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938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它包括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内设有升降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最底层水平设有存取交换通道,所述存取交换通道内设有输送辊道,所述升降架的位置与所述输送辊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存取交换通道的一端设有泊车回转机构,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上滑动安装有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与所述输送辊道相适配;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端设有载车板存放装置,所述载车板存放装置与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车辆前进入库和前进出库,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可以将空载车板集中存放,便于存取使用,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广泛应用于立体车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多高层升降横移立体车库,要求必须设有不小于6米宽的车道。而对于宽度小于6.5米,深度8-15米的狭窄楼宇间距地块,往往车道与该类地块只能垂直布置,因此这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在类似小区建设或改造中难以广泛应用。以目前的市场上立体停车设备,多采用传统升降横移沿纵深方向布置单列或重列,仅能布置两列且其中一列为交换通道,土地利用率底,设备成本较高,可行性不大。并且,在目前立体停车设备领域中,载车板升降横移车库一般存取车过程为先通过提升机构把要存车位的载车板放到滚道粱上,再通过滚道粱将载车板运至回转盘上,车辆进入载车板后再通过滚道粱及提升系统将载车板与车辆存至相应车位;取车为通过滚道粱及提升系统将载车板与车辆运至回转盘处,车辆离开后,再将空载车板运至相应的车库。此存车与取车过程中因为增加了空载车板由车位到回转盘的过程,极大地增加了存取车时间,而空载车板如何存放,便是一个困扰众多生产厂商的技术难题。因此,对于开发一种新的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能够实现车辆前进入库和前进出库,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可以将空载车板集中存放,便于存取使用,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内设有升降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最底层水平设有存取交换通道,所述存取交换通道内设有输送辊道,所述升降架的位置与所述输送辊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存取交换通道的一端设有泊车回转机构,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上滑动安装有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与所述输送辊道相适配;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端设有载车板存放装置,所述载车板存放装置与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位置相对应。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泊车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撑架,所述回转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上设有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的泊车辊道。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泊车辊道包括泊车架,所述泊车架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泊车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泊车架上且与所述泊车辊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水平设置的输送辊,所述输送架上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与所述输送辊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下方位置。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泊车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车板存放装置包括存放框架,所述存放框架内竖向滑动安装有由升降机构驱动的载车板提升架,所述存放框架上竖向排列有若干层载车板搁置机构,所述载车板搁置机构包括搁置板,所述搁置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存放框架上,所述存放框架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搁置板自由状态下处于水平位置的第一限位块,所述搁置板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有触碰杆,所述触碰杆与搁置板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搁置板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触碰杆处于向上倾斜位置,所述搁置板的搁置端与所述触碰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载车板提升架包括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上设有承托载车板的托架,所述升降框架上设有与每层所述载车板搁置机构数量和位置均对应的曲臂,所述曲臂上设有用于触碰所述触碰杆的触碰部。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触碰部包括竖向设置于曲臂上的上触碰销和下触碰销,上触碰销位于下触碰销的上方。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搁置板与存放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触碰杆与搁置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在本技术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存放框架上设置至少四个所述载车板搁置机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 土地利用率高:本技术因无需设置与几乎与车库等面积的车道,所以同样的车位数量,其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土地利用率的1.5-1.8倍。(2)针对性强:本技术主要用于对于狭窄楼宇间距地块,往往车道与该类地块垂直布置,在几乎不可能布置立体车库的地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切实可靠的立体停车设备。(3)智能化高:本技术可以实现地上准无人方式,通守PLC智能化程序控制完成车量的停泊、转运与存取,前进入库,前进出库,使用便捷,存取速度快,安全可靠。(4)本技术存车时,放置一空载车板于停车位置上,由输送机构输送至立体车库的指定位置;取车后,空载车板由载车板提升架存放至载车板搁置机构上,以便下次存车使用,通过载车板的集中存放存取车辆的时间,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并且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5)由于搁置板与存放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扭簧,触碰杆与搁置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使得搁置板和触碰杆在正常状态下均处于初始位置,提升架存放或者取出载车板后,搁置板和触碰杆能够及时回位,保证了载车板的放置,也能够放置载车板的坠落,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搁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存放载车板的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取载车板的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触碰部与触碰杆触碰时的状态图。其中,在图1至10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图中:1、钢结构框架,2、横移框,3、载车板,4、升降架,5、输送棍道,51、输送架,52、输送辊,53、第三动力装置,6、泊车回转机构,61、回转支撑架,62、回转平台,63、第二动力装置,64、泊车架,65、泊车辊,66、第一动力装置,7、存放框架,8、载车板提升架,801、升降框架,802、托架,803、曲臂,804、上触碰销,805、下触碰销,9、升降机构,10、载车板搁置机构,1001、搁置板,1002、固定板,1003、搁置端,1004、第一转轴,1005、第一扭簧,1006、第一限位±夬,1007、触碰杆,1008、第二限位块,1009、第二转轴,1010、第二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载车板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内设有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最底层水平设有存取交换通道,所述存取交换通道内设有输送辊道,所述升降架的位置与所述输送辊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存取交换通道的一端设有泊车回转机构,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上滑动安装有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与所述输送辊道相适配;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端设有载车板存放装置,所述载车板存放装置与所述泊车回转机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啟杨相鹏王鸿雁吴晓东李文明陈东胜
申请(专利权)人: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