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将线缆向内置在插入部的前端中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作业的内窥镜。在相对于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的电路基板,连接将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捆扎而成的束线线缆时,连接单线线缆的心线的端子、连接同轴线缆的心线的端子、连接同轴线缆的屏蔽层的端子、连接束线线缆的屏蔽层的端子在电路基板的同一平面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内窥镜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6月12日、申请号为201210192800.9、专利技术名称为“内窥镜”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将线缆向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内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子式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前端内内置有摄像元件。摄像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经由与该电路基板连接的线缆来进行影像信号的传送等。通常,线缆使用将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捆扎而成的束线线缆。近些年,从实现传送特性的改善的观点出发,存在大多使用同轴线缆的倾向。然而,同轴线缆必须将心线和屏蔽层这两方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等),因此当同轴线缆的数目增加时,在电路基板上形成的连接端子的数目也增加,从而存在阻碍促进细径化这样的问题。因此,以往例如形成为将同轴线缆和单线线缆分开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上下(表背)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89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2516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2504号公报然而,在将同轴线缆和单线线缆分开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上下的结构中,必须将配线分开,或分成电路基板的背面和表面而进行连接作业,从而存在配线的连接作业花费时间这样的缺点。另外,由于将线缆分离而进行连接,因此还存在连接部的强度变弱这样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将线缆向内置在插入部的前端内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作业的内窥镜。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这样。第一方式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部;电路基板,其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内;束线线缆,其具备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单线线缆、与多根单线线缆一起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同轴线缆、覆盖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的周围的束线屏蔽层、覆盖束线屏蔽层的周围的束线包覆层,该束线线缆配置在插入部内,与电路基板连接;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单线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同轴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同轴线缆的屏蔽层连接;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束线屏蔽层连接,其中,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且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根据本方式,用于连接单线线缆的心线的单线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接同轴线缆的心线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接同轴线缆的屏蔽层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结束线屏蔽层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且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即,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束线线缆的轴向的前后排列配置。在此,纵列配置是指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与束线线缆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所需要的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的宽度(与束线线缆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在同一平面上一并进行各线缆的连接。并且,各线缆仅通过与对应的连接端子的形成位置匹配来调整长度,并实施包覆层剥削加工,之后就在电路基板上排列连接各线缆(激光焊接或钎焊等),因此连接作业也能够简单地进行。第二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根据本方式,在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束线线缆的轴为中心而对称配置。同样,在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且以束线线缆的轴为中心而对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束线线缆的轴向上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及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并且,通过配置成左右对称,连接作业也能够简单地进行。并且,能够使各同轴线缆的心线与屏蔽层接近而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第三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将多根单线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多个单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单线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在将多根同轴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同轴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根据本方式,在将多根单线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在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单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单线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同样,在将多根同轴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在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同轴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由此,仅将单线线缆及同轴线缆排列在电路基板上,就能够进行各心线与各连接端子的对位,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第四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根据本方式,在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和在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都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由此,能够抑制束线线缆的轴向上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和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各同轴线缆的心线与屏蔽层接近而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第五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电路基板具有连接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根据本方式,在电路基板上设有连接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由此,能够将束线线缆与电路基板连接,从而能够确保束线线缆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的强度。第六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从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以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它们在直线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根据本方式,从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以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电路基板上纵列配置。通过将单线线缆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比同轴线缆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及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靠前方的位置,线缆的布线变更容易,从而能够更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另外,通过使同轴线缆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具备:插入部,其插入到被检体的体内;物镜光学系统,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使入射光会聚;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基于入射的光而生成电信号;棱镜,其相对于所述物镜光学系统而在所述插入部的轴向基端侧与所述摄像元件相邻配置,将从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入射的光向所述摄像元件反射;多根单线线缆,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传输对所述摄像元件输入输出的电信号;屏蔽层,其覆盖所述单线线缆的周围;柔性印制电路板,其具有形成了连接所述单线线缆的单线线缆连接端子的单线线缆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了连接所述屏蔽层的屏蔽层连接端子的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安装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安装部、及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安装部;及电子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电子部件安装部,多根所述单线线缆的所述屏蔽层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屏蔽层连接端子,所述柔性印制电路板从所述摄像元件向所述棱镜的方向,至少一部分经由弯曲部被折叠而收容于所述插入部内,所述单线线缆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在折叠的所述柔性印制电路板的、以从所述摄像元件朝向所述棱镜的方向为上方时的位于最上方的面上,所述电子部件安装部形成在折叠的所述柔性印制电路板的、以从所述棱镜朝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为下方时的最下方的表面或该表面的背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松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