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构造,摩托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及转向机构,转向机构连结于车架单元头管上,转向机构连有避震器,转向机构后方配有燃油箱,燃油箱上设有加油口,燃油箱下方设有引擎单元;燃油箱朝车体后方设有骑乘者乘坐的座垫,燃油箱盖设有饰盖,饰盖安装有油气回收用的碳罐,碳罐被饰盖遮蔽并收纳;借助将碳罐安装组设在摩托车燃油箱与引擎单元之间的饰盖上,碳罐与饰盖预组合成一构件;当饰盖组设于摩托车燃油箱与引擎单元之间两侧后,碳罐随饰盖一起组设于摩托车上,藉此简化碳罐单独组设于摩托车上的程序;饰盖前端部朝前方突出,可增加收纳摩托车零件的空间,以及提升摩托车外观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尤指一种可简化该碳罐单独地组设于摩托车上的繁杂工程程序,以及可避免引擎单元所产生的高温影响到该碳罐的功能,进而来提升摩托车使用功效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跨骑式摩托车1的转向机构11后方设置有燃油箱12,该燃油箱12的下方配置有产生动力的引擎单元13。其中,该燃油箱12主要是提供该引擎单元13燃爆所需的燃油储放,当燃油箱12内的燃油不足时,驾驶人将摩托车1骑至加油站来添加燃油。该燃油是经由燃油箱12的加油口 121将燃油添加于燃油箱12内。但摩托车1于添加燃油时,无法准确地将燃油加满该燃油箱12的应有容量,经常性地会有溢加的现象,也就是该燃油添加入燃油箱12的最大容量,进而会产生有一部分的燃油溢出该燃油箱12外。摩托车1为避免于添加燃油因溢出而肇生危险,因此一般摩托车1会于该燃油箱12的加油口 121周围设置有溢流机构(附图中未绘出),借助该溢流机构来将该溢出燃油箱12外的燃油予以集中,并将该溢出的燃油导引至一油气回收用活性碳罐14,借助该碳罐14来将该溢出燃油箱12的燃油做处理后再予以排放。请再度参阅图1所示,常用处理溢出燃油箱12燃油的碳罐14,一般是配置于燃油箱12下方,且于引擎单元13的上方。此种配置结构无疑是让该碳罐14位于引擎单元13的最高温处,因此会造成该碳罐14因承受高温而影响其处理燃油的能力,以及进一步会造成该碳罐14因处于高温处而产生危险之虞;另外,该跨骑式摩托车1为能安置该碳罐14,会腾出空间来安置该碳罐14,因此会造成该跨骑式摩托车1的其它部件(如电装类部件、水冷却系统类部件等)设置的困难度增加;再者,该碳罐14是独自地被安装于该跨骑式摩托车1,因此该碳罐14必须于该跨骑式摩托车1于组车时才能组设,而该碳罐14的连接管线颇多,所以会造成该跨骑式摩托车1组装时的困扰。因此,如何改善该油气回收活性碳罐的配置,以提供该油气回收活性碳罐不受高温干扰的环境,且减少对其它部件安装的干扰,以及能便利的组设于摩托车上,已为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是克服常用油气回收碳罐组设不易且会占据摩托车配置其它部件空间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配置结构),该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及一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是连结于该车架单元的头管上,该转向机构连接有避震器,该转向机构的后方配置有燃油箱,该燃油箱上设有加油口,该燃油箱的下方设置有可产生动力的引擎单元;该燃油箱朝车体后方设有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燃油箱盖设有饰盖,该饰盖安装有一油气回收用的碳罐,该碳罐被饰盖所遮蔽并收纳。本专利技术借助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助将该油气回收用的活性碳碳罐安装组设在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的该饰盖上并被该饰盖所遮蔽并收纳,藉此该碳罐可与该饰盖先预组合成一构件;当饰盖组设于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该碳罐可一并地随着该饰盖一起被组设于该摩托车上,藉此可简化该碳罐单独地组设于该摩托车上的繁杂工程程序。本专利技术的次一功效在于:借助于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设置该饰盖,该饰盖朝前方突出,该饰盖的前端部位于该燃油箱前方与该避震器之间,因此该饰盖可增加收纳摩托车零件的空间,以及提升摩托车外观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功效在于:借助将该油气回收用的活性碳碳罐安装组设在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的该饰盖上,该燃油箱下方设有水箱,该水箱是位于该引擎单元的前方,该碳罐是位于该水箱与该饰盖之间,可以充分地利用该饰盖与水箱之间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功效在于:借助将该油气回收用的活性碳碳罐安装组设在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的该饰盖上,由该摩托车的侧视来看,该碳罐是位于该车架单元的头管后方,并朝前方倾斜与该头管成略垂直的配置,也就是说该碳罐是位于该饰盖的内侧并靠近该前端部,而且是位于远离该引擎单元的前方,藉此可避免该引擎单元所产生的高温影响到该碳罐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功效在于:借助将该油气回收用的活性碳碳罐安装组设在该摩托车的燃油箱与该引擎单元之间的该饰盖上,该饰盖是位于该燃油箱与引擎单元之间的外侧,该碳罐是位于该饰盖的内侧,由于该碳罐被配置在该摩托车的较外侧范围,藉此可使该摩托车近内侧的周围能有较充裕的空间来设置其它部件,进而可提升该摩托车的使用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又一功效在于:借助该饰盖的下方设有下盖,该碳罐是设于该下盖的上方,藉此可防止该碳罐受到外界的泥沙、灰尘、水等污染,藉此可提升该碳罐的使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饰盖与碳罐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饰盖与碳罐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跨骑式的摩托车2至少具有车架单元21及转向机构22,该转向机构22是连结(联接)于该车架单元21的头管211上,且该转向机构22连接有避震器213,该头管211连结有朝车体后下方延设的下降管212,该转向机构22的后方配置有燃油箱23,该燃油箱23上设有加油口 231,该燃油箱23的下方设置有可产生动力的引擎单元24 ;该燃油箱23朝车体后方设有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25 ;摩托车2的两侧于该燃油箱23下侧朝座垫25下方盖设侧车体盖26 ;该摩托车2于该燃油箱23与该引擎单元24之间的外侧盖设有饰盖27,该饰盖27遮蔽部分该引擎单元24及该下降管212 ;该燃油箱23的下方且于该引擎单元24的前方设有散热用的水箱28。如图2、3所示,该饰盖27是左右两侧对称,因此以其中的一侧来举例说明,该饰盖27是略成 < 字形状的板体,该饰盖27具有前端部271、一上部272、及一下部273 ;该前端部271是位于该燃油箱23的前方与避震器213的后方,更明确地说,该前端部271是位于该燃油箱23与该避震器213之间,该前端部271是朝前方突出而形成,因此可借助该饰盖27的前端部271是朝前方突出,该饰盖27可增加收纳摩托车2零件的空间;该上部272是位于该前端部271的上方并连接着该燃油箱23 ;该下部273是位于该燃油箱23下方并可将引擎单元24的前端予以遮覆;该饰盖27上设有多个锁柱274,以及至少一个固定软勾5,该固定软勾5可供该碳罐4的管件41勾设,进而来达到定位的效果;另外,所述两个饰盖27的下端处,即于所述两个饰盖27的下部273上设置一连接所述两个饰盖27的下盖27a。如图2、3、4所示,该饰盖27的内侧(即朝向引擎单元24侧)且于下盖27a的上方设置一碳罐固定机构3,该碳罐固定机构3安装着一油气回收用的活性碳碳罐4,更具体地说,该碳罐4是被配置于该饰盖27的下部272上且靠近该前端部271处,藉此来令该碳罐4被配置于该引擎单元24与避震器213之间,也就是说该碳罐4是被该饰盖27所遮蔽并收纳;该碳罐固定机构3具有一下夹件31及一上夹件32,该下夹件31是锁设于该饰盖27的锁柱274上,该下夹件31 —侧设有枢接孔311,该上夹件32 —侧设有枢设部321,另一侧设有锁固部322,该枢设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构造,该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及一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是连结于该车架单元的头管上,该转向机构连接有避震器,该转向机构的后方配置有燃油箱,该燃油箱上设有加油口,该燃油箱的下方设置有可产生动力的引擎单元;该燃油箱朝车体后方设有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燃油箱盖设有饰盖,其特征在于:该饰盖安装有一油气回收用的碳罐,该碳罐被饰盖所遮蔽并收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翌竣,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