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主体(6),换热主体(6)内设有多个空气通道(7)和多个冷媒通道(4),多个空气通道(7)之间的间隙形成多个冷媒通道(4),冷媒通道(4)沿着每个空气通道(7)的局部或整个外周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充分利用了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来设置冷媒通道,而且空气通道也可以根据换热主体的截面形状紧密布置,从而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另外,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换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很好地汇聚到一起沿着空气通道排出,从而使排水更加顺畅,尽量避免换热器被冷凝水附着浸泡而阻碍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柜式空调机一般采用常规的铜管翅片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存在换热死区,且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在简化结构、节约体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如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工质流动方向示意图,包括两个集流管2a和垂直设置在集流管2a之间的多根扁管la,集流管2a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开有与多根扁管la相对应的平行槽,以供扁管la的端部插入到集流管2a内部,扁管la外部还设有翅片8a以增大换热面积。每根扁管la内部都纵向排列设置多个微通道3a,并在扁管la插入到集流管2a内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通孔4a,这样沿集流管2a流动的部分工质就可以顺着流动方向直接从流通孔4a流入微通道3a中,而不必改变方向从扁管la的端面流入微通道3a中,以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在集流管2a内部还设有隔板5a,将多根扁管la分隔为若干组,以使冷却工质可以按顺序在不同组的扁管la内依次流动(参见图2)。当此种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如图2所示的工质流动方向示意图,通过工质入口 6a向集流管2a内通入冷却工质,则冷却工质会沿着扁管la内的微通道3a流动,当流到该组扁管la末端时,会改变为相反的方向继续流动,最终从工质出口 7a流出,这样通过冷却工质的流动就可以与处在各个扁管la外的空气进行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会顺着翅片8a流下。该微通道换热器在实际使用时发现还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是其结构不太紧凑,在安装时需要在空调器内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也导致单位体积内的换热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其用作蒸发器时产生的冷凝水没有合适的排水途径,翅片8a上分布的冷凝水不能很好地汇聚到一起,待积累得足够多时受重力作用流下,从而导致排水不畅,这样积聚的冷凝水会阻碍换热,使得目前的微通道换热器用于蒸发器时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能够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内设有多个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道和多个供冷媒流动的冷媒通道,多个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形成多个所述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沿着每个所述空气通道的局部或整个外周布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设在所述换热主体两端的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所述第一集流箱和所述第二集流箱用于收集或分配不同相态的冷媒。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贯穿所述第一集流箱和所述第二集流箱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上分别设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分别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与外界交换冷媒。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换热主体内平行且均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换热主体内按截面呈蜂窝状布置,所述空气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空气通道之间设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空气通道的外壁与所述多个隔板之间围成所述冷媒通道。进一步地,在所述空气通道的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向内延伸的翅片。进一步地,所述换热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能够用作蒸发器,所述多个空气通道呈竖直或倾斜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竖直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内,能够使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产生的冷凝水沿所述空气通道向下流出。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有排水管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下方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上设有与外界交换冷媒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后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排水管。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和回风口,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下方的位置,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上方的位置,用于引导从所述回风口进入的空气向上流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换热主体内设置多个空气通道,且多个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形成多个冷媒通道,冷媒通道沿着每个空气通道的外周布置。此种微通道换热器充分利用了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来设置冷媒通道,而且空气通道也可以根据换热主体的截面形状紧密布置,从而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另外,在该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换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很好地汇聚到一起沿着空气通道排出,从而使排水更加顺畅,尽量避免换热器被冷凝水附着浸泡而阻碍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因而此种微通道换热器在用作蒸发器和冷凝器时均可取得良好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质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a、图5b、5c和5d为图3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A-A截面处的四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6a和图6b为图3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B_B截面处的两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图7所不空调器中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的结构不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a —扁管;2a —集流管;3a —微通道;4a —流通孔;5a —隔板;6a —工质入口 ;7a —工质出口 ;8a —翅片;1 一第一集流箱;2 —第一连接管;3 —第一冷媒流道;4 一冷媒通道;5 —第一连通管;6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主体(6),所述换热主体(6)内设有多个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道(7)和多个供冷媒流动的冷媒通道(4),多个所述空气通道(7)之间的间隙形成多个所述冷媒通道(4),所述冷媒通道(4)沿着每个所述空气通道(7)的局部或整个外周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