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薄膜张力调整装置,包括箱体、刹车轮、刹车块、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连接杆、摆臂、固定组件、薄膜辊、传动辊组件,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铰接的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侧居中设有所述刹车块,所述刹车块设于所述刹车轮上,所述刹车轮与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薄膜辊同轴设置,所述固定组件还连接设在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组件的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辊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保证薄膜在包装过程中稳定的张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薄膜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薄膜张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薄膜包装设备中,在薄膜包装运输过程中都需要控制薄膜的张拉力,从而保证薄膜的包装质量,目前市场上薄膜传动辊组件刹车的控制一般都是在刹车轮上固定一套弹簧拉紧装置来实现薄膜传动辊组件的制动和旋转,但是此弹簧装置只可调整一次,但是在实际包装过程中,薄膜卷的直径会变化,而薄膜卷直径的大小对弹簧装置造成的拉力不同,这就会造成薄膜前后输送速度不同,而且弹簧的伸缩量不同,制动力大小不同,就会造成薄膜张力不稳定,而且不持续,没有一定的规律,从而造成包装效果不同或者包装质量差等问题,而且弹簧装置易损坏,更换维修都占用机器运转时间,影响工作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的薄膜张力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的薄膜张力调整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薄膜张力调整装置包括箱体、刹车轮、刹车块、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连接杆、摆臂、固定组件、薄膜辊、传动辊组件,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铰接的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侧居中设有所述刹车块,所述刹车块设于所述刹车轮上,所述刹车轮与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薄膜辊同轴设置,远离刹车块一侧的所述固定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组件远离所述刹车块的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辊组件。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平行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下底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箱体底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箱体底板的一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固定座、刹车轮固定板、第一连杆旋转轴、第三连杆旋转轴和两个第一轴承固定座,所述两个第一轴承固定座设于所述箱体内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轴居中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设于所述箱体内部且设于所述第三连杆旋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摆臂,所述第三连杆旋转轴居中铰接所述第三连杆,所述刹车轮固定板设于所述箱体内部,两端延长至箱体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刹车轮固定板内侧连接薄膜棍旋转轴。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轴连接处的两端均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刹车块的一端设有螺纹,与所述螺纹配合设有所述调整螺母。所述刹车块与所述刹车轮中间设有耐磨片。所述所述耐磨片为牛皮。 所述薄膜辊和所述传动辊组件之间设有中间传动辊组件,所述中间传动辊组件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中间传动辊组件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第三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座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辊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末端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所述中间传动辊组件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旋转块下方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底面上。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技术根据薄膜传动辊组件上的薄膜张力通过一个连杆结构来控制薄膜辊的送膜速度,此机械传动结构稳定,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而且能根据传输过程中薄膜的张力状态及时调整输送速度,保证了整个运转过程中,薄膜张力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而且各连杆通过轴承连接,摩擦力小,反馈速度快;2、平行四边形的三连杆结构可将占用空间最小化,从而缩小箱体的空间,节省成本,而且平行四边形采用同一个动力源,连动性能佳;3、固定组件可将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固定在箱体底端,也将箱体内、外的结构进行稳定的连接,实现了动作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刹车的精确度,固定组件也成为所有传动件的载体,连接可靠稳定;4、第一连杆两端设有的挡块保证了第一连杆的位置,是固定刹车块的基础,保证了刹车块与刹车轮接触面积,提升刹车的效率与精度;5、第二连杆末端设有的螺母可对地位连杆进行限位,保证一定的调整范围,防止薄膜张力调整过量,且螺母在第二螺杆上的位置可调,可根据不同质量不同速度的薄膜进行不同位置的设定;6、耐磨片的设计避免了两个零件之间的硬摩擦,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7、采用牛皮作为耐磨片,薄,软,弹性好,耐磨,而且噪音低;8、中间传动辊组件的设置增加薄膜传输过程中的支撑,有效防止传输过程中因重力作用产生的下垂,保证薄膜的张拉力,提升包装质量;9、旋转块与中间传动辊组件同步,可将置于箱体外的中间传动辊组件动作信号转为到箱体内部,方便控制;10、限位板的设计可限定旋转块的旋转距离,从而保证中间旋转辊的旋转角度,防止对薄膜拉伸过度,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薄膜张力调整装置的轴侧图。图2是本技术薄膜张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薄膜张力调整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为薄膜张力调整装置,包括箱体401、刹车轮405、刹车块404、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连接杆403、摆臂402、固定组件、薄膜辊406、传动辊组件407,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铰接的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401内部的底端,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侧居中设有所述刹车块404,所述刹车块404设于所述刹车轮405上,所述刹车轮405与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401外部的所述薄膜辊406同轴设置,远离刹车块404 —侧的所述固定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401外部的所述摆臂402,所述摆臂402与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摆臂40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组件远离所述刹车块404的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403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0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棍组件407。进一步,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和第三连杆423,第一连杆421与第三连杆423平行设置且均固定在箱体401的下底面,第一连杆421与第三连杆423长度相等,第二连杆422 —端连接第一连杆421远离所述箱体401底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三连杆423远离所述箱体401底板的一端,第一连杆421与第一连杆旋转轴435连接处的两端均设有挡块433,挡块433与第一连杆旋转轴同轴设置,第二连杆422靠近刹车块404的一端设有螺纹,与螺纹配合设有调整螺母426,刹车块404与刹车轮405中间设有耐磨片441,耐磨片441为牛皮。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固定座431、刹车轮固定板430、第一连杆旋转轴435、第三连杆旋转轴434和两个第一轴承固定座432,两个第一轴承固定座432设于箱体401内部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旋转轴435的两端,第一连杆旋转轴4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膜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401)、刹车轮(405)、刹车块(404)、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连接杆(403)、摆臂(402)、固定组件、薄膜辊(406)和传动辊组件(407),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其铰接的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401)内部的底端,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侧居中设有所述刹车块(404),所述刹车块(404)设于所述刹车轮(405)上,所述刹车轮(405)与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401)外部的所述薄膜辊(406)同轴设置,远离刹车块(404)一侧的所述固定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401)外部的所述摆臂(402),所述摆臂(402)与所述三连杆平面连杆机构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摆臂(40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组件远离所述刹车块(404)的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403)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0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辊组件(40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存,李柏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树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