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包括:矩形基座;分别立设于矩形基座四个角位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一支撑牛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的第一斜撑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的第二斜撑;以及供与第一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的第一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整个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结构可分解成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散件,既能将体积庞大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拆散成零部件进行运输或存储,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存放面积,又能根据现场三角管桁架的尺寸随时调整胎架的尺寸。(*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包括:矩形基座;分别立设于矩形基座四个角位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一支撑牛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的第一斜撑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的第二斜撑;以及供与第一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的第一支撑杆。本技术将整个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结构可分解成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散件,既能将体积庞大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拆散成零部件进行运输或存储,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存放面积,又能根据现场三角管桁架的尺寸随时调整胎架的尺寸。【专利说明】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变截面三角管桁架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
,目前对于很多大型建筑都需要使用到三角管桁架,所以一般的三角管桁架都比较大,尺寸普通大于4*4m。针对大型建筑来说,由于在楼层较高的高处,若在建筑高楼上再进行三角管桁架的架构装配相对来说困难较大,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施工过程中,均是需要先在楼底将三角管桁架装配完成后,再通过塔吊将三角管桁架整体地送至楼层的施工位置。但是,就目前这种较大的尺寸的三角管桁架的装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稳固支撑、且具有架构三角管桁架的固定尺寸的结构。所以,对于三角管祐1架的装配目前存在一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适配不同尺寸三角管桁架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包括: 矩形基座; 分别立设于所述矩形基座四个角位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一支撑牛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还分别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一斜撑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和所述第二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所述第一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以及 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二支撑牛腿,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之间还分别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三斜撑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四斜撑,所述第三斜撑和所述第四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基座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串接的四根H型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四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三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四支撑柱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五斜撑和第六斜撑;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三支撑柱之间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七斜撑和第八斜撑。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撑柱与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斜撑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三斜撑与所述第三支撑柱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第四斜撑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五斜撑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六斜撑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所述第七斜撑与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以及所述第八斜撑与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矩形基座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斜撑与所述第一斜撑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斜撑与所述第二斜撑平行设置。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第二斜撑呈倒八字型,所述第三斜撑与所述第四斜撑呈倒八字型。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以及第四支撑柱均为H型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牛腿和第二支撑牛腿的下方还设有供铺设走道板的角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牛腿和所述第二支撑牛腿上设有供稳固所述三角管桁架弦管的限位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为装配三角管桁架的稳固支座,简化了工序,为装配三角管桁架提供了便利。另外,将整个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结构可分解成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散件,既能将体积庞大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拆散成零部件进行运输或存储,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存放面积,又能根据现场三角管桁架的尺寸随时调整胎架的尺寸,还能在多个项目重复使用,极大的提高胎架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的正面视图; 图2为与图1相对一侧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的侧面视图;以及 图4为与图3相对一侧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请配合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的正面视图;图2为与图1相对一侧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的侧面视图;图4为与图3相对一侧的正面视图。本技术的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包括,矩形基座1、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牛腿以及第一、第二支撑杆出、7),将支撑牛腿可拆卸地装配在支撑柱上,通过位于同一面的支撑牛腿与支撑杆配合形成三角管桁架的弦管的支撑点,从而便于三角管桁架的装配。 具体地,矩形基座I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串接的四根H型钢。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多根H型钢通过螺栓连接成的任意形状。分别在该矩形基座I四个角的位置立设有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第三支撑柱23和第四支撑柱24,该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第三支撑柱23和第四支撑柱2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矩形基座 I上,优选地,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第三支撑柱23和第四支撑柱24均为H型钢。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一支撑牛腿3,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之间还分别设有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和矩形基座I的第一斜撑51以及连接于第二支撑柱22和矩形基座I的第二斜撑52,该第一斜撑51与第二斜撑5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其中,第一斜撑51与第二斜撑52呈倒八字型第一支撑杆6与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上的第一支撑牛腿3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 对应地,第三支撑柱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正拼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基座;分别立设于所述矩形基座四个角位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一支撑牛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还分别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一斜撑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和所述第二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所述第一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两相对侧的上沿分别装配有第二支撑牛腿,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之间还分别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三斜撑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柱和所述矩形基座的第四斜撑,所述第三斜撑和所述第四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牛腿配合架构三角管桁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张振,樊警雷,张体辉,于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