收装置和释放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体;缆绳一端穿过释放装置后缠绕在回收装置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缆绳在水下环境中有序、整齐、密实地排列在缆绳储存空间,且能够避免缆绳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在收放过程中相互缠绕,还可以在减小缆绳张力变化和缓解缆绳对收放机构的冲击。(*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各种柔索在水下环境中的回收与导出的缆绳收放机构。
技术介绍
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大致可分为被动收缆和主动收缆二种方式;被动收缆是缆绳被回收后依靠自身的重力和张力散放在一起;主动收缆是缆绳被回收的同时由缆绳在拉力作用下自行无序地缠绕在旋转体上;这两类缆绳收放机构都是依靠缆绳末端的牵引力拉动缆绳完成放缆动作。被动收缆方式操作简单,但是缆绳被回收后摆放凌乱,不能有效利用缆绳的储存空间,同时也容易发生由于缆绳在水中的浮力、缆绳自身张力的变化等原因使缆绳的松弛而造成缆绳相互缠绕。在缆绳被的布置方面,传统的主动收缆方式比被动收缆方式有很大提高,但摆放还不够整齐紧密,缆绳的储存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上述两种方式在放缆过程中都可能由于缆绳的突然张紧而使收放机构受到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序地收放缆绳,有效利用缆绳储存空间,且能避免由于张力变化而使缆绳相互缠绕的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它能缓解缆绳由于张力变化而对收放机构造成冲击。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由缆绳、回收装置及释放装置组成,其中缆绳一端穿过释放装置后缠绕在回收装置内部;回收装置由滚筒、回收机架、动力滑块组成,动力滑块安装在回收机架内部且置于滚筒的一个轮缘上并通过齿轮副与滚筒相连;释放装置主要由驱动轮、弹簧、驱动电机、释放机架、滑动支座、轴套、轴组成,释放机架由释放架体和滑道结合为一体,且滑道固定在两个释放架体之间;两根轴两端分别置于安装在滑动支座内部的轴套中,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它的中部分别设置一个驱动轮,弹簧置于滑动支座和释放架体之间并与滑动支座一起置于滑道内,安装驱动轮于释放机架中部;所述回收机架由回收架体、滑杆、圆柱凸轮丝杠、支撑杆、定位环组成,支撑杆与定位环连接后同滑杆、圆柱凸轮丝杠一起置于回收架体之间; 所述回收架体为L形结构,其下部为底座,上部为垂直于底座的端板;所述圆柱凸轮丝杠为棒状,它的中部外表面设两条旋向相反的螺纹槽,螺纹槽在柱体表面相互交叉且每个螺纹槽的末端与另一个螺纹槽的初始端连接,螺纹槽在柱体表面为封闭结构;所述动力滑块由轴承、齿轮、动力滑块体、电机组成,轴承、齿轮、电机一起置于动力滑块体内部,齿轮置于电机和轴承之间的电机轴上;所述动力滑块体为立方体结构,其立方体的底面内凹成槽状,在槽的其中一个内壁上设轴承安装孔,在槽的另一个壁的外部设与轴承安装孔相对应的电机安装孔,在与槽相平行的立方体端面上设两个通孔;所述滚筒为一空腔回转体,其两端分别沿径向外突、形成轮缘,其中一个轮缘端面的中部沿径向内凹,齿轮通过其内凹面啮合在一起,在滚筒空腔的柱体表面上设楔块,楔块与圆柱凸轮丝杠的螺纹槽相配合;所述释放机架为几字形框架结构,其两端分别为两个L形释放架体,在两个释放架体之间设两组并行的滑道;每组滑道由两根槽形直杆按内凹面上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且分布在释放架体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释放机架上并与轴相连接;所述滑动支座为立方体结构,其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轴套的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利用缆绳储存空间。由于本技术所述弹簧通过推动滑动支座使两个驱动轮向缆绳施加作用力,驱动电机和电机在收放缆过程中分别作为驱动器和阻尼器对缆绳施加张力,在圆柱凸轮丝杠中部设两条旋向相反的螺纹槽,螺纹槽在柱体表面封闭,使滚筒同时作转动和往复直线运动保证了缆绳能有次序、整齐地分层缠绕在滚筒表面;缆绳的张力作用,使其缠绕更加密实,从而有效利用缆绳储存空间。2.能避免缆绳在收放过程中相互缠绕。由于本技术滚筒和驱动轮的拉伸作用,缆绳处于张紧状态,从而有效避免了缆绳在收放过程中相互缠绕。3.能减小缆绳张力变化和缓解缆绳对收放机构的冲击。在收放缆时,本技术驱动电机和电机作为阻尼器交替释放能量,增大缆绳在滚筒与驱动轮之间的张力,从而减小了缆绳的张力变化,对缆绳的冲击起缓冲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1是本技术的总体示意图。附图1-2是附图1-1的A-A视图。附图2-1是附图1-1中回收机架的视图。附图2-2是附图2-1的B-B视图。附图3-1是附图1-1中滚筒的视图。附图3-2是附图3-1的C-C视图。附图4是附图1-1中动力滑块的视图。附图5-1是附图1-1、4中滑块体的视图。附图5-2是附图5-1的侧视图。附图6-1是附图1-1、4中齿轮的视图。附图6-2是附图6-1的侧视图。附图7-1是附图1-1、2-1中圆柱凸轮丝杠的视图。附图7-2是附图7-1的圆柱面展开视图。附图8-1是附图1-1中释放装置的视图。附图8-2是附图8-1的D-D视图。附图9-1是附图8-2中驱动轮的视图。附图9-2是附图9-1的俯视图。附图10-1是附图1-1、8-1中释放机架的视图。附图10-2是附图10-1的E-E视图。附图11-1是附图1-1、8-1、10-1中槽形直杆的视图。附图11-2是附图11-1的侧视图。附图12-1是附图8-1中滑动支座的视图。附图12-2是附图12-1的F-F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由缆绳4、回收装置15及释放装置23组成(如附图1-1所示),其中回收装置15和释放装置23分别布置在载体上的不同部位(如甲板上),它们组成本技术的主体;缆绳4一端穿过释放装置23后缠绕在回收装置15内部。所述回收装置15主要用于缆绳4的回收、存储和布置,释放装置23主要用于缆绳4的释放和向缆绳4施加拉力。回收装置15主要由滚筒3、回收机架9、动力滑块10组成(如附图1-1、1-2、2-1、2-2、3-1、3-2、4、5-1、5-2、6-1、6-2、7-1、7-2所示),动力滑块10安装在回收机架9内部且置于滚筒3的一个轮缘上并通过齿轮副与滚筒3传递动力;所述回收机架9由回收架体1、滑杆2、圆柱凸轮丝杠12、支撑杆13、定位环14组成(如附图1-1、1-2、2-1、2-2、7-1、7-2所示);两根支撑杆13与定位环14连接后同滑杆2、圆柱凸轮丝杠12一起置于两个回收架体1之间;所述回收架体1为L形结构,其下部为底座,上部为垂直于底座的端板;所述滑杆2与支撑杆13为杆状;所述定位环14为环状结构;所述圆柱凸轮丝杠12为棒状(如附图1-1、2-1、7-1、7-2所示),它的中部外表面设两条旋向相反的螺纹槽,螺纹槽在柱体表面相互交叉且每个螺纹槽的末端与另一个螺纹槽的初始端连接,使螺纹槽在柱体表面封闭;其柱体两端分别设与回收架体1相连接的面;所述动力滑块10由轴承5、齿轮6、动力滑块体7、电机8组成(如附图1-1、1-2、4、5-1、5-2、6-1、6-2所示);轴承5、齿轮6、电机8一起置于动力滑块体7内部且齿轮6置于电机8和轴承5之间的电机轴上;所述动力滑块体7为立方体结构(如附图1-1、1-2、4、5-1、5-2所示),其立方体的底面内凹成槽状,在槽的其中一个内壁上设轴承安装孔,在槽的另一个壁的外部设与轴承安装孔相对应的电机安装孔,在与槽相平行的立方体端面上设两个通孔;所述齿轮6为饼状(如附图1-1、1-2、4、6-1、6-2所示),其径向外表面设小齿圈,其端面设中心孔。所述电机8为柱体,其端面设电机轴。所述滚筒3为一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包括缆绳(4)、回收装置(15)及释放装置(23),其特征在于:其中缆绳(4)一端穿过释放装置(23)后缠绕在回收装置(15)内部;回收装置(15)由滚筒(3)、回收机架(9)、动力滑块(10)组成,动力滑块(10)安装在回收机架(9)内部且置于滚筒(3)的一个轮缘上并通过齿轮副与滚筒(3)相连;释放装置(23)主要由驱动轮(16)、弹簧(17)、驱动电机(21)、释放机架(22)、滑动支座(24)、轴套(25)、轴(26)组成,释放机架(22)由释放架体(19)和滑道(18)结合为一体,且滑道(18)固定在两个释放架体(19)之间;两根轴(26)两端分别置于安装在滑动支座(24)内部的轴套(25)中,轴(26)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1)相连,它的中部分别设置一个驱动轮(16),弹簧(17)置于滑动支座(24)和释放架体(19)之间并与滑动支座(24)一起置于滑道(18)内,安装驱动轮(16)于释放机架(22)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竺英张银亮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