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包括电刷组件以及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的多路金属环体,所述电刷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上,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相对于所述电刷组件转动,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且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通过设置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且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从而有效地增大了电传输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隙和绝缘介质直径。增大环间绝缘间隙可降低充放电引起的高压放电击穿绝缘介质的风险;同时,通过增大绝缘介质直径,致使绝缘介质部分高出金属环体部分,减小放电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包括电刷组件以及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的多路金属环体,所述电刷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上,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相对于所述电刷组件转动,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且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通过设置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且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从而有效地增大了电传输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隙和绝缘介质直径。增大环间绝缘间隙可降低充放电引起的高压放电击穿绝缘介质的风险;同时,通过增大绝缘介质直径,致使绝缘介质部分高出金属环体部分,减小放电风险。【专利说明】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间环境中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有效隔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
技术介绍
受空间环境特,别是的中高轨道(MEO、GEO和IGS0)地球外辐射带的影响,深层充电效应是电传输部件主要面临的问题,如无有效的防止手段,将会导致电传输部件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致使绝缘介质被击穿,无法实现电能传输功能。 目前,空间飞行器中使用的电传输部件大多数有两种:盘式滑环和柱式滑环。因柱式滑环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重量较轻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因常规的柱式滑环结构致密,抗充放电能力较差,滑环被深层充放电烧毁风险较高。 因而,有必要对柱式滑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以防止金属环体间充放电,减小因充放电而导致绝缘介质击穿的风险。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包括电刷组件以及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的多路金属环体,所述电刷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上,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相对于所述电刷组件转动,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且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_。 较佳地,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比所述金属环体的直径大I?2mm。 较佳地,所述多路金属环体通过转动轴承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提供的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通过设置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且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从而有效地增大了电传输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隙和绝缘介质直径。增大环间绝缘间隙可降低充放电引起的高压放电击穿绝缘介质的风险;同时,通过增大绝缘介质直径,致使绝缘介质部分高出金属环体部分,减小放电风险。可以消除充放电对柱式滑环的影响,可适用于不同的轨道空间环境,适用范围广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效防止深层充放电柱式滑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有效防止深层充放电柱式滑环装置能有效防止环体间充放电的原理图。 标号说明: 01 一金属环体 02-电刷组件 03-转动轴承 04-组合支架 05-绝缘介质 06-屏蔽层 d-绝缘介质高出金属环体的高度 H-绝缘间距 h1-金属环体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提供的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包括电刷组件02、多路金属环体01,其中,多路金属环体01与电刷组件02相连,多路金属环体01相对于电刷组件02转动。电刷组件02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04上,并且多路金属环体01与电刷组件之间径向定位。 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路金属环体01与电刷组件02通过转动轴承03连接,从而使得多路金属环体01可相对于电刷组件02转动。然而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其它的连接方式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只需保证多路金属环体01可相对于电刷组件02转动即可。 多路金属环体01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05以保障多路电能传输。为了有效地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本技术中的绝缘介质05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01的直径,从而使得绝缘介质05高出金属环体01,减小放电风险,如图2所示,d即表示绝缘介质05高出金属环体01的高度。d的取值可以为I?2mm。 并且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4?0.5mm,而本技术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比常规的绝缘间距厚约0.2mm,即本技术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设计为0.6?0.7_。本技术通过增大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隙可降低充放电引起的高压放电击穿绝缘介质的风险。 关于本技术提供的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的原理,请进一步参考图2,如图2所示,高能电子不断地入射至空间飞行器的屏蔽层06内,使得其内积累了大量的高能电子。其中,屏蔽层06通常指空间飞行器的外壳、卫星蒙皮等包覆物。设置在屏蔽层06内的柱式滑环装置的各金属环体01上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高能电子,当两相邻金属环体积累大量电能时,如无有效的释放通道,将会导致金属环体间有放电现象,即环间放电。由于现有常规的柱式滑环装置的各金属环体间的环间放电通道短,因而极易造成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介质的击穿。 而本技术中的绝缘介质05的直径比金属环体01的直径大d,金属环体01的厚度为hi,通过增大两相邻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H,使得两相邻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H比常规的绝缘间距厚约0.2mm,从而使得放电火花通道被延长,因此可减小放电引起高压击穿绝缘介质的风险。 如上所述,本技术以延长放电火花通道的方法、增大绝缘间距等手段达到防止金属环体间充放电目的,减小因充放电而导致绝缘介质击穿的风险。解决了产品空间环境中带电粒子引起的电传输转动部件的充放电和二次放电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本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刷组件以及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的多路金属环体,所述电刷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上,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相对于所述电刷组件转动,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且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比所述金属环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效隔离内部充放电风险的柱式滑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刷组件以及与所述电刷组件相连的多路金属环体,所述电刷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组合支架上,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相对于所述电刷组件转动,所述多路金属环体的各路金属环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且所述绝缘介质的直径大于金属环体的直径,各金属环体间的绝缘间距为0.6~0.7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群,钱志源,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