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6664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气缸、油缸、出油管、储油槽和回油管,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油缸上方,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轴,所述油缸设有油缸轴,所述气缸轴与所述油缸轴连接,所述油缸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设于所述储油槽上方,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底部连通,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轴和油缸轴连接,通过气缸推动油缸的方式使浓油进入到储油槽内进行铝管的抹油,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加油装置加油的效率,从而提高拉伸铝管的效率,还能降低加油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油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自动加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铝行业中,拉伸铝管的时候需要在拉伸铝管之前要将待拉伸的铝管抹上比较稠的浓油来达到润滑和散热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都是用齿轮栗或者叶片栗来抽取这些浓油放到储油槽中,齿轮栗或者叶片栗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出现浓油的太浓阻塞导致齿轮栗或者叶片栗转动不了或者损坏,这样既会降低抹油的效率,又会增加使用齿轮栗或者叶片栗的成本。因此,必须针对上述缺陷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加油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拉伸铝管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气缸、油缸、出油管、储油槽和回油管,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油缸上方,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轴,所述油缸设有油缸轴,所述气缸轴与所述油缸轴连接,所述油缸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设于所述储油槽上方,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底部连通,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进一步,所述气缸轴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油缸轴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通过连接螺母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油缸和所述气缸设于一机座上。进一步,所述油缸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机座上。进一步,所述气缸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机座上。进一步,所述气缸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气缸后端连通,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气缸前端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另一端都与一电磁阀连接。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通过气缸轴和油缸轴连接,通过气缸推动油缸的方式使浓油进入到储油槽内进行铝管的抹油,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加油装置加油的效率,从而提高拉伸铝管的效率,还能降低加油装置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加油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其说明:1、储油槽;2、出油管;3、回油管;4、第二单向电磁阀;5、第一单向电磁阀;6、油缸;7、第一固定螺母;8、油缸轴;9、第二外螺纹;10、连接螺母;11、第一外螺纹;12、气缸轴;13、出气管;14、电磁阀;15、进气管;16、机座;17、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气缸17、油缸6、出油管2、储油槽I和回油管3,储油槽I设于油缸6上方,气缸17上设有气缸轴12,油缸6设有油缸轴8,气缸轴12与油缸轴8连接,油缸8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出油管2 —端与出油口连接,出油管2另一端设于储油槽I上方,回油管3 —端与回油口连接,回油管3另一端与储油槽I底部连通,出油管2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5,回油管3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4。通过第一单向电磁阀5可以防止出油管2中的油回流到油缸6内,通过第二单向电磁阀4可以防止油缸6内的油向回油管3回流,本技术方案的油包括滑石粉、液压油、麦芽膏,滑石粉、液压油、麦芽膏的比例为0.5:1:1.5。气缸轴12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1,油缸轴8上设有第二外螺纹9,第一外螺纹11通过连接螺母10与第二外螺纹9连接。通过第一外螺纹11、连接螺母10和第二外螺纹9之间的连接可以优化连接结构,而且还能调整油缸6和气缸17的距离,气缸轴12的轴心和油缸轴8轴心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气缸17推动油缸6的稳定性,保证气缸17和油缸6使用效果和提高使用寿命。在气缸17或者油缸6其中一个损坏的时候只需更换损坏的一个,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油缸6和气缸17设于一机座16上。这样方便油缸6和气缸17工作的稳定性。油缸6通过第一固定螺母7固定在机座16上。气缸17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在机座16上。当然,油缸6和气缸17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来固定。气缸17上设有进气管15和出气管13,进气管15 —端与气缸17后端连通,出气管13 一端与气缸17前端连通,进气管15另一端与出气管13另一端都与一电磁阀14连接。电磁阀14通过气管与供气设备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气缸轴和油缸轴连接,通过气缸推动油缸的方式使浓油进入到储油槽内进行铝管的抹油,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加油装置加油的效率,从而提高拉伸铝管的效率,还能降低加油装置的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油缸、出油管、储油槽和回油管,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油缸上方,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轴,所述油缸设有油缸轴,所述气缸轴与所述油缸轴连接,所述油缸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设于所述储油槽上方,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底部连通,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轴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油缸轴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通过连接螺母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和所述气缸设于一机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机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机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气缸后端连通,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气缸前端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另一端都与一电磁阀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气缸、油缸、出油管、储油槽和回油管,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油缸上方,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轴,所述油缸设有油缸轴,所述气缸轴与所述油缸轴连接,所述油缸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设于所述储油槽上方,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底部连通,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本技术通过气缸轴和油缸轴连接,通过气缸推动油缸的方式使浓油进入到储油槽内进行铝管的抹油,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加油装置加油的效率,从而提高拉伸铝管的效率,还能降低加油装置的成本。【IPC分类】F16N7/30【公开号】CN205065242【申请号】CN2015204595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油缸、出油管、储油槽和回油管,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油缸上方,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轴,所述油缸设有油缸轴,所述气缸轴与所述油缸轴连接,所述油缸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设于所述储油槽上方,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底部连通,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远弟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曙光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