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并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支架组件(A),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1),连接并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球头螺母(2),及以球头与螺母球窝配合连接的调节螺钉(3),所述球头螺母(2)的球窝与所述调节螺钉(3)的球头配合,形成旋转支点,在所述支架(1)的发光单元安装侧分别形成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1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一对旋转轴,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的倾动,实现发光光形的位置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没有附加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并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支架组件(A),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1),连接并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球头螺母(2),及以球头与螺母球窝配合连接的调节螺钉(3),所述球头螺母(2)的球窝与所述调节螺钉(3)的球头配合,形成旋转支点,在所述支架(1)的发光单元安装侧分别形成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1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一对旋转轴,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的倾动,实现发光光形的位置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没有附加零件。【专利说明】—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灯调节装置,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灯对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进行调节的调节转置。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现有车灯中的调节零部件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大都采用如下方式:gp,固定两个零部件间的两个点的相对位置,通过调节与上述两点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三个点的相对位置,来实现两个零部件间的角度或位置的调整。 以附图1-2所示为例,以往,为调节车灯发光光形上下位置,须对发光单元的上下倾动进行调节,此时用于对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进行调节的调节采用调整发光单元的支架(安装支架)a与灯体f的角度。具体方法如下:将两个支点螺钉e,通过自攻螺纹与塑料材质的灯体f下端固定。两个球头螺母d分别套设在支点螺钉e的球头上,再与支架a固定。 因球头螺母d与支点螺钉e的球头连接为球窝型连接,该球窝形腔体使得球头螺母d可以绕支点螺钉e的球头中心作一定的旋转,由此,也使得连接球头螺母d与支点螺钉e的支架a可以绕两个支点螺钉e的球头的球心连线作适当的转动。 另外,调节马达c与灯体f固定的同时,又通过连接螺母b与支架a连接。通过调节马达c的球头的伸出或缩进,也能使支架a绕两个支点螺钉e的球头的球心连线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调节支架a与灯体f相对角度的目的。 然而,上述这种调节方式的缺点在于:零部件数量较多,需要通过两个支点螺钉e及两个球头螺母d形成旋转轴的支点,同时导致装配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开口的轴孔与腰形旋转轴配合形成旋转副。利用与支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钉,通过球头螺母的三个卡爪带动发光单元旋转,达到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目的。 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包括: 用于连接并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支架组件A,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1,贯通支架I的安装板设置、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球头螺母2,及以球头与螺母球窝配合连接的调节螺钉3,所述调节螺钉3与支架I螺纹连接, 所述球头螺母2的球窝与所述调节螺钉3的球头配合,形成旋转支点, 在所述支架I的发光单元安装侧分别形成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la, 所述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一对旋转轴, 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以所述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的一对旋转轴为轴,进行上下倾动,最终实现发光单元的发光光形的位置调节。 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螺母2通过三个卡爪2a固定于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 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以所述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的一对旋转轴为轴,进行上下倾动,最终实现发光单元的发光光形的位置调节。 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I的第一发光单元B及第二发光单元C安装侧上部分别形成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la。 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由二个支架(1-1,1-2)前后错位地一体构成,二个支架分别对应于前后错位设置的第一,二发光单元B,C。 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B)及第二发光单元(C)的第一散热支架(4)及第二散热支架(5)上均设有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与支架(I)上相应开口槽的轴孔(Ia)配合,形成旋转副。 装配时,将发光单元沿腰形旋转轴4a的轴向旋转90度,将腰形旋转轴4a通过开口槽的轴孔Ia的开口插入,然后反向旋转90度,通过球头螺母2的三个卡爪2a钩住散热支架4及散热支架5,形成固定。由于对发光单元B及发光单元C的角度调节一般不超过上下3度,所以装配后腰形旋转轴4a无法从开轴孔Ia中脱出。 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对第一发光单元(B)及第二发光单元(C)的上下驱倾动角度调节不超过上下3度。 本技术的优点是: 利用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与腰形旋转轴配合,形成旋转副,结构简单,没有附加零件。 通过将散热支架4或散热支架5旋转90度后将腰形旋转轴插入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然后再将散热支架4或散热支架5反向旋转90度并形成固定的方式,简化了装配过程,并且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太大的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的车灯中的调节零部件间相对位置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A-A处剖视图,图1B为图1的B-B处剖视图。 图2为以往的车灯中的调节零部件间相对位置调节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的分解图。 图5A为本技术的一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的正视图及C-C处剖视图。 图5B为图5A —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C-C处剖视图。 图6A为图5A —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6B为图6A —种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的D-D处剖视图。 图中,a为发光单元的支架(安装支架),f灯体,e支点螺钉,d球头螺母,c马达,b连接螺母。A用于连接并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支架组件,B,C为发光单元,I为支架,2为贯通支架I的安装板设置、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球头螺母,2a为将球头螺母2固定于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三个卡爪,3为以球头与螺母球窝配合连接的调节螺钉,分别形成在所述支架I的发光单元安装侧的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la,4a为与带有开口槽的轴孔Ia形成一对旋转轴的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设计作进一步实施例说明。 实施例 如图4所示,支架I上设有两对带有开口槽的轴孔la,分别与发光单元B的散热支架4及发光单元C的散热支架5的腰形旋转轴4a及5a配合形成旋转副。并且散热支架4及散热支架5分别通过球头螺母2与调节螺钉3的球头3a固定,由于调节螺钉3通过螺纹副与支架I连接,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灯发光单元上下倾动调节用开口槽旋转调节机构,包括: 用于连接并调节发光单元上下倾动的支架组件(A),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1),贯通支架(1)的安装板、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球头螺母(2),及以球头与螺母球窝配合连接的调节螺钉(3), 所述调节螺钉(3)与支架(1)螺纹连接, 所述球头螺母(2)的球窝与所述调节螺钉(3)的球头配合,形成旋转支点, 在所述支架(1)的发光单元安装侧分别形成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1a), 所述二个带有开口槽的轴孔(1a)与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支架上的一对腰形旋转轴(4a)分别形成一对旋转轴, 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钉(3),就可以调节发光单元的倾动,最终实现发光单元的发光光形的位置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罗思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