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手柄连接蜗杆,蜗杆通过蜗轮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连接一储能弹簧,储能弹簧随着驱动轴转动变形或回复,驱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第一凸轮推动第一永磁机构与第二凸轮推动第二永磁机构的运动存在时序差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手动分闸装置的设置,在失电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可以实现两个永磁机构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闸,且分闸特性不受不同人力操作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手柄连接蜗杆,蜗杆通过蜗轮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连接一储能弹簧,储能弹簧随着驱动轴转动变形或回复,驱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第一凸轮推动第一永磁机构与第二凸轮推动第二永磁机构的运动存在时序差异。本技术通过合理的手动分闸装置的设置,在失电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可以实现两个永磁机构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闸,且分闸特性不受不同人力操作影响。【专利说明】—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手动分闸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操作机构一永磁操动机构。永磁操动机构是通过将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特殊结合,来实现传统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全部功能:由永久磁铁代替传统的脱锁扣机构来实现极限位置的保持功能,由分合闸线圈来提供操作时所需要的能量。可以看出,由于工作原理的改变,整个机构的零部件总数大幅减少,使机构的整体可靠性有可能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永磁机构本身的特点,可以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同时合分闸特性又只与线圈参数有关,因此永磁机构的分合闸特性可以通过电子或微机系统来控制,实现速度特性的智能控制,具有自检测功能。 由于永磁机构的分、合闸操作需要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正常操作,而在故障状态下,有可能存在二次控制部分断电而无法操作永磁机构,该情况下,需要提供一种机械装置,通过外部人力的操作,能够使永磁机构分闸,从而实现真空断路器的分闸。不过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人力操作,会导致分闸特性不同。对于单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要求在手动分闸过程中,两个机构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差分闸,而且断路器的分闸特性不受不同人力操作的影响,就需要设计特殊的手动分闸操作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第一永磁机构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永磁机构的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连接手柄的蜗杆,蜗杆通过蜗轮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连接一储能弹簧,所述的储能弹簧随着驱动轴转动变形或回复,所述的驱动轴外套设有单向轴承,所述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的第二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第一凸轮推动第一永磁机构与第二凸轮推动第二永磁机构的运动存在时序差异。 作为优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包括有基圆端和凸轮端,所述的第一凸轮的基圆端到凸轮端的行程和第二凸轮的基圆端到凸轮端的行程不同。 作为优选,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下端分别设置有凸块,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凸轮端可分别抵触凸块上端面并推动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向下运动。 作为优选,储能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优选,驱动轴同轴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 在初始状态下,永磁机构连接杆是分别通过线圈通电实现上下运动,凸轮的基圆端靠近永磁机构连接杆,不影响永磁机构连接杆上下运动。当在故障状态下,永磁操动机构无法正常工作,此时手动操作手动分闸装置,实现真空断路器的分闸。当在永磁机构控制回路失电状态下,只有通过手动操作手动分闸装置,实现真空断路器的分闸。 手动分闸时,手动摇动手柄,通过蜗杆蜗轮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过程中,储能弹簧被逐渐拉伸,同时驱动轴通过齿轮分别传递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传动到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同时转动带动第一凸轮转动,第一凸轮包括基圆端和凸轮端,同理,第二传动齿轮传动到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时转动带动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包括基圆端和凸轮端,转动180度后,储能弹簧被拉伸到极限位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基圆端分别抵触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再转动驱动轴,储能弹簧瞬间释放其形变,通过驱动轴快速带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转动,此时,第一凸轮的凸轮端抵触第一永磁机构驱动杆下端的凸块,并推动其向下运动,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向下运动过程中,通过传动元件实现分闸,储能弹簧完全释放后,第一凸轮回复到初始位置,即第一凸轮不影响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的运动,而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由于永磁体的作用,被固定在下方位置,则高压断路器保持在分闸位置。同理,储能弹簧瞬间释放其形变时,通过驱动轴快速带动第二凸轮转动,此时,第二凸轮的凸轮端抵触第二永磁机构驱动杆下端的凸块,并推动其向下运动,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向下运动过程中,通过传动元件实现分闸,储能弹簧完全释放后,第二凸轮回复到初始位置,即第二凸轮不影响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的运动,而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由于永磁体的作用,被固定在下方位置,则高压断路器保持在分闸位置。 采用该种结构的手动分闸装置,对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凸轮端进行区别设置,实现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分闸。由于永磁机构连接杆是通过凸轮推动转动,只要即基圆端到凸轮端的行程设置不同,则转动时,凸轮端推动凸块运动的时间有先后,实现第一永磁机构和第二永磁机构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分闸。如果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对称设置,则第一永磁机构和第二永磁机构是同时分闸的。 手动分闸装置采用储能弹簧,手动摇动到储能弹簧极限位置,再摇动手柄,储能弹簧瞬间释放能量,从而推动凸轮转动推动永磁机构连接杆向下运动,凸轮推动永磁机构连接杆向下运动的力主要是储能弹簧的释放力,则分闸特性不受不同人力操作的影响,基本上受储能弹簧的影响,只要对储能弹簧合理设计,就能控制分闸特性。 在驱动轴外套设单向轴承,则避免手动操作时,驱动轴避免反向回转。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合理的手动分闸装置的设置,在失电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可以实现两个永磁机构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闸,且分闸特性不受不同人力操作影响,在完成手动分闸后,手动操作机构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不影响永磁机构下一次的合闸操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有机架1、第一永磁机构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8和第二永磁机构的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12,还包括手柄,连接手柄的蜗杆2,蜗杆通过蜗轮3驱动驱动轴4转动,驱动轴4连接一储能弹簧18,储能弹簧可以为拉伸弹簧,储能弹簧18随着驱动轴4转动变形或回复,驱动轴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永磁机构操作的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第一永磁机构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永磁机构的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连接手柄的蜗杆,蜗杆通过蜗轮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连接一储能弹簧,所述的储能弹簧随着驱动轴转动变形或回复,所述的驱动轴外套设有单向轴承,所述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一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的第二凸轮可推动所述的第二永磁机构连接杆运动,第一凸轮推动第一永磁机构与第二凸轮推动第二永磁机构的运动存在时序差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胡标,赵斐,周文,张胜蓝,
申请(专利权)人:库柏宁波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