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开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197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开道岔,为异向不对称三开道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一固定曲线辙叉、第二固定曲线辙叉和第三固定曲线辙叉。固定曲线辙叉侧面分岔不是对称分布,而是呈前后错开分布,所以尖轨尖角可设置较大,相同位置的钢轨头部断面较宽,因而能增加尖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心轨为直线,用于侧向通行的心轨为曲线,侧向通行的心轨半径与导曲线轨半径相同,这样就相当于延长了导曲线轨的长度,从而就可以在现有站场线路的条件下提高导曲线半径,以提高列车侧向通过速度,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轨道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开道岔
技术介绍
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种基本连接装置,铁道部《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收录的道岔分为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三开道岔指从一个方向通向三个方向的道岔,三开道岔属于特殊道岔的一种,是当需要连接的线路较多,而地形又受到限制,不能在主线上连续铺设两个单开道岔时才采用三开道岔,通常在编组站、货场、机务段内铺设。目前应用的三开道岔两侧向行走轨是相对直向行走轨中心线对称分布的,所以又称对称三开道岔。这种三开道岔,因转辙器上同时布置两对尖轨,四根尖轨尖端对齐,侧向尖轨紧靠直向尖轨,尖轨尖端角较小,因而尖轨强度不高,容易磨损,且组装难度较大。而且,现有的三开道岔采用的固定辙叉都是直线辙叉,即两根心轨皆为直线,导曲线轨连接于直线辙叉的首端,这种结构的道岔,导曲线短、半径小,因此侧向容许通过速度较慢,如50kg/m钢轨7号道贫导曲线半径为150m、侧向通过速度不能大于30km/h,这样,也影响了运输效率。现有三开道岔因为存在上述技术缺陷,所以没有推广使用,甚至没有收录进《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尖轨强度、能提高列车侧向通过速度的三开道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三开道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一固定曲线辙叉、第二固定曲线辙叉和第三固定曲线辙叉; 所述第一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两根尖轨;所述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和曲基本轨;所述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所述第二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和两根导曲线轨;所述两根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和曲基本轨;所述两根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所述两根导曲线轨分别为第一导曲线轨和第二导曲线轨且分别设置于两尖轨之间和直基本轨外侧,并分别与第一转辙器曲线尖轨和曲基本轨连接;所述直基本轨与第一转辙器直尖轨连接;所述曲基本轨与第一转辙器直基本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曲线辙叉两侧翼轨都是曲线,左侧曲线翼轨通过导曲线轨与第一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连接,即导曲线轨一端与固定双曲线辙叉的左侧曲线翼轨前端固定连接、导曲线轨另一端与第一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跟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双曲线辙叉的右侧曲线翼轨直接与第二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跟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翼轨为直线翼轨,用于侧向通行的翼轨为曲线翼轨;所述直线翼轨通过直线连接轨与第二转辙器的直基本轨固定连接,即直线连接轨一端与固定曲线辙叉的直线翼轨前端固定连接、直线连接轨另一端与第二转辙器的直基本轨固定连接;所述曲线翼轨前端与第一曲线辙叉心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行走轨; 所述第三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翼轨为直线翼轨,用于侧向通行的翼轨为曲线翼轨;所述曲线翼轨前端通过导曲线行走轨与第一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直线翼轨前端通过行走轨与第二转辙器的直线尖轨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行走轨。所述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心轨为直线,用于侧向通行的心轨为曲线;所述用于侧向通行的心轨半径与相连接的导曲线轨半径相同。所述转辙器的尖轨跟端通过间隔铁式活动接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曲线辙叉为钢轨拼装结构。所述固定辙叉两侧的各两根行走轨内侧设有护轨。所述第一固定曲线辙叉、第二固定曲线辙叉右侧设共用护轨。所述第一固定曲线辙叉左侧护轨采用固定间隔铁式。所述第一转辙器的两根尖轨通过一根拉杆与一个扳道器连接以实现联动控制开入口 Ο所述第二转辙器的两根尖轨通过一根拉杆与一个扳道器连接以实现联动控制开入口 ο所述道岔为7号三开道岔,钢轨规格为50kg/m。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由于两侧向行走轨相对直向行走轨中心线不是对称布置,而是一侧行走轨位置靠前,另一侧行走轨位置靠后,错开位置布置,因而左侧两根尖轨与右侧两根尖轨分离,尖轨尖角可设置较大,相同位置的钢轨头部断面较宽,因而能增加尖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心轨为直线,用于侧向通行的心轨为曲线,侧向通行的心轨半径与导曲线轨半径相同,这样就相当于延长了导曲线轨的长度,从而就可以在现有站场线路的条件下提高导曲线半径,以提高列车侧向通过速度,提高运输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尤其适用于地铁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三开道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导曲线半径可增大20-70 %,道岔侧向通过速度可提高20-50 %,如7号三开道贫导曲线半径可以增加到160-200m、侧向通过速度最高可达30km/h ;8号三开道贫导曲线半径可以增加到180-220m、侧向通过速度最高可达35km/h ;9号三开道贫导曲线半径可以增加到270-330m、侧向通过速度最高可达45km/h。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用于地铁车辆段道岔咽喉区布置时使用,以节省道岔咽喉区占地,节省股道长度,节省道岔数量,能最大限度提高列车侧向通过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节省投入建设资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道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三开道岔为异向不对称三开道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一固定曲线辙叉11、第二固定曲线辙叉12和第三固定曲线辙叉13。第一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两根尖轨。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3和曲基本轨4。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2和曲线尖轨1,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第二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和两根导曲线轨。两根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7和曲基本轨8。两根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6和曲线尖轨5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两根导曲线轨分别为第一导曲线轨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开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一固定曲线辙叉(11)、第二固定曲线辙叉(12)和第三固定曲线辙叉(13);所述第一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两根尖轨;所述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3)和曲基本轨(4);所述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2)和曲线尖轨(1),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所述第二转辙器包括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和两根导曲线轨;所述两根基本轨分别为直基本轨(7)和曲基本轨(8);所述两根尖轨分别为直线尖轨(6)和曲线尖轨(5)并分别对应设置于曲基本轨和直基本轨内侧;所述两根导曲线轨分别为第一导曲线轨(10)和第二导曲线轨(9)且分别设置于两尖轨之间和直基本轨外侧,并分别与第一转辙器曲线尖轨和曲基本轨连接;所述直基本轨与第一转辙器直尖轨连接;所述曲基本轨与第一转辙器直基本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曲线辙叉两侧翼轨都是曲线,左侧曲线翼轨通过导曲线轨与第一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连接,即导曲线轨一端与固定双曲线辙叉的左侧曲线翼轨前端固定连接、导曲线轨另一端与第一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跟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双曲线辙叉的右侧曲线翼轨直接与第二转辙器的曲线尖轨跟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翼轨为直线翼轨,用于侧向通行的翼轨为曲线翼轨;所述直线翼轨通过直线连接轨与第二转辙器的直基本轨固定连接,即直线连接轨一端与固定曲线辙叉的直线翼轨前端固定连接、直线连接轨另一端与第二转辙器的直基本轨固定连接;所述曲线翼轨前端与第一曲线辙叉心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行走轨;所述第三固定曲线辙叉用于直向通行的翼轨为直线翼轨,用于侧向通行的翼轨为曲线翼轨;所述曲线翼轨前端通过导曲线行走轨与第一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直线翼轨前端通过行走轨与第二转辙器的直线尖轨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曲线辙叉的心轨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行走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运生刘语冰卢泽坤罗晓明徐鸾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创轨道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