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登云专利>正文

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719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场地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点是采用一套传动装置。 通过反馈齿轮、和齿轮组、大齿轮,使空心螺杆转动,通过压力调整螺母,使压力弹簧沿轴向压缩或放松,尽而使主、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加大或减小,然而保证了电缆施于卷筒的力矩同步变化,保证整机的稳定、使用方便,特别是满足了大场地的需要,从而解决了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史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场地内移动的各类机械设备供电电缆的收放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传动机构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的收放新装置。在现有两种技术中,为适应卷筒所受单排缠绕电缆作用力矩及转速变化,有两种卷筒驱动形式一种是动力装置本身输出的力矩及转速是可变的,使输出转速与电缆施于卷筒的力矩和转速是同步变化的。以此实现动力装置对卷筒均匀、稳定驱动。如中国专利(91208597,5)。液压马达,如美国专利(4,114,327)。另一种形式动力装置的转速,输出力矩是固定的,仅通过传动机构来实现卷筒和动力装置间的差动,如中国专利(91222785,3)。给出的是自差式阻尼电缆收、放装置。在此现有技术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采用液压马达,虽然能直接变矩,调速,但其结构复杂,工艺性强,势必给制造带来较大困难,成本加大。如果采用力矩电动机,虽然也可以得到变化的转速和力矩,但变化的力矩电机堵转时间较短。如果采用自差阻尼式电缆收放装置,只有差动性能,但力矩在工作过程中是不变的,因而电缆受力仍然是很不均匀的。综上所述,就限制了整机的行走距离,及工作的不稳定性,工作复盖面小,不能满足大场地工作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新装置。以达到电缆工作稳定,受力均匀,不致造成打滑和电缆被拉断事故的发生的目的。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特别是带有传动装置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其a.传动装置由减速齿轮组(4)、大齿轮(8)、空心螺杆(9)、压力调整螺母(10)、压力弹簧(11)、主动摩擦片(12)、从动摩擦片(13)、导向杆(14)和反馈齿轮(15)构成;b.在驱动轴上套装有若干相间的从动摩擦片(13)、主动摩擦片(12)和空心螺杆(9);c.在空心螺杆(9)的右端固定安装着与齿轮组(4)啮合连接的大齿轮(8);d.在空心螺杆(9)上,安装有压力调整螺母(10)和压缩或放松的压力弹簧(11);e.在变矩器的输出轴上,安装着反馈齿轮(15);所说的主动摩擦片(12)靠近压力弹簧(11)的一端。所说的反馈齿轮(15)与大齿轮(8)通过齿轮组(4)啮合连接。以下结合附附图说明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装配图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采用一套辅助机构用一套同轴线装置的圆盘磨擦片(12、13)传动转矩。和驱动轴直接相连的为主动摩擦片(12)、和靠主动摩擦片(12)驱动的为从动摩擦片(13),设置若干相间的主、从摩擦片,套装在驱动轴上,同时将主动摩擦片组或从动摩擦片组设计成可轴向移动的形式,在其后驱动轴上套装有空心螺杆(9),并且在空心螺杆(9)上按装压力弹簧(11)在压力弹簧(11)后边,和在空心螺杆(9)上,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压力调整螺母(10),并在空心螺杆(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大齿轮(8),而大齿轮(8)与齿轮组(4)是啮合相连的。当齿轮组(4)转动时,使得大齿轮(8)转动,空心螺杆(9)转动,而使空心螺杆(9)上的调整螺母(10),沿着与主动轴相互平行的导向杆(14)上进行轴向移动,则压缩或放松压力弹簧(11)轴向移动,迫使主、从摩擦片(12、13)之间摩擦力加大或减小。为了便于制造、安装和平稳的传递动力,将构成反馈变矩器的摩擦片(12、13)、压力弹簧(11)、调整螺母(10)、空心螺杆(9)、减速齿轮组(4)、大齿轮(8)、导向杆)14)用壳体封闭安装起来,壳体内的磨擦片、压力弹簧,空心螺杆同轴线设置,套在动力驱动轴外的件(9)上,由减速齿轮组(4)啮合於大齿轮(8)旋转。变矩器主动轴与电动机相连。输出轴与摆线减速器(3)通过联轴器相连。主动磨擦片(12)通过内齿与主动轴相连。从动磨擦片(13)通过外齿与输出轴相连。主动磨擦片与从动磨擦片是相间安装的。当整机由场地一端向中间场地行走时,需电缆卷筒(1)收缆,此时电缆施于卷筒的力矩逐渐增大。驱动卷筒卷缆的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制动器(7)打开,动力经过磨擦片(12、13)、减速器、链条、驱动卷筒转动收缆。同时反馈变矩器输出轴转动,使得反馈齿轮(15)转动,通过减速齿轮组(4)、大齿轮(8)驱动空心螺杆(9)转动,使得压力调整螺母(10)沿着与主轴相互平行的导向杆(14)进行轴向移动,压缩压力弹簧(11),使得摩擦片(12、13)间的摩擦力矩和电缆施于卷简(1)的力矩同步增长。当整机开始离开场地中间位置时,变作放缆过程,驱动卷简放缆是依靠电缆的拉力,此时驱动电机(6)不工作,制动器(7)处于制动状态。主动摩擦片(12)停转,电缆拉动卷筒旋转放缆。此时要克服摩擦片(12、13)的阻力而转动。反馈变矩器仍然由输出轴的转动,使压力调整螺母(10)沿着轴随着压力弹簧(11)逐渐放松而向原来的反方向移动。摩擦片(12、13)之间的摩擦力矩逐渐减小,而适应电缆向卷筒轴心靠拢而变小的作用力矩。本技术不仅实现了摩擦片(12、13)传动形式的差动效果,而且在驱动卷筒收缆和卷筒克服阻力放缆时,所需要克服的力矩都是和电缆施于卷筒的力矩同步变化的。然而保证了电缆的稳定而均匀的受力。不致造成打滑或电缆受力越来越大而最终拉断电缆的事故发生。特别是满足了大场地范围内工作的需要。解决了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史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该专利技术工作可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面广、成本低廉,深受用户的欢迎1本技术部件有关参数,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为了对技术的说明,举出参考数据如下设贷场的长度为400米,电缆长度200米,选用电缆的直径为60mm,电缆卷筒的直径为(内径为1.2m,外径为4.2m),卷筒距地面中心的高度为3.2m,整机行走速度28m/min,慢速为7m/min。驱动电机功率为2.2kw每分钟为810r/min的普通电机,制动器选用制动轮直径为200mm,制动力矩为40N—m的常闭式制动器。摩擦片选用10号钢渗碳处理。摩擦片的平均计算直径为116.7mm,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各为12片,弹簧的参数为钢丝直径为7.5mm,弹簧的外径为123mm,总圈数为9.5圈,弹簧的长度为245mm。调整螺母与空心螺杆的螺距为2mm。减速齿轮传动的总速比为96.2∶1。减速器选用摆线卧式减速器,驱动电机输入功率允许值为2.2kw,速比为87∶1。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按常规方法安装连接即可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特别是带有传动装置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a.传动装置由减速齿轮组(4)、大齿轮(8)、空心螺杆(9)、压力调整螺母(10)、压力弹簧(11)、主动摩擦片(12)、从动摩擦片(13)、导向杆(14)和反馈齿轮(15)构成;b.在驱动轴上套装有若干相间的从动摩擦片(13)、主动摩擦片(12)和空心螺杆(9);c.在空心螺杆(9)的右端固定安装着与齿轮组(4)啮合连接的大齿轮(8),d.在空心螺杆(9)上,按装有压力调整螺母(10)和压缩或放松的压力弹簧(11);e.在变矩器的输出轴上,安装着反馈齿轮(15);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摩擦片(12)通过内齿与驱动轴相连,从动摩擦片(13)通过外齿与输出轴相连。3按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特别是带有传动装置的反馈变矩驱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a.传动装置由减速齿轮组(4)、大齿轮(8)、空心螺杆(9)、压力调整螺母(10)、压力弹簧(11)、主动摩擦片(12)、从动摩擦片(13)、导向杆 (14)和反馈齿轮(15)构成;b.在驱动轴上套装有若干相间的从动摩擦片(13)、主动摩擦片(12)和空心螺杆(9);c.在空心螺杆(9)的右端固定安装着与齿轮组(4)啮合连接的大齿轮(8);d.在空心螺杆(9)上,按装有压力调 整螺母(10)和压缩或放松的压力弹簧(11);e.在变矩器的输出轴上,安装着反馈齿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登云乔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登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