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倩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474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下盒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所述上盒体宽度侧边设有卡扣,所述下盒体宽度侧边设有按钮,所述卡扣活动搭接按钮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及下盒体的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所述上盒体置管孔的下端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防止体外循环管道交叉、重叠、相互缠绕,且适用于不同型号的体外循环管道,也可避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意识的压迫到体外循环管道,造成不可避免的恶性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辅助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参数的体外循环管道数目相应增多,而体外循环管道主要应用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将患者静脉血从体内引出,通过体外循环机氧合后回输至体内的管道。目前固定和有序排列体外循环管道的专用器械,通常采用纱布缠绕管道后用布巾钳固定于手术巾上,该方法操作繁琐,不易调整管道长度,钳齿易导致手术巾破损,且管道之间也易交叉、重叠、打结、相互缠绕,不仅占用空间,而且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整理,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意识的压迫到体外循环管道,会造成静脉管道被压的回流受阻导致的储血罐打空、机体进气的恶性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可有效的防止体外循环管道交叉、重叠、打结、相互缠绕,该排放夹的置管孔可以完全满足从新生儿(直径为1/4-2/16英寸的体外循环管道)到成年人(直径为1/2-1/4英寸的体外循环管道)中的任何年龄、体重的体外循环手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所述上盒体宽度侧边设有卡扣,所述下盒体宽度侧边设有按钮,所述卡扣活动搭接按钮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及下盒体的长度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所述上盒体置管孔的下端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置管孔两两相对,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该列最小置管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的防滑结构为橡胶垫或防滑垫。进一步地,所述标识为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凸体,所述凸体设置在上盒体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及下端处。进一步地,所述置管孔的直径大于体外循环管道直径的l_2mm。进一步地,所述排放夹的八个角为圆角。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的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与手术巾紧密相连,不影响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巾无损伤;(2)该排放夹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可清楚地区分不同型号与功能的体外循环管道所在的置管孔位置,可快捷的将体外循环管道放入排放夹的置管孔内,不易出现混淆,可将管道逐一分开排列,提高排列管道的速度,节约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3)该排放夹置管孔孔壁上设有的橡胶垫或防滑垫,可有效地控制体外循环管道的来回滑动,使管道固定更加牢固,不会出现管道移位,对血流没有影响;(4)该排放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的防止体外循环管道交叉、重叠、打结、相互缠绕,该排放夹的置管孔可以放置直径为1/2、3/8、1/4、3/16、2/16(单位为英寸)的体外循环管道,适用广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5)该排放夹的上下盒体的采用硬质材料、有盖式、密封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术医生的手臂无意识地压迫体外循环管道,避免静脉管道被压的回流受阻导致的储血罐打空、机体进气的恶性医疗事故,避免动脉管道被压的压力骤升导致的接头崩裂、机体大失血的恶性医疗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盒体俯视图;附图标记:1、盒体;2、板状环钩;3、上盒体;4、下盒体;5、卡扣;6、按钮;7、置管孔;8、开口 ;9、标识;10、置管孔孔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1,所述盒体I的八个角为圆角,所述盒体I分为上盒体3和下盒体4,所述下盒体4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2,所述上盒体3宽度侧边设有卡扣5,所述下盒体4宽度侧边设有按钮6,所述卡扣5活动搭接按钮6与下盒体4 ;所述上盒体3及下盒体4的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7,所述上盒体3及下盒体4置管孔7的下端及上端处设有开口 8,所述开口 8的长度小于该列最小置管孔的直径,所述上盒体3和下盒体4的置管孔7两两相对,所述置管孔7的直径大于体外循环管道直径的l_2mm,所述置管孔孔壁10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橡胶垫或防滑垫;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9,所述标识9为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凸体,所述凸体设置在上盒体3及下盒体4置管孔7的上端及下端处,不同颜色适用不同的体外循环管道。使用时,先将手术巾挂带系在外侧面板状环钩2上,按下按钮6,卡扣5弹出,上盒体3弹开,然后,根据不同颜色的标识9,将体外循环管道一一通过置管孔7的开口 8处,排放在相应的置管孔7内,关闭上盒体3,循环管道即固定,术中调整循环管道的长短只需打按下按钮6,打开上盒体3,调整所需要的循环管道,其它循环管道不会出现管道弹出或滑动。以上所述仅为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所述上盒体宽度侧边设有卡扣,所述下盒体宽度侧边设有按钮,所述卡扣活动搭接按钮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及下盒体的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所述上盒体置管孔的下端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置管孔两两相对,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该列最小置管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的防滑结构为橡胶垫或防滑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凸体,所述凸体设置在上盒体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及下端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孔的直径大于体外循环管道直径的1-2_。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夹的八个角为圆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下盒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所述上盒体宽度侧边设有卡扣,所述下盒体宽度侧边设有按钮,所述卡扣活动搭接按钮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及下盒体的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所述上盒体置管孔的下端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本技术的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防止体外循环管道交叉、重叠、相互缠绕,且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该排放夹为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板状环钩,所述上盒体宽度侧边设有卡扣,所述下盒体宽度侧边设有按钮,所述卡扣活动搭接按钮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及下盒体的内侧设有直径不同且等距离分布的置管孔,所述上盒体置管孔的下端及下盒体置管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置管孔两两相对,所述置管孔孔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排放夹的外壁上设有标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倩王葵亮邢泉生
申请(专利权)人:曹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