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283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体,电梯本体分别与上梁和下梁相连接,电梯本体的底部设有双层缓冲轿底,电梯本体四周侧壁的内部、其顶部的内部和双层缓冲轿底内部均设有多个安全气囊,双层缓冲轿底包括通过弹簧相互连接内轿底和外轿底,内轿底和外轿底之间还设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与多个安全气囊相连接,以及还包括两个抱轨器、两个触发器和控制器,两个抱轨器对称固定在双层缓冲轿底的外部,且与电梯的导轨相配合,触发器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和抱轨器还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重缓冲方式同时进行,其大大减小了人体受到的冲击力,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安全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已经成为大楼中必备的交通工具,电梯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有垂直电梯一旦发生坠落等意外,由于电梯从高空落下,在巨大的冲击力下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很难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新型安全电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分别与上梁和下梁相连接,所述电梯本体的底部设有双层缓冲轿底,所述电梯本体四周侧壁的内部、其顶部的内部和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内部均设有多个安全气囊,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包括通过弹簧相互连接内轿底和外轿底,所述内轿底和外轿底之间还设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多个所述安全气囊相连接,以及还包括两个抱轨器、两个触发器和控制器,两个所述抱轨器对称固定在所述双层缓冲轿底的外部,且与电梯的导轨相配合,所述触发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两个所述触发器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梁的顶部和下梁的底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上梁的顶部,且所述控制器和抱轨器还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两个传感器,两个所述传感器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梁的顶部和下梁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内轿底和外轿底之间还设有多条滑道,所述外轿底上对应的设有气动限位销,所述气动限位销与所述滑道相配合,以及所述气动限位销还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梯的井道底部还设有一缓冲器。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弹簧均布在所述内轿底的四个边角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触发器直接受到冲击力后,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工作,气体发生器打开所有的安全气囊对人体进行全方位防护,并且控制抱轨器抱轨制动,以及内轿底经压缩弹簧的形变进行弹性缓冲,以上三重缓冲方式同时进行,其大大减小了人体受到的冲击力,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安全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图2a和图2b是本技术的新型安全电梯的双层缓冲轿底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新型安全电梯的触发器、感应器和控制器的位置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的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体1,电梯本体1分别与上梁2和下梁3相连接,电梯本体1的底部设有双层缓冲轿底,电梯本体1四周侧壁的内部、其顶部的内部和双层缓冲轿底内部均设有多个安全气囊4,双层缓冲轿底包括通过弹簧5相互连接内轿底6和外轿底7,内轿底6和外轿底7之间还设有气体发生器8,气体发生器8与多个安全气囊4相连接,以及还包括两个抱轨器9、两个触发器10和控制器11,两个抱轨器9对称固定在双层缓冲轿底的外部,且与电梯的导轨12相配合,触发器10与控制器11相连接,两个触发器10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上梁2的顶部和下梁3的底部,控制器11设置在上梁2的顶部,且控制器11和抱轨器9还与气体发生器8相连接。本技术中,安全气囊4共有13个,分别分布在:外轿底7与内轿底6的中间2*2平均分布的四个气囊4,并在内轿底6上有对应释放孔;左轿壁20、右轿壁16、后轿壁17、轿门右侧壁板18、轿门左侧壁板19均为双层壁板,其双层壁板内部分别设有一个安全气囊4,并且双层壁板上分别对应释放孔;电梯本体1的顶部中间2*2平均分布四个气囊4,且电梯本体1的顶部上对应释放孔。本技术还包括与控制器11相连接的两个传感器13,两个传感器13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上梁2的顶部和下梁3的底部。通过传感器13采集电梯的速度信号与距离信号,控制器11进行运算,当数值超出预设范围之后控制器11会发出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8工作,其采用传感器13和触发器10进行双重检测,具有双重触发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较佳的,内轿底6和外轿底7之间还设有多条滑道15,外轿底7上对应的设有气动限位销14,气动限位销14与滑道15相配合,以及气动限位销14还与气体发生器8相连接。内轿底6利用滑道15垂直定位,使其只能在外轿底7上做垂直运动,自然状态下内轿底6跟外轿底7由气动限位销14锁死,当气体发生器8工作触发气动限位销14复位后,内轿底6受重力影响压缩弹簧5变形进行缓冲。较佳的,为了受力均衡,多个弹簧5均布在内轿底6的四个边角处。本技术在触发器10直接受到冲击力或感应器13感应速度和距离超出范围后,发出信号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气体发生器8工作,气体发生器8打开所有的安全气囊4对人体进行全方位防护,并且控制抱轨器9抱轨制动,以及内轿底6经压缩弹簧5的形变进行弹性缓冲,以上三重缓冲方式同时进行,其大大减小了人体受到的冲击力,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体(1),所述电梯本体⑴分别与上梁⑵和下梁(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底部设有双层缓冲轿底,所述电梯本体(1)四周侧壁的内部、其顶部的内部和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内部均设有多个安全气囊(4),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包括通过多个弹簧(5)相互连接内轿底(6)和外轿底(7),所述内轿底(6)和外轿底(7)之间还设有气体发生器(8),所述气体发生器(8)与多个所述安全气囊(4)相连接,以及还包括两个抱轨器(9)、两个触发器(10)和控制器(11),两个所述抱轨器(9)对称固定在所述双层缓冲轿底的外部,且与电梯的导轨(12)相配合,所述触发器(10)与所述控制器(11)相连接,两个所述触发器(10)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梁(2)的顶部和下梁(3)的底部,所述控制器(11)设置在所述上梁⑵的顶部,且所述控制器(11)和抱轨器(9)还与所述气体发生器(8)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1)相连接的两个传感器(13),两个所述传感器(13)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梁(2)的顶部和下梁(3)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轿底(6)和外轿底(7)之间还设有多条滑道(15),所述外轿底(7)上对应的设有气动限位销(14),所述气动限位销(14)与所述滑道(15)相配合,以及所述气动限位销(14)还与所述气体发生器(8)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簧(5)均布在所述内轿底出)的四个边角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包括电梯本体(1),所述电梯本体(1)分别与上梁(2)和下梁(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底部设有双层缓冲轿底,所述电梯本体(1)四周侧壁的内部、其顶部的内部和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内部均设有多个安全气囊(4),所述双层缓冲轿底包括通过多个弹簧(5)相互连接内轿底(6)和外轿底(7),所述内轿底(6)和外轿底(7)之间还设有气体发生器(8),所述气体发生器(8)与多个所述安全气囊(4)相连接,以及还包括两个抱轨器(9)、两个触发器(10)和控制器(11),两个所述抱轨器(9)对称固定在所述双层缓冲轿底的外部,且与电梯的导轨(12)相配合,所述触发器(10)与所述控制器(11)相连接,两个所述触发器(10)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梁(2)的顶部和下梁(3)的底部,所述控制器(11)设置在所述上梁(2)的顶部,且所述控制器(11)和抱轨器(9)还与所述气体发生器(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运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