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包括面板、底板、蜂巢芯,所述蜂巢芯位于面板和底板之间,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面板和蜂巢芯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所述纤维织物贴层由纤维织物制成;所述底板和蜂巢芯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所述纤维织物贴层由纤维织物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述基础上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在不增加蜂巢板厚度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其载荷能力,减少受力变形;2.通过纤维织物贴层隔离金属的接触,解决局部电位腐蚀问题;3.有效提高蜂巢板的整体抗剥离强度;4.在同等受力要求下,可减少面板、底板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蜂巢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蜂巢板,参见图1、图2所示,它由较薄的面板、底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巢状芯材(以下简称蜂巢芯)两面而组成的板材。蜂巢板的特点是强度重量比大,受力均匀、耐压力强,导热性低,抗震性好及不变形,质轻,有隔音效果,是较佳的功能性建筑材料。而由于蜂巢板的结构特性,蜂巢芯和面板、底板通常为不同材质,而且大部分是金属材料,容易在接触部位形成局部电位差,从而导致电位腐蚀,影响了蜂巢板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此外,某些蜂巢板用于特殊工况,对材料性能有具体要求,面板、底板由贵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种增强型的蜂巢板,包括面板、底板、蜂巢芯,所述蜂巢芯位于面板和底板之间,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面板和蜂巢芯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所述纤维织物贴层由纤维织物制成。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底板和蜂巢芯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面板呈盖状并包括上壁和面板侧壁,所述底板呈盘状并包括下壁和底板侧壁,所述面板盖合在底板上,并且所述面板侧壁位于底板侧壁的外侧,所述蜂巢芯位于面板和底板形成的内腔中,所述面板侧壁和底板侧壁之间、所述上壁和蜂巢芯之间均设有纤维织物贴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面板呈盖状并包括上壁和面板侧壁,所述底板呈盘状并包括下壁和底板侧壁,所述面板盖合在底板上,并且所述面板侧壁位于底板侧壁的外侧,所述蜂巢芯位于面板和底板形成的内腔中,所述面板侧壁和底板侧壁之间、所述上壁和蜂巢芯之间均设有纤维织物贴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纤维织物贴层为芳纶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纤维织物贴层为碳纤维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面板由贵金属制成。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底板由贵金属制成。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在不增加蜂巢板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其载荷能力,减少受力变形;2.通过纤维织物贴层隔离不同金属之间的接触,解决因局部电位差造成的微电池腐蚀问题;3.有效提高蜂巢板的整体抗剥离强度;4.在同等受力要求下,可减少面板、底板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蜂巢板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现有技术的蜂巢板的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技术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作具体阐述。〈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主要由面板1、底板2、蜂巢芯3构成,面板1、底板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蜂巢芯3位于面板1和底板2之间。在面板1和蜂巢芯3之间、底板2和蜂巢芯3之间各设置一层纤维织物贴层4,该纤维织物贴层4采用芳纶布作为贴层,利用芳纶布低延伸率、高强度的特点,达到增强抗弯性能的同时,由于芳纶布的非导电性,可以将面板1、底板2、蜂巢芯3之间进行有效隔离,从而防止不同金属材料互相接触出现电位腐蚀现象。值得指出的是,具体安装时也可选择面板1和蜂巢芯3之间、底板2和蜂巢芯3之间其中的一种方式,设置纤维织物贴层4,虽不及同时设置纤维织物贴层4的优异效果,但不影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的蜂巢板,主要由面板1、底板2、蜂巢芯3构成,面板1、底板2均由贵金属材料制成,面板1呈盖状并分为上壁11和面板侧壁12,底板2呈盘状分为括下壁21和底板侧壁22,面板1盖合在底板2上,并且面板侧壁12位于底板侧壁22的外侧,蜂巢芯3位于面板1和底板2形成的内腔中,面板侧壁12和底板侧壁22之间、上壁11和蜂巢芯3之间、下壁21和蜂巢芯3之间均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该纤维织物贴层4采用碳纤维布作为贴层,可以达到实施例一中芳纶布贴层一致的强度效果。蜂巢板在平面受力情况下面底板2中一面受拉一面受压,中间蜂巢芯3的功能是保持面板1、底板2间距的稳定,而受拉部分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是有相应变形的,这个变形导致了整体蜂巢板也产生相应的弯曲变形,而本技术通过对不同特质材料的合理搭配与组合,更加提高了蜂巢板抗弯能力、载荷强度以及整体的抗剥离强度。在蜂巢与面、底板2之间处于非等电位的情况下(例如铜、铝以及其它金属或贵金属),非导电的纤维织物贴层4,使得整体材料强度有很大提高,从而确保在同等成品材料厚度和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相应减少面板1、底板2金属材料的厚度,即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了成本。当然本技术所涉及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并不仅仅限定于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结构,任何对本技术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内。【主权项】1.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包括面板(1)、底板(2)、蜂巢芯(3),所述蜂巢芯(3)位于面板(1)和底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和蜂巢芯(3)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所述纤维织物贴层(4)由纤维织物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和蜂巢芯(3)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呈盖状并包括上壁(11)和面板侧壁(12),所述底板(2)呈盘状并包括下壁(21)和底板侧壁(22),所述面板⑴盖合在底板⑵上,并且所述面板侧壁(12)位于底板侧壁(22)的外侧,所述蜂巢芯(3)位于面板⑴和底板⑵形成的内腔中,所述面板侧壁(12)和底板侧壁(22)之间、所述上壁(11)和蜂巢芯(3)之间均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呈盖状并包括上壁(11)和面板侧壁(12),所述底板(2)呈盘状并包括下壁(21)和底板侧壁(22),所述面板⑴盖合在底板⑵上,并且所述面板侧壁(12)位于底板侧壁(22)的外侧,所述蜂巢芯(3)位于面板⑴和底板⑵形成的内腔中,所述面板侧壁(12)和底板侧壁(22)之间、所述上壁(11)和蜂巢芯(3)之间均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贴层(4)为芳纶布。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贴层(4)为碳纤维布。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由贵金属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型的蜂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由贵金属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包括面板、底板、蜂巢芯,所述蜂巢芯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型的蜂巢板,包括面板(1)、底板(2)、蜂巢芯(3),所述蜂巢芯(3)位于面板(1)和底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和蜂巢芯(3)之间设有纤维织物贴层(4),所述纤维织物贴层(4)由纤维织物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庆华蜂巢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