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包括PCB板、背光源支架、背光源、LCD和LCD铁罩,所述背光源支架设在PCB板上,所述背光源支架为顶端开口的盒状,所述背光源和LCD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在背光源支架内,所述LCD铁罩罩在背光源支架的外侧,所述背光源支架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并在每一所述切口位置处设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源支架的底面相连,弹性片的另一端向上倾斜且抵在背光源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各零件在Z方向上的公差叠加,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LCD与背光源的装配结构,包括PCB板5、背光源支架4、背光源3、LCD2和LCD铁罩1,所述背光源支架4设在PCB板5上,所述背光源支架4为顶端开口的盒状,其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支撑台阶4a和第二支撑台阶4b,所述背光源3支撑在第一支撑台阶4a上,所述LCD2支撑在第二支撑台阶4b上,所述LCD铁罩1罩在背光源支架4的外侧,且LCD铁罩1的下端固定在PCB板5上。这种装配方式会有以下尺寸对LCD和背光源的装配在Z轴上造成影响:(1)LCD铁罩顶面与PCB板配合位的高度尺寸A±T,(以下A~F代表设计尺寸,T表示制造公差);(2)LCD的厚度B±T;(3)背光源的厚度C±T;(4)背光源支架上与LCD配合的高度D±T,与背光源配合的高度E±T,与PCB板配合的高度F±T;当尺寸A、D、E走上公差,尺寸B、C、F走下公差时,会造成LCD与LCD铁罩之间的间隙增大,LCD铁罩与LCD预压不足,LCD没有有效预接触,存在松动产生异响,另外,LCD与LCD铁罩之间的间隙大,LCD不能接地,存在静电释放的风险。当尺寸A、D、E走下公差,尺寸B、C、F走上公差时,会造成预压LCD严重,导致LCD变色、产生水波纹等不良现象。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以上不良现象,需要对以上尺寸进行精确控制,以缩小公差带宽度,但造成了生产成本较高,且物料不良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能消除各零件在Z方向上的公差叠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包括PCB板、背光源支架、背光源、LCD和LCD铁罩,所述背光源支架设在PCB板上,所述背光源支架为顶端开口的盒状,所述背光源和LCD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在背光源支架内,所述LCD铁罩罩在背光源支架的外侧,关键在于:所述背光源支架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并在每一所述切口位置处设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源支架的底面相连,弹性片的另一端向上倾斜且抵在背光源的底面上。所述弹性片为弧形,其中间凸起的部位朝向远离背光源一侧。以增加弹性片的强度。所述弹性片与背光源接触的一端设有压块,该压块的宽度大于弹性片的宽度,所述弹性片通过该压块与背光源的底面接触。通过压块来增加弹性片与背光源的接触面积,以防止弹性片对背光源的破坏。所述切口为两个,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背光源支架的底面上。即弹性片为两个,通过两个弹性片左右对称地抵在背光源的底面,以防止背光源在装配时或装配好后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所述弹性片、压块和背光源支架为一体成型。使弹性片与压块、背光源支架的连接强度好。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当LCD与背光源装配好后,背光源支架通过其上的弹性片与背光源弹性接触,通过调节弹性片的弹性力度大小给背光源及LCD合适的预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公差叠加造成的装配间隙过小,预压LCD严重,导致LCD变色、产生水波纹等不良现象;或因公差叠加造成的装配间隙过大,LCD没有有效预接触,存在松动产生异响,以及LCD不能接地,影响静电释放的风险。(2)通过弹性片的弹性变形来消除各零件在Z方向上的公差叠加,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降低了对各零件的精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背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该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由PCB板5、背光源支架4、背光源3、LCD2和LCD铁罩1组成,背光源支架4设在PCB板5上,背光源支架4为顶端开口的盒状,背光源3和LCD2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在背光源支架4内,LCD铁罩1罩在背光源支架4的外侧,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4e,最好是,切口4e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上;并在每一切口4e位置处设有弹性片4c,弹性片4c的一端与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相连,弹性片4c的另一端向上倾斜且抵在背光源3的底面上。通过两个弹性片4c左右对称地抵在背光源3上,能够有效防止背光源3在装配时或装配后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如图3所示,最好是,弹性片4c为弧形,其中间凸起的部位朝向远离背光源3一侧。以增加弹性片4c的强度。如图3和图4所示,最好是,在弹性片4c与背光源3接触的一端设有压块4d,该压块4d的宽度大于弹性片4c的宽度,弹性片4c通过该压块4d与背光源3的底面接触。通过压块4d来增加弹性片4c与背光源3的接触面积,以防止弹性片4c对背光源3的破坏。最好是,弹性片4c与压块4d、背光源支架4为一体成型。使弹性片4c与压块4d和背光源支架4的连接强度好。安装时,首先将背光源支架4放在PCB板5上,接着将背光源3放在背光源支架4内,然后将LCD2叠放在背光源3上,最后将LCD铁罩1罩在背光源支架4的外侧。通过背光源支架4上的两个弹性片4c顶住背光源3,使LCD铁罩1与LCD2之间形成预压接触,通过调整弹性片4c的强度来控制LCD铁罩1与LCD2之间的预压接触强度。因此,在生产时只需要精确控制弹性片4c的弹力大小,通过弹性片4c的弹性变形来消除各零件在Z方向上的公差叠加,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降低了对各零件的精度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包括PCB板(5)、背光源支架(4)、背光源(3)、LCD(2)和LCD铁罩(1),所述背光源支架(4)设在PCB板(5)上,所述背光源支架(4)为顶端开口的盒状,所述背光源(3)和LCD(2)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在背光源支架(4)内,所述LCD铁罩(1)罩在背光源支架(4)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4e),并在每一所述切口(4e)位置处设有弹性片(4c),该弹性片(4c)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相连,弹性片(4c)的另一端向上倾斜且抵在背光源(3)的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包括PCB板(5)、
背光源支架(4)、背光源(3)、LCD(2)和LCD铁罩(1),所述背光源支架(4)
设在PCB板(5)上,所述背光源支架(4)为顶端开口的盒状,所述背光源(3)
和LCD(2)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在背光源支架(4)内,所述LCD铁罩(1)罩在
背光源支架(4)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设置有至
少一个切口(4e),并在每一所述切口(4e)位置处设有弹性片(4c),该弹性
片(4c)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源支架(4)的底面相连,弹性片(4c)的另一端向
上倾斜且抵在背光源(3)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装配LCD和背光源配合尺寸公差叠加的结构,
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徐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