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275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900℃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800℃,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00℃-700℃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00℃-900℃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00℃-1050℃,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5)真空回火,在真空环境下将淬火后的模具升温至550℃-600℃保温4.5小时后空冷至室温;(6)模膛成型,使用石墨电极对模具型腔形状成型,抛光磨洗提高模膛精度。通过模具的锻造生产及热处理过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属于锻造加工

技术介绍
模具在锻造生产中直接影响锻件的精度及质量,随时保证模具的完好非常重要。模具的服役条件很苛刻,所以它的制造都是用比较好的材料和复杂的加工工艺。模具的费用通常要占到模锻件成本的10%左右。要降低模锻件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重要的途径是提尚模具使用寿命。现有的工艺在利用热作模具钢进行热模锻时,常常出现提前失效的情况,既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摩擦等原因磨损过快,由于模腔结构不合理等其他原因导致模具局部应力过大而产生开裂导致模具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通过模具的锻造生产及热处理过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 (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C_90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C _800°C,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 (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 (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00°C-70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00°C _90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00°C -105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 (5)真空回火,在真空环境下将淬火后的模具升温至550°(:-600°(:保温4.5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6)模膛成型,使用石墨电极对模具型腔形状成型,抛光磨洗提高模膛精度。前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模具的模膛成型工艺后,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前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球化退火时将模模具随炉升温至85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50°C,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前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5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5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3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前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时的温度为540°C -580°C,处理时间为1.5-2小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工艺设计采用对热作模具钢依次进行退火、淬火、回火的工艺加工步骤,保证了锻造完成的模具不会出现提前失效的情况,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 (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C_90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C _800°C,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 (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 (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00°C-70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00°C _90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00°C -105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 (5)真空回火,在真空环境下将淬火后的模具升温至550°(:-600°(:保温4.5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6)模膛成型,使用石墨电极对模具型腔形状成型,抛光磨洗提高模膛精度。本工艺设计采用对热作模具钢依次进行退火、淬火、回火的工艺加工步骤,保证了锻造完成的模具不会出现提前失效的情况,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模具的模膛成型工艺后,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模具表面的硬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球化退火时将模模具随炉升温至85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50°C,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时球化退火的效果最佳。其中,经过反复试验,所述步骤(4)中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5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5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3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时的温度为540°C _580°C,处理时间为1.5-2小时,最终锻造成的模具稳定性更好,硬度更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通过模具的锻造生产及热处理过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主权项】1.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 (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C_90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C _800°C,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 (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 (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00°C-70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00°C _90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00°C -105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 (5)真空回火,在真空环境下将淬火后的模具升温至550°(:-600°(:保温4.5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6)模膛成型,使用石墨电极对模具型腔形状成型,抛光磨洗提高模膛精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模具的模膛成型工艺后,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球化退火时将模模具随炉升温至850°C保温1小时,炉冷至750°C,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50°C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50°C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30°C,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模具表面采用硫氮共渗工艺进行处理时的温度为540°C _580°C,处理时间为1.5-2小时。【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900℃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800℃,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作模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模具锻造,利用电热炉将圆坯料先墩粗击方至扁方体,然后拔长为长方体,再次镦粗至扁方体,再次拔长至长方体;(2)球化退火,将锻造完成的模具随炉升温至800℃‑900℃保温1小时,炉冷至700℃‑800℃,保温3‑5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3)粗加工,将退火后的模具车洗至标准尺寸;(4)真空淬火,在真空环境下将粗加工后的模具升温至600℃‑700℃保温3小时,后升温至800℃‑900℃保温2.5小时,后升温至1000℃‑1050℃,保温2小时,最后油冷至常温;(5)真空回火,在真空环境下将淬火后的模具升温至550℃‑600℃保温4.5小时后空冷至室温;(6)模膛成型,使用石墨电极对模具型腔形状成型,抛光磨洗提高模膛精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众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