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333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光线处理单元,光线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导光板和膜材组,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有遮光膜,光源位于光线处理单元的第一边缘处,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除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均对齐;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对应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第一边缘全部对齐;或者,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对应第一边缘的出光面,反射片和导光板在第一边缘对齐,膜材组在第一边缘覆叠呈阶梯状。该背光模组的边缘设计,能使遮光膜将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都粘贴牢固,从而有效避免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出现相对移位,进而避免背光模组四周边缘出现亮线现象。(*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应用,在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都设置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在显示时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背光。背光模组中通常都设置有光源以及相互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其他光学膜层,这些膜层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以使从上述覆叠膜层的整体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为了对相互覆叠在一起的上述膜层进行限制和固定,通常在覆叠在一起的上述膜层的四周边缘设置胶框。在背光模组的制备过程中,通常是将各个膜层通过位置校正,然后贴附在胶框内。由于胶框内覆叠膜层的四周边缘与胶框之间存在间隙,所以覆叠膜层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位置相对偏移,位置偏移后的覆叠膜层在胶框内又很难进行二次位置校正,容易导致制备完成后的背光模组在四周边缘出现漏光,从而导致其四周边缘出现亮线现象,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通过将光线处理单元的第一边缘设置为对齐或不对齐,将其他边缘设置为对齐,并在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遮光膜,使遮光膜能将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都粘贴牢固,从而有效避免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出现相对移位,进而避免背光模组四周边缘出现亮线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光线处理单元,所述光线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导光板和膜材组,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有遮光膜,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第一边缘处,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除所述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均对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所述第一边缘全部对齐;或者,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出光面区域,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对齐,所述膜材组在所述第一边缘覆叠呈阶梯状。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在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出光面区域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光源包括发光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背面的柔性线路片,所述发光元件嵌在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凹陷部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柔性线路片贴设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优选地,所述膜材组包括依次覆叠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的扩散片、下棱镜和上棱镜,所述扩散片、所述下棱镜和所述上棱镜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方向的长度线性减小;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方向的所述导光板的长度与所述扩散片的长度的差值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方向的所述柔性线路片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在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光源包括发光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背面的柔性线路片,所述发光元件嵌在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凹陷部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柔性线路片贴设在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上。优选地,所述柔性线路片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重合。优选地,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括边缘端面、所述反射片的背对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边缘和所述膜材组的背对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边缘;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除所述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的边缘端面与所述遮光膜之间夹设有阻挡膜。优选地,所述阻挡膜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除所述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的边缘端面重合。优选地,所述阻挡膜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油墨材料,所述阻挡膜的厚度范围为10-150μm。优选地,所述遮光膜采用704A不透光双面胶带、BTX-8933AD不透光双面胶带或BTX-8934AD不透光双面胶带,所述遮光膜的厚度范围为0.030-0.200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第一边缘设置为对齐或不对齐,在除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设置为对齐,并在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遮光膜,使遮光膜能将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都粘贴牢固,从而有效避免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出现相对移位,进而避免背光模组四周边缘出现亮线现象。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背光模组,使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在显示时周围边缘不会出现亮线现象,不仅提高了背光光线的利用率,而且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背光模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背光模组的结构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11.发光元件;12.柔性线路片;2.光线处理单元;21.反射片;211.下表面边缘;22.导光板;221.凹陷部;23.膜材组;231.扩散片;232.下棱镜;233.上棱镜;234.上表面边缘;24.第一边缘;25.边缘端面;3.遮光膜;4.阻挡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光源1和光线处理单元2,光线处理单元2包括依次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21、导光板22和膜材组23,光线处理单元2的四周边缘包设有遮光膜3,光源1位于光线处理单元2的第一边缘24处,光线处理单元2中的各膜层在除第一边缘24以外的其他边缘均对齐;光源1设置在导光板22的对应第一边缘24的出光面区域,反射片21和导光板22在第一边缘24对齐,膜材组23在第一边缘24覆叠呈阶梯状。如此设置,能使遮光膜3将光线处理单元2中的各膜层都粘贴上并粘贴牢固,从而有效避免光线处理单元2中的各膜层出现相对移位,进而避免背光模组四周边缘出现亮线现象。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2在对应第一边缘24的出光面区域设置有凹陷部221,光源1包括发光元件11和设置在发光元件11背面的柔性线路片12,发光元件11嵌在凹陷部221内,且发光元件11与凹陷部221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柔性线路片12贴设在导光板22的出光面上。如此设置,能够确保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不会增大。本实施例中,膜材组23包括依次覆叠在导光板22的出光面上的扩散片231、下棱镜232和上棱镜233,扩散片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光线处理单元,所述光线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导光板和膜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有遮光膜,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第一边缘处,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除所述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均对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面,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所述第一边缘全部对齐;或者,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出光面区域,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对齐,所述膜材组在所述第一边缘覆叠呈阶梯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光线处理单元,所述光线处
理单元包括依次覆叠在一起的反射片、导光板和膜材组,其特征
在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四周边缘包设有遮光膜,所述光源位
于所述光线处理单元的第一边缘处,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
层在除所述第一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均对齐;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端
面,所述光线处理单元中的各膜层在所述第一边缘全部对齐;或
者,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出光面区
域,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对齐,所述膜材组
在所述第一边缘覆叠呈阶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光板在对应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出光面区域设置有凹陷部,所述
光源包括发光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背面的柔性线路片,所
述发光元件嵌在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凹陷部的
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柔性线路片贴设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
材组包括依次覆叠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的扩散片、下棱
镜和上棱镜,所述扩散片、所述下棱镜和所述上棱镜沿垂直于所
述第一边缘方向的长度线性减小;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方向的所述导光板的长度与所述扩
散片的长度的差值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方向的所述柔性线
路片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