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蚊灯,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下端设置有向外照射LED灯,所述顶盖的下方连接有中间壳体,所述顶盖的下端与所述中间壳体的上端之间留有供蚊虫飞入的窗口,所述LED灯从所述窗口向外照射;所述中间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储蚊箱;所述中间壳体内设置用于将蚊虫向所述储蚊箱内吹送的风扇;所述顶盖内设置有输出电压为12伏安全低压高隔离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设置在所述顶盖内部中间位置;所述中间壳体的外侧设有可上下推动的透明圈,所述透明圈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窗口的竖向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蚊灯能有效防止蚊虫逃窜,捕蚊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捕蚊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捕蚊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捕蚊灯一般使用灯光把蚊虫吸引到封闭的灯箱内,然后用电网或化学药品将蚊虫杀死,但电网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化学药品虽然具有较好的杀伤力,但其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专利文献CN202310962U公开了一种灭蚊灯,其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顶盖、壳体和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供蚊虫飞入,所述顶盖内具有一灭蚊灯管,所述壳体内具有风扇,所述顶盖内具有一漏斗形的网盖,所述网盖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座内部上方,所述网盖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上方,所述网盖的底部中心具有一开孔连通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网盖的周面上具有间隔分布的格栅条纹。该灭蚊灯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但其供蚊虫飞入的间隙处一直开启,蚊虫很容易从此处逃窜,因此捕蚊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捕蚊灯蚊虫容易逃窜、捕蚊效果不理想的弊端,进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蚊虫逃窜、捕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捕蚊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捕蚊灯,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下端设置有向外照射LED灯,所 述顶盖的下方连接有中间壳体,所述顶盖的下端与所述中间壳体的上端之间留有供蚊虫飞入的窗口,所述LED灯从所述窗口向外照射;所述中间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储蚊箱;所述中间壳体内设置用于将蚊虫向所述储蚊箱内吹送的风扇;所述顶盖内设置有输出电压为12伏安全低压的高隔离变压器,所述高隔离变压器设置在所述顶盖内部中间位置;所述中间壳体的外侧设有可上下推动的透明圈,所述透明圈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窗口的竖向高度。 所述透明圈的上边沿连接有用于防止蚊虫逃脱的折边,所述折边向下延伸并逐渐向轴心处收缩成倒锥台形结构。 所述折边为透明折边。 所述储蚊箱的侧面由若干根设置在边沿的立柱,以及将所述立柱串接成一体结构的中间柱组成,所述立柱及所述中间柱的内侧绕有丝网。 所述丝网为不锈钢丝网。 所述顶盖与所述中间壳体,以及所述中间壳体与所述储蚊箱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顶盖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插接杆,所述中间壳体的内壁上端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插接杆配合的插接孔,所述顶盖与所述中间壳体通过所述插接杆和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 所述中间壳体及所述储蚊箱均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储蚊箱的下端封闭。 所述顶盖呈半球形结构,所述顶盖的最高点处设置有用于悬挂的吊环。 用于为所述高隔离变压器供电的电源线由所述顶盖的下边沿引入。 所述风扇与所述中间壳体一体成型。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捕蚊灯的中间壳体周向绕有一层透明圈,并使透明圈可上下推动,考虑到停机时体力较好的蚊虫进入储蚊箱后有可能逆向上逃窜,把透明圈向上推并封闭窗口,当该类蚊虫向上飞至透明层时,误以为找到了出口实际已被困在灯内,因此会顶撞透明层,此时其体力将严重被消耗掉;当再次开机时,由于透明圈已推上封闭窗口,风扇运转在储蚊箱内产生旋转气流,短时间后蚊虫即无力抵抗风扇的吹力,进而将其在储蚊箱内杀死,因此该透明圈能有效防止蚊虫逃窜并提高了灭蚊效果。 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捕蚊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捕蚊灯半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捕蚊灯的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捕蚊灯的储蚊箱的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捕蚊箱的另一种实施例半剖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顶盖;10-吊环;11-插接杆;2-LED灯;3-中间壳体;30-透明圈;31-折边;4-窗口;5-储蚊箱;51-立柱;52-中间柱;53-丝网;6-变压器;61-电源线;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一种捕蚊灯,其包括顶盖1,所述顶盖1下端设置有LED灯2,采用LED灯作诱光源,灯光向外照射,光波平稳,射程远功率小寿命长,光线柔和诱力强提高捕蚊效果;所述顶盖1的下方连接有中间壳体3,所述顶盖1的下端与所述中间壳体3的上端之间留有供蚊虫飞入的窗口4,LED灯2 从所述窗口4向外照射;所述中间壳体3的下方设置有储蚊箱5,储蚊箱5内没有设置漏斗形网盖,可减少对气流的阻力,使蚊虫顺利进入箱底,减少蚊虫与风叶的接触,保持风叶清洁;所述中间壳体3内设置用于将蚊虫向所述储蚊箱5内吹送的风扇7,所述风扇7设置在所述LED灯2的下方,所述风扇7采用静音直流高速无碳刷磁悬浮电机,扇叶上不会粘附蚊虫尸体污渍,进而能够保持扇叶清洁,可大大减少清洗工作;通过将风扇7设置在中间壳体内侧,并位于LED灯2的下方,风扇7旋转时产生向下方储蚊箱内吹的气流,蚊虫被LED灯光吸引,从窗口4内进入后,在风扇7气流的作用下被吹到储蚊箱5内。所述中间壳体3的周向饶有一层透明圈30,所述透明圈30可上下推动,以将所述窗口4封闭或露出,所述透明圈30为透明塑料等制成。 本实施例的捕蚊灯的中间壳体周向饶有一层透明圈,并使透明圈可上下推动,也即停机时向上推封闭窗口4,防止活蚊外逃,而工作时则向下推使窗口4露出以引诱蚊虫进入;考虑到停机时体力较好的蚊虫进入储蚊箱后有可能向上逃窜,把透明圈推上封闭窗口,当该类蚊虫向上飞至透明层时,误以为找到了出口,实际已被困在灯内,因此会顶撞透明层,此时其体力将严重被消耗掉,并跌落至储蚊箱内,当再次开机时,由于当窗口4被透明圈30封闭,风扇7运转在储蚊箱内产生强劲的旋转气流,使箱内的活蚊子快速死去,因此该透明圈提高了灭蚊效果。另外,由于本技术的捕蚊灯无需设置电网或化学药品,因此更安全、环保。 本实施例中,所术中间壳体3内设置的所述风扇7与所述中间壳体3为一体化设计,风扇运转时产生的气流更强,在窗口处生成更强的吸力,进而提高捕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顶盖1内设置有输出电压为12伏安全低压的高隔离变压器6,并使所述变压器6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中间位置,电源线61由顶盖1的下端边沿引入,这样可起到很好的防水功能,且用电更安全,有效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蚊箱5的侧面由四根设置在边沿的立柱51,以及将所述立柱51串接成一体结构的中间柱52组成,所述立柱51及所述中间柱52的内侧绕有丝网53,所述丝网53为不锈钢丝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丝网5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立柱51及所述中间柱52的外侧。采用立柱51和中间柱52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降低捕蚊灯的整体重量,同时该储蚊箱的下端还具有足够的空隙供气流循环,以保证风扇7向下吹动的风速大于蚊虫最大飞行速度,进而提高杀虫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与所述中间壳体3,以及所述中间壳体3与所述储蚊箱5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可拆卸上连接可采用插接、卡扣连接等。这种设置方式不仅便于安装,以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蚊灯,其包括顶盖(1),所述顶盖(1)的下端设置有向外照射LED灯(2),所述顶盖(1)的下方连接有中间壳体(3),所述顶盖(1)的下端与所述中间壳体(3)的上端之间留有供蚊虫飞入的窗口(4),所述LED灯(2)从所述窗口(2)向外照射;所述中间壳体(3)的下方设置有储蚊箱(5);所述中间壳体(3)内设置用于将蚊虫向所述储蚊箱(5)内吹送的风扇(7);所述顶盖(1)内设置有输出电压为12伏安全低压的高隔离变压器(6),所述变压器(6)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中间位置;所述中间壳体(3)的外侧设有可上下推动的透明圈(30),所述透明圈(30)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窗口(4)的竖向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蚊灯,其包括顶盖(1),所述顶盖(1)的下端设置有向外照射
LED灯(2),所述顶盖(1)的下方连接有中间壳体(3),所述顶盖(1)的下
端与所述中间壳体(3)的上端之间留有供蚊虫飞入的窗口(4),所述LED灯
(2)从所述窗口(2)向外照射;所述中间壳体(3)的下方设置有储蚊箱(5);
所述中间壳体(3)内设置用于将蚊虫向所述储蚊箱(5)内吹送的风扇(7);
所述顶盖(1)内设置有输出电压为12伏安全低压的高隔离变压器(6),所
述变压器(6)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中间位置;所述中间壳体(3)的外
侧设有可上下推动的透明圈(30),所述透明圈(30)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窗口
(4)的竖向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圈(30)
的上边沿连接有用于防止蚊虫逃脱的折边(31),所述折边(31)向下延伸并
逐渐向轴心处收缩成倒锥台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31)为
透明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捕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箱(5)的
侧面由若干根设置在边沿的立柱(51),以及将所述立柱(51)串接成一体结
构的中间柱(52)组成,所述立柱(51)及所述中间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坚,
申请(专利权)人:张月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