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包括:降压单元、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P型开关管和控制单元,其中,降压单元用于对从电网输入到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压进行降压;控制单元包括由两个P型双极型三极管构成的达林顿管,所述控制单元与降压单元和P型开关管连接,并通过温度补偿和电压反馈来控制P型开关管的关断;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与P型开关管和控制单元连接,且在P型开关管关断的情况下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继续发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当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发生波动或者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时,可以使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比较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
技术介绍
BUCK型电路,也称为降压式变换电路,该电路可以对较高的输入电压进行降压,然后输出给与该电路连接的负载,为负载提供工作电压,例如,BUCK型电路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简称LED)的发光提供工作电压。图1是现有技术的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所述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包括:保险丝FUS、由四个第一二极管DS1构成的整流桥、电感器LS1、第一电容器到第三电容器(CS1-CS3)、第一发光二极管LDS1、第二发光二极管LDS2、第二二极管DS2、第三二极管DS3、变压器的主绕组TS1和副绕组TS2、第一电组到第六电阻(RS1-RS6)以及第一晶体管QS1和第二晶体管QS2,其中,第一晶体管QS1和第二晶体管QS2均为P型双极型三极管,且第二晶体管QS2用于控制第一晶体管QS1的关断;此外,图1中的VAC表示从电网输入到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压。如图1可知,通过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中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S1和LDS2)的电流由第一晶体管QS1的导通和关断来决定,而第一晶体管QS1的关断是由第二晶体管QS2来控制,原理为:当第二晶体管QS2导通时,第一晶体管QS1的基极驱动电流通过第二晶体管QS2释放掉,使得第一晶体管QS1关断。根据双极型三极管的特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第二晶体管QS2的BE(基极和发射极)结的电压会降低,这会影响第二晶体管QS2对第一晶体管QS1的控制,从而对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VAC增大时,第二晶体管QS2不能够及时关断第一晶体管QS1,从而对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当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发生波动或者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时,会对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电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当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发生波动或者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时,会对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电流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包括:降压单元、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P型开关管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降压单元用于对从电网输入到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压进行降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由两个P型双极型三极管构成的达林顿管,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P型开关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温度补偿和电压反馈来控制所述P型开关管的关断;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与所述p型开关管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在所述p型开关管关断的情况下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继续发光。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P型开关管的导通;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导通子单元和与所述导通子单元连接的关断子单元,其中,所述导通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P型开关管的导通,所述关断子单元用于通过温度补偿和电压反馈来控制所述P型开关管的关断,所述关断子单元包括达林顿管。进一步地,所述关断子单元中的达林顿管包括第一 P型三极管和第二 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 P型三极管和所述第二 P型三极管均为P型双极型三极管,所述第一 P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达林顿管的基极,所述第一 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 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一起作为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 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 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达林顿管的发射极;所述关断子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其中,所述第八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导通子单元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达林顿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达林顿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到一起并与所述导通子单元连接,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导通子单元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P型开关管和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通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器、第一二极管和变压器的副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关断子单元中的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关断子单元中的达林顿管的发射极和所述降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关断子单元中的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和所述P型开关管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副绕组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P型开关管为第三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导通子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关断子单元中的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变压器的主绕组、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主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导通子单元中的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主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到一起并接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降压单元包括保险丝、由四个第三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第三电容器、电感器和第十电阻,其中,所述第十电阻为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所述保险丝的一端和所述整流桥的第三端构成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从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电感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到一起并与所述导通子单元中的变压器的副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三P型三极管为P型双极型三极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通过电路中的控制单元的温度补偿和电压反馈来控制P型开关管的关断,其中,温度补偿可以使控制单元在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控制P型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反馈可以使控制单元在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发生波动时能够比较及时地控制P型开关管的关断,这样当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压发生波动或者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时,可以减小对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影响,从而可以使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比较稳定。【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单元、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P型开关管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降压单元用于对从电网输入到BUCK型发光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压进行降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由两个P型双极型三极管构成的达林顿管,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P型开关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温度补偿和电压反馈来控制所述P型开关管的关断;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回路单元与所述P型开关管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在所述P型开关管关断的情况下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继续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杰,胡健峰,吕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