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1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提高了光伏电池转换功率、并对功率进行实时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1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本技术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提局了光伏电池转换功率、并对功率进行实时米集。【专利说明】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
本技术涉及光伏节能
,具体为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能源领域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太阳能即光伏发电的干净、节能及可再生的优点,让人们更加的意识到了对于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现在各国已经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光伏节能的研发中,为了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最大可能的提高光伏电池的利用率,必须使光伏电池始终保持最大功率输出,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而现在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跟踪还没有较好的电路设备来实现跟踪。因此设计一种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进行跟踪的电路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光伏电池转换功率、对功率进行跟踪的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一路与二极管组Dl的正向端相连接,一路通过电阻R8及电阻R2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7,所述电压采样端子设置于电阻R8及电阻R27之间;所述二极管组Dl的负向端一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一路与电容Cl的正极板相连接,所述电容Cl的负极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驱动信号端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一路与电感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所述与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通过电容C3与电阻R2相连接,所述电感L与电容C2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两端并联有电阻R9及R17,所述电阻R9及电阻R17之间设置有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电阻R17两端设置有电容C4,所述电阻Rl7与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采用MBR20100,所述三极管Ql采用IRFI1010。 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采用了两个二极管组及三极管,对输出电流及电压进行控制跟踪,并采用电容、电感对光伏电池阵列和负载之间,通过三极管控制电压占空比来控制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I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一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I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一路与二极管组Dl的正向端相连接,一路通过电阻R8及电阻R2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7,所述电压采样端子设置于电阻R8及电阻R27之间;所述二极管组Dl的负向端一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一路与电容Cl的正极板相连接,所述电容Cl的负极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驱动信号端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一路与电感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所述与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通过电容C3与电阻R2相连接,所述电感L与电容C2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两端并联有电阻R9及R17,所述电阻R9及电阻R17之间设置有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电阻R17两端设置有电容C4,所述电阻R17与接地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采用MBR20100,所述三极管Ql采用IRFI1010。 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一路与二极管组Dl的正向端相连接,一路通过电阻R8及电阻R2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7,所述电压采样端子设置于电阻R8及电阻R27之间;所述二极管组Dl的负向端一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一路与电容Cl的正极板相连接,所述电容Cl的负极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驱动信号端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一路与电感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所述与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通过电容C3与电阻R2相连接,所述电感L与电容C2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两端并联有电阻R9及R17,所述电阻R9及电阻R17之间设置有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电阻R17两端设置有电容C4,所述电阻Rl7与接地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Dl及二极管组D4均采用MBR20100,所述三极管Ql采用IRFI1010。【文档编号】G05F1/67GK204028742SQ201420411291【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专利技术者】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重庆金佛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电池功率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电阻R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R2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电容C7,三极管Q1、电感L、二极管组D1及二极管组D4、电压采样端子、驱动信号端子及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二极管组D1及二极管组D4均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端一路与二极管组D1的正向端相连接,一路通过电阻R8及电阻R2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7,所述电压采样端子设置于电阻R8及电阻R27之间;所述二极管组D1的负向端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一路与电容C1的正极板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负极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驱动信号端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一路与电感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所述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组D4的负向端一路通过电容C3与电阻R2相连接,所述电感L与电容C2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两端并联有电阻R9及R17,所述电阻R9及电阻R17之间设置有负载电压采样端子,所述电阻R17两端设置有电容C4,所述电阻R17与接地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佛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