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79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显示主体、容置槽体、活动盖及两光学模组。显示主体具有显示面。容置槽体设于显示主体,且位于显示面的外围。活动盖枢设于容置槽体而具有打开位置及收纳位置。两光学模组设于活动盖。当活动盖位于打开位置时,活动盖驱动两光学模组凸出于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显露于容置槽体外。两光学模组可发出及接收光线而于显示面上方形成光学触控区域。当活动盖自打开位置枢转至收纳位置时,活动盖驱动两光学模组没入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收容于容置槽体内。由于光学模组设于可转动的活动盖,光学模组可通过活动盖的带动收容于容置槽体内,以维持触控显示装置的美观,又可通过活动盖的带动凸出于显示面而达到光学触控的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外观可平面化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光学触控技术大致上分为遮光式与反光式。遮光式的光学触控技术主要是利用在屏幕周围设置光源。当物体接近或触碰屏幕时,会阻断光源射出的光线而产生阴影。接着,再通过摄影机与感测器来擷取阴影的方位、宽度或高度等信息,以达到触控的功用。反光式的光学触控技术主要是利用具有反光效果的触控笔。当触控笔接近或触碰屏幕时,触控笔上的反光面会反射光源射出的光线而取得触控笔与光源间的相对位置。接着通过各光源与触控笔与光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擷取触控笔的方位信息,以达到触控的功用。然而,不论触控显示器是采用遮光式或遮光式光学触控技术,皆需至少两光学感应器,且其位置必须凸出于触控平面,使得触控显示器的外观产生不易薄化及无法平面化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触控显示器的外观因光学感应器的位置需求而无法平面化的问题,将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借以解决公知触控显示器的外观因光学感应器的位置需求而无法平面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主体、一容置槽体、一活动盖及至少两光学模组。显示主体具有一显示面。容置槽体设于显示主体,且位于显示面的外围。活动盖枢设于容置槽体而具有一打开位置及一收纳位置。至少两光学模组设于活动盖。当活动盖位于打开位置时,活动盖驱动两光学模组凸出于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显露于容置槽体夕卜。两光学模组能发出及感测光线而于显示面上方形成一光学触控区域。当活动盖自打开位置枢转至收纳位置时,活动盖驱动两光学模组没入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收容于容置槽体内。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触控显示装置,由于光学模组设置于可转动的活动盖,使得光学模组可通过活动盖的带动收容于容置槽体内,以维持触控显示装置的美观。并且光学模组又可通过活动盖的带动凸出于显示面而达到光学触控的功用。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A为沿图1的3A-3A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沿图1的3B-3B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图1的活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的4B-4B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4C为沿图4A的4C-4C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活动盖位于打开位置,且光学触控笔位于光学触控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沿图6的7-7剖面线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触控显示装置20 光学触控区域100 显示主体110 显示面111 角隅部120 底缘130 侧缘200 容置槽体300 活动盖310 盖板部311 外表面320 定位板部400 光学模组500 按压开关510 固定件520 卡榫件530 按压件610 第一阻尼齿轮620 第一齿条700 光学触控笔710 反光面800 按钮开关900 压缩弹簧S 延伸平面a 卡榫件的枢转方向b 活动盖的枢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B。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A为沿图1的3A-3A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沿图1的3B-3B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与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包含一显示主体100、一容置槽体200、一活动盖300、两光学模组400、一按压开关500、一第一阻尼齿轮610、一第二阻尼齿轮(图未标不)、一第一齿条620、一第二齿条(图未标不)、一光学触控笔700及一按钮开关800,其中,第一阻尼齿轮610与第二阻尼齿轮对称,第一齿条620与第二齿条对称。显示主体100例如为电视、平板电脑或一体成型电脑,并具有一显示面110。显示主体100具有一底缘120及相对的两侧缘130。底缘120位于显示面110下方,且两侧缘130分别连接于底缘120的相对两端。容置槽体200结合于显示主体100的底缘120,且位于显示面110的外围。活动盖300具有一盖板部310及一定位板部320。盖板部310枢设于容置槽体200。盖板部310具有一外表面311,外表面311背向容置槽体200。定位板部320连接于盖板部310,并介于盖板部310与容置槽体200之间。活动盖300可相对容置槽体200枢转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如图3A所示)及一打开位置(请先参阅图4B)。当活动盖300位于收纳位置时,外表面311与显示面110共平面。活动盖300位于打开位置时,部分盖板部310超出显示面110。定位板部320结合于盖板部310,并介于盖板部310与容置槽体200之间。两光学模组400固定于活动盖300,并位于盖板部310与定位板部320之间。两光学模组400分别对应于显示面110相邻的两角隅部111。两光学模组400可发出光线与感测光线。按压开关500例如为按压式的卡扣装置,可受按压外力来掣动按压开关500扣住定位板部320或释放定位板部320。详细来说,按压开关500包含一固定件510、一^隼件520及一按压件530。固定件510结合于容置槽体200,卡榫件520枢设于固定件510,按压件530可滑动地设于固定件510,以带动卡榫件520能够相对固定件510旋转而扣住定位板部320或释放定位板部320。第一阻尼齿轮610、第二阻尼齿轮分别装设于容置槽体200的相对两侧,第一齿条620、第二齿条分别装设于盖板部31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啮合于第一阻尼齿轮610与第二阻尼齿轮。第一阻尼齿轮610、第二阻尼齿轮具有缓冲效果,以驱使第一齿条620、第二齿条可较缓慢地移动。需注意的是,第一阻尼齿轮610、第二阻尼齿轮与第一齿条620、第二齿条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阻尼齿轮与齿条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光学触控笔700具有一反光面710,用以反射光学模组400射出的光线,以令光学模组400可定位出光学触控笔700的位置信息。光学触控笔700可拆卸地装设于活动盖300。按钮开关800设于容置槽体200并电性连接于两光学模组400。当按钮开关800受压时可驱动两光学模组400关闭。当按钮开关800未受压时可驱动两光学模组400开启。请参阅图3A至图4C。图4A为图1的活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的4B-4B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4C为沿图4A的4C-4C剖面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与图3B所示,卡榫件520扣住定位板部320而将活动盖300局限于收纳位置。当活动盖300位于收纳位置时,光学模组400收纳于容置槽体200内,S卩,活动盖300驱动两光学模组400没入显示面110的延伸平面S而收容于容置槽体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主体,具有一显示面;一容置槽体,设于所述显示主体,且位于所述显示面的外围;一活动盖,枢设于所述容置槽体而具有一打开位置及一收纳位置;以及至少两光学模组,设于所述活动盖,当所述活动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活动盖驱动两所述光学模组凸出于所述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显露于所述容置槽体外,两所述光学模组能发出及感测光线而于所述显示面上方形成一光学触控区域,当所述活动盖自所述打开位置枢转至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活动盖驱动两所述光学模组没入所述显示面的延伸平面而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嘉昌简士哲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