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包括: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环形轨道和电动葫芦,环形轨道的直径方向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盘面平行,环形轨道固定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正下方;电动葫芦悬挂于环形轨道上,并且电动葫芦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电动葫芦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其中,由于悬挂于环形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可以提升模板,并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将模板运输至需要立模的煤矿立井侧壁位置,从而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拆卸模板和搬运模板的效率,进一步的由于将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连接至电动葫芦中的绳索的一端,从而有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包括: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环形轨道和电动葫芦,环形轨道的直径方向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盘面平行,环形轨道固定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正下方;电动葫芦悬挂于环形轨道上,并且电动葫芦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电动葫芦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其中,由于悬挂于环形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可以提升模板,并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将模板运输至需要立模的煤矿立井侧壁位置,从而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拆卸模板和搬运模板的效率,进一步的由于将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连接至电动葫芦中的绳索的一端,从而有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专利说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
本技术涉及煤矿立井井筒支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
技术介绍
在我国开采煤矿所需隧道的建立过程中,一般煤矿立井井筒的表土段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煤矿立井井筒进行二次套壁作业。 在对立井井筒进行二次套壁的施工过程中,用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平台一般采用4层吊盘组,吊盘组中的各个吊盘的盘面与水平面平行,且排成一列,从上往下,第I层吊盘用来清除煤矿立井井筒外壁上的冰霜;第2层吊盘用来绑扎钢筋;第3层吊盘用来组装模板、浇灌混凝土 ;第4层吊盘用来拆除模板、洒水养护立井井壁,在施工的过程中,吊盘组的位置可以随着施工进度上下移动。 在此种施工工艺中,拆模和立模的具体过程为:施工人员将第3层吊盘和第4层吊盘之间对应的井壁段中已经养护好的井壁上的模板拆除,并将模板清理干净,然后将清理干净的模板装入吊篮内,通过主提升绞车将吊篮提升至第3层吊盘上,并将吊盘组整体向上移动,使得需要进行立模的井壁段位于第3层吊盘和第2层吊盘之间,此时,在第3层吊盘上由施工人员将模板从吊篮中取出,并将模板搬运至对应的需要立模的位置,然后对模板进行组装,继续对第3层吊盘和第2层吊盘之间对应的井壁段的井壁进行立模操作,从而可以使得多套模板循环使用,保证套壁工作自下而上连续不间断进行。 但由于模板是通过施工人员拆除、清理,并将清理后的模板放入吊篮内,然后再从吊篮中取出模板,搬运至需要立模的位置,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大,拆卸和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模板拆卸过程中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过大,拆卸和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包括: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环形轨道和电动葫芦, 所述环形轨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外径,且小于煤矿立井井筒的内径,所述环形轨道的直径方向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盘面平行,所述环形轨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正下方; 所述电动葫芦悬挂于所述环形轨道上,并且所述电动葫芦可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运动,所述电动葫芦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环形轨道包括上翼缘部分、肋部和下翼缘部分,所述环形轨道的肋部与所述吊盘的盘面垂直,所述上翼缘部分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侧面的下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跑车,所述跑车悬挂于所述下翼缘部分,并可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运动,所述电动葫芦固定于所述跑车的下侧。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轨道上悬挂多个所述电动葫芦。 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组,包括:吊盘组,以及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 所述吊盘组中的各个吊盘的盘面均与水平面平行,且排成一列; 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中的环形轨道固定于所述吊盘组中的非底层吊盘的正下方。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盘组为4层,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中的环形轨道固定于从上往下的第2层吊盘的正下方。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和吊盘组,包括: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环形轨道和电动葫芦,环形轨道的内径大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外径,且小于煤矿立井井筒的内径,环形轨道的直径方向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盘面平行,环形轨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正下方;电动葫芦悬挂于环形轨道上,并且电动葫芦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电动葫芦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其中由于悬挂于环形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可以提升模板,并可沿着环形轨道运动,将模板运输至需要立模的煤矿立井侧壁位置,从而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拆卸模板和搬运模板的效率,进一步的由于将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连接至电动葫芦中的绳索的一端,从而有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形轨道的截面图; 图3为环形轨道、跑车与电动葫芦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1-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12-环形轨道 13-电动葫芦14-连接件 15-跑车16-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 121-上翼缘部分122-肋部 123-下翼缘部分 22_第2层吊盘23_第3层吊盘 24-第4层吊盘25-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 26-电动葫芦27-跑车 28-环形轨道261-电动葫芦的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包括: 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11、环形轨道12、电动葫芦13, 其中,环形轨道12的内径大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11的外径,且小于煤矿立井井筒的内径,环形轨道12的直径方向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11的盘面平行,环形轨道12通过连接件14固定于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11的正下方; 电动葫芦13悬挂于环形轨道12上,并且电动葫芦13可沿着环形轨道12运动,电动葫芦13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16。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环形轨道12的截面为工字形,环形轨道包括上翼缘部分121、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环形轨道和电动葫芦,所述环形轨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外径,且小于煤矿立井井筒的内径,所述环形轨道的直径方向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盘面平行,所述环形轨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套壁吊盘的正下方;所述电动葫芦悬挂于所述环形轨道上,并且所述电动葫芦可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运动,所述电动葫芦的绳索的一端连接需要运输的煤矿立井井筒套壁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祥,李强,冯旭东,王厚良,徐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