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在组合阀体上集成有蓄能器、滤油器、板式电磁阀、梭阀、螺纹插装式单向阀和插装式溢流阀等液压元件,通过操纵板式电磁阀将比例先导阀的控制油按控制需要分配到上车多路阀各先导控制油口,从而实现操纵先导阀输出压力油逻辑控制上车多路阀。通过在每个板式电磁阀中设置有一圆环,提高了过流面积,解决了流道背压过大,使得回油更加流畅,通过并联设置有三个滤油器,每个滤油器与组合阀体螺纹插装连接,有效保持油液的清洁度,即便其中一条流道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阀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组合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在组合阀体上集成有蓄能器、滤油器、板式电磁阀、梭阀、螺纹插装式单向阀和插装式溢流阀等液压元件,通过操纵板式电磁阀将比例先导阀的控制油按控制需要分配到上车多路阀各先导控制油口,从而实现操纵先导阀输出压力油逻辑控制上车多路阀。通过在每个板式电磁阀中设置有一圆环,提高了过流面积,解决了流道背压过大,使得回油更加流畅,通过并联设置有三个滤油器,每个滤油器与组合阀体螺纹插装连接,有效保持油液的清洁度,即便其中一条流道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阀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组合控制阀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 —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控制阀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对工程车辆的液压系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整车液压系统的集成化、无管化、微动性、安全性和节能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使用在液压汽车起重机上,用来控制上车多路阀的控制系统均采用将各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的方式组成控制阀组,造成整个控制系统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低、安装困难、使用条件限制多、操作者的操作难度大和劳动强度高等缺陷。为此,出现了一种将各控制阀组组合集成在一起的组合控制阀,但在组合控制阀内,通常是汽车起重机的一个动作单独设置一个回油流道,这样导致流道布置比较麻烦,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价格曰虫印贝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包括组合阀体、设置在该组合阀体上侧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阀体主要由5个阀体采用螺杆并列连接而成,在每个阀体的上侧设置有板式电磁阀,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前侧设有一插装式溢流阀、滤油器、回油口 T和5个输入油口,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后侧设置有进油口 P、出油口 C和9个工作油口,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左侧设置有测压口 MP,其中,进油口 P与滤油器串联后,再与板式电磁阀Yl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最后与回油口 T相连,滤油器的回油口与测压口 MP和出油口 C相通,在出油口 C与滤油器的回油口的油路上旁连所述蓄能器,输入油口 Al、输入油口 A4、输入油口 A5分别与工作油口 B1、工作油口 B7、工作油口B9直接相连,工作油口 B3和工作油口 B2通过板式电磁阀Y5分别于回油口 T和输入油口A2相连,工作油口 B6和工作油口 B5通过板式电磁阀Y4分别于回油口 T和输入油口 A3相连,在工作油口 B3和工作油口 B6之间设有梭阀Fl,工作油口 B3和工作油口 B6之间设有梭阀F2,工作油口 B4和工作油口 B8分别于梭阀Fl和梭阀F2的传感油路相连,工作油口 B3和工作油口 B7分别跟单向阀DFl和单向阀DF2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Y2和回油口 T相连,工作油口 B1、工作油口 B2、工作油口 B6和工作油口 B9分别跟单向阀DF3、单向阀DF4、单向阀DF5和单向阀DF6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Y3和回油口 T相连,所述组合阀体内的回油流道只有一条,在每个板式电磁阀中设置有一圆环。 作为改进,所述滤油器并联设置有三个,每个滤油器与组合阀体螺纹插装连接,有效保持油液的清洁度,即便其中一条流道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阀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组合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再改进,每个单向阀为螺纹插装式单向阀,每个单向阀插装在组合阀体内,使组合阀体的外型尺寸大大减小,同时减轻了组合阀体的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先导泵来油进入进油口 P,途中经过滤油器、蓄能器,从出油口 C流出,进入比例先导阀进油口,上车多路阀有左、右回转,变幅升、降,伸、缩臂,主卷扬起、降,副卷扬起、降共10个功位,两个比例先导阀共有8个输出控制口,其中左、右回转以及变幅升控制口不通过该组合控制阀,而由比例先导阔的3个输出控制口直接控制,比例先导阀的5个压力输出控制口分别与该组合控制阀的5个输入油口联接,上车多路阀的其余7个功位通过该组合控制阀的7个工作油口控制,而工作油口 B4和工作油口 B8分别为副、主卷扬马达控制口连接,通过操纵板式电磁阀将比例先导阀的控制油按控制需要分配到上车多路阀各先导控制油口,从而实现操纵先导阀输出压力油逻辑控制上车多路阀;另外,现有插装式电磁阀安装时需要三级或四级同轴,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常会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卡阀现象,而本技术采用板式电磁阀有效解决安装中的卡阀问题,同时压力损失小,污染小,并且通过在每个板式电磁阀中设置有一圆环,提高了过流面积,解决了流道背压过大,使得回油更加流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螺纹插装式单向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比例先导阀的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中的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包括组合阀体3、设置在该组合阀体3上侧的蓄能器1、滤油器6、板式电磁阀2、梭阀、螺纹插装式单向阀7、插装式溢流阀4等。 其中,组合阀体3主要由5个阀体采用螺杆5并列连接而成,在每个阀体的上侧设置有板式电磁阀2,在组合阀体3的前侧设有一插装式溢流阀4、滤油器6、回油口 T和5个输入油口,滤油器6并联设置有三个,每个滤油器6与组合阀体3螺纹插装连接,有效保持油液的清洁度,即便其中一条流道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阀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组合控制阀的使用寿命,在组合阀体3的后侧设置有进油口 P、出油口 C和9个工作油口,在组合阀体3的左侧设置有测压口 MP,进油口 P与滤油器6串联后,再与板式电磁阀Yl和插装式溢流阀4并联,最后与回油口 T相连,滤油器6的回油口与测压口 MP和出油口 C相通,在出油口C与滤油器6的回油口的油路上旁连蓄能器1,输入油口 Al、输入油口 A4、输入油口 A5分别与工作油口 B1、工作油口 B7、工作油口 B9直接相连,工作油口 B3和工作油口 B2通过板式电磁阀Y5分别于回油口 T和输入油口 Α2相连,工作油口 Β6和工作油口 Β5通过板式电磁阀Υ4分别于回油口 T和输入油口 A3相连,在工作油口 Β3和工作油口 Β6之间设有梭阀F1,工作油口 Β3和工作油口 Β6之间设有梭阀F2,工作油口 Β4和工作油口 Β8分别于梭阀Fl和梭阀F2的传感油路相连,工作油口 Β3和工作油口 Β7分别跟单向阀DFl和单向阀DF2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Υ2和回油口 T相连,工作油口 B1、工作油口 Β2、工作油口 Β6和工作油口Β9分别跟单向阀DF3、单向阀DF4、单向阀DF5和单向阀DF6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Υ3和回油口 T相连,组合阀体3内的回油流道只有一条,在每个板式电磁阀2中设置有一圆环,另外,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起重机上的组合控制阀,包括组合阀体、设置在该组合阀体上侧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阀体主要由5个阀体采用螺杆并列连接而成,在每个阀体的上侧设置有板式电磁阀,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前侧设有一插装式溢流阀、滤油器、回油口T和5个输入油口,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后侧设置有进油口P、出油口C和9个工作油口,在所述组合阀体的左侧设置有测压口MP,其中,进油口P与滤油器串联后,再与板式电磁阀Y1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最后与回油口T相连,滤油器的回油口与测压口MP和出油口C相通,在出油口C与滤油器的回油口的油路上旁连所述蓄能器,输入油口A1、输入油口A4、输入油口A5分别与工作油口B1、工作油口B7、工作油口B9直接相连,工作油口B3和工作油口B2通过板式电磁阀Y5分别于回油口T和输入油口A2相连,工作油口B6和工作油口B5通过板式电磁阀Y4分别于回油口T和输入油口A3相连,在工作油口B3和工作油口B6之间设有梭阀F1,工作油口B3和工作油口B6之间设有梭阀F2,工作油口B4和工作油口B8分别于梭阀F1和梭阀F2的传感油路相连,工作油口B3和工作油口B7分别跟单向阀DF1和单向阀DF2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Y2和回油口T相连,工作油口B1、工作油口B2、工作油口B6和工作油口B9分别跟单向阀DF3、单向阀DF4、单向阀DF5和单向阀DF6连接后,与板式电磁阀Y3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组合阀体内的回油流道只有一条,在每个板式电磁阀中设置有一圆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瑞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