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633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其采用磁敏传感器感应张力信号,并经信号处理电路、设定比较电路处理比较后将信号输出至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同时测速发电机的负反馈信号也输出至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由其产生触发脉冲,并受同步电路控制使得脉冲与电源同步,由脉冲触发电路输出的脉冲电压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进而实现控制电机转速。该装置控制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安装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控制设备,主要涉及柔性带状物的收卷张力控制装置。现有技术的柔性带状物收卷张力控制装置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类型。机械式张力控制装置体积大,控制精度低,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目前大多已被电子张力控制装置所取代。电子式张力控制装置根据所完成的任务不同和控制精度不一,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但其工作原理都是由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电路和受控电机三大部分组成,现大部分受环境影响大,稳定性能差,故障率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受环境影响小,稳定性能高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工作电源、张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定比较电路、控制电路、脉冲触发电路、同步电路、反馈电路和可控硅,其特征在于张力传感器采用磁敏传感器,同步电路分别与电源、脉冲触发电路联接,张力传感器经信号处理电路输出张力信号至设定比较电路,设定比较电路及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由脉冲触发电路输出脉冲控制信号至与电机联接的可控硅,通过改变其导通角进而控制电机。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1~2、电阻R1~13和可调电阻W1,其中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5接工作电源,其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3、R2与磁敏传感器连接,接收张力信号,其输出端经电阻R8接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0、可调电阻W1和电阻R7接地,且电阻R10与可调电阻W1的连接处接工作电源,可调电阻W1的可调端经电阻R9接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由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接设定比较电路输出处理后的张力误差信号。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设定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3、电容C3、三极管BG3、可调电阻W2~3和电阻R15~24,其中运算放大器A3的的输出端接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其反相输入端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处理后的张力误差信号,其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22分别接电阻R19和由电阻R15~17、可调电阻W3组成的分压电路,由其提供设定张力电平信号,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接工作电源和经电阻R20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经可调电阻W2接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其集电极分别经电容C3接其发射极、并有电阻R21接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反馈电路包括与电机同轴转动的测速发电机、整流桥和电容C2,其中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端,整流桥的一输出端接电容C2和工作电源,其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脉冲触发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5~6、二极管D13~16、三极管BG1~2、电容C4~7、电阻R25~34和变压器B2,其中运算放大器A5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29接工作电源,其反相输入端接反馈电路及设定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15接地,其输出端经电阻R31接运算放大器A6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6的同相输入端分别经电容C5接地和经电阻R28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分别经二极管D14接同步电路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13接控制电路和电容C4、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4和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A6的输出端经电容C6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接有二极管D16,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分别经电容C7接地、经电阻R34接变压器B2的初级线圈,变压器B2的次级线圈一端接电机及可控硅的阴极,可控硅的控制极依次经二极管D5、D6接变压器B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可控硅的阳极接电机的A相。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同步电路包括整流桥、光电隔离器和稳压管,其中整流桥的两输入端接电机,其输出端之间串接稳压管和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的输出端接脉冲触发电路的二极管D14正极。所述的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4、电容C16、二极管D17、开关K和电阻R38~44,其中运算放大器A4的输出端经电阻R44接脉冲触发电路中二极管D13与电阻R25的联接处,其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41分别接电容C16、电阻R40、二极管D17的一端,电阻R40及二极管D17的另一端相接后分别接电阻R38-39和开关K,电阻R38-39,开关K和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工作电源。其工作原理是由磁敏传感器感应张力杆的动作,产生张力信号,该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放大处理为张力信号电压,该张力信号电压与设定的张力电压进行比较放大,生成张力控制电压,张力控制电压和测速发电机的测速电压共同控制脉冲触发电路产生脉冲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进而控制电机,从而达到收卷张力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磁敏传感器感应张力信号,受环境影响小,稳定性能高;2、利用同步电路,使其生成的隔离整形方波加在脉冲触发电路中运算放大器A6的同相输入端,保证了方波与脉冲触发电路产生的脉冲控制信号同步,保证了控制精度及工作性能;3、脉冲触发电路产生的脉冲控制信号不仅受张力信号控制,同时也受测速发电机的测速电压共同控制,性能完善;4、脉冲触发电路采用压控脉冲移相触发器触发,其触发器主要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移相范围宽、移相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误触发率低等优点,由其产生的脉冲信号控制可控硅,保证了整个控制装置性能非常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也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3是本技术张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1工作电源、2磁敏传感器、3设定比较电路、4移相脉冲触发电路、5可控硅、6同步电路。图2中,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1~2、电阻R1~13和可调电阻W1,其中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5接工作电源,其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3、电阻R2与磁敏传感器2连接,接收张力信号,运算放大器A1将其比较放大后的信号输出给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0、可调电阻W1和电阻R7接地,且电阻R10与可调电阻W1的连接处接工作电源,可调电阻W1的可调端经电阻R9接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由运算放大器A2比较放大后,将电压信号输出到设定比较电路中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22分别接电阻R19和由电阻R15~17、可调电阻W3组成的分压电路,由其提供张力设定电压,调整可调电阻W3可以改变张力设定电压。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接工作电源和经电阻R20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经可调电阻W2接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其集电极分别经电容C3接其发射极、经电阻R21接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电路中三极管BG3是为缓冲而设,使张力控制电压变化不至于太激烈,调整可调电阻W2可以改变张力控制灵敏度。经运算放大器A3输出的张力控制电压经电阻R24输入脉冲触发电路中运算放大器A5的反相输入端,同时与电机同步运转的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测速电压,经整流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带状物收卷电子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工作电源、张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定比较电路、控制电路、脉冲触发电路、同步电路、反馈电路和可控硅,其特征在于:张力传感器采用磁敏传感器,同步电路分别与电源、脉冲触发电路联接,张力传感器经信号处理电路输出张力信号至设定比较电路,设定比较电路及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脉冲触发电路的输入端,由脉冲触发电路输出脉冲控制信号至与电机联接的可控硅,通过改变其导通角进而控制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俊山崔洪禄吕震樊宝献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塑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