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焚烧秸草等生物质物料的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主燃烧室、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与烟道间以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内设置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承载板以及搅拨部;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推送部,推送部与主燃烧室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该回风排潮腔道形成连接主燃烧室内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外部引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在实现确保其高恒温焚烧的同时,亦能保证对于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热能提取利用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焚烧秸草等生物质物料的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本技术至少包括主燃烧室、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与烟道间以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内设置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承载板以及搅拨部;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推送部,推送部与主燃烧室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该回风排潮腔道形成连接主燃烧室内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外部引风机。本技术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在实现确保其高恒温焚烧的同时,亦能保证对于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热能提取利用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焚烧秸草等生物质物料的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逐渐进步,国家对于空气环境的质量监督也日益严格,以往的对于如秸草之类的生物质物料的自行焚烧已经无法为国家所认可。现有对于上述物料的处理方式,大都为通过焚烧厂收购并送入专门的活动炉排炉中进行系统焚烧的方式加以处理,其焚烧产生的各种气体及烟雾也都通过焚烧厂本身的净化条件加以净化后方可排出至外界空气中。目前秸草的上述焚烧方式,由于考虑到其自身的速燃性和较短的燃烧周期,因此都是采用滚动炉排作为燃烧基面的方式进行持续供料焚烧,也即依靠输送带状的燃烧平面,物料自燃烧平面输入端输入,并在沿其燃烧平面运行的过程中完成燃烧发热工作,再自其输出端输出,其热量被引入相应的热能利用组件处进行热能利用;上述方案目前正被广泛的应用于秸草焚烧系统中,然而,与其方案的简易性相比,其存在的缺陷仍不可小视:首先,秸草质地蓬松,为保证其单位燃烧效率,很多焚烧厂都在秸草焚烧前另设加工程序以对其进行加工,或为进行事先破碎并压缩为松果状以便于焚烧,或者直接成捆后再逐段截切以送入焚烧炉中,均在无形中加剧了秸草焚烧的成本;其次,如秸草等生物质燃料,考虑到其自身庞大的占地面积、开放式的堆放场地、简易的输送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实际上其自身燃烧热值是极为低下且不均衡的,也就是说,或可能由于草料和木材间的材质致密性不同,或可能的存在同一批入炉的秸草一部分燃烧殆尽而另一部分因水分过多而难以燃烧,且由于秸草吸水后彼此间在水张力作用下更为贴近,而往往导致空气很难进入秸草内部实现快速燃烧,这些都导致了实际焚烧效率的低下性和不统一性;最后,滚动式的炉排结构设计极为不合理,不但由于自身质量过大而限制了其输送长度,从而导致“以物料的长距离位移来保证燃尽效果”的方案无法实现,同时作为动力部的主、从动辊在牵引巨大质量的炉排时也常常发生工作形变和损坏,这些都给活动炉排炉的实际推广应用提出了严峻要求。如何针对性的研发出一种结构更为简洁而使用更为方便的固定炉排焚烧炉,以实现确保其燃烧热能提取的同时,更能有效确保物料焚烧的高效率性,克服传统生物质物料的热值不均衡性,避免因燃烧效率低下而出现废渣过多和后期处理困难的现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近十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可有效克服传统生物质物料的热值不均衡性,以在确保其燃烧热能提取的同时,更能有效确保物料焚烧的高效率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向主燃烧室内供风的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与烟道间以布置于其上方处的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内设置有用于焚烧输送物料的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的一端构成物料输入端,另一端构成物料焚烧后的灰烬出口端;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用作燃烧载体的承载板以及用于拨动承载板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进的搅拨部;所述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位于输送焚烧平台输入端且用于挤压和推送物料进入输送焚烧平台处的推送部,推送部与主燃烧室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该回风排潮腔道形成连接主燃烧室内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外部引风机。 所述搅拨部为搅拨叶轮,搅拨部包括轮轴以及平行于轮轴轴线布置的多个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以轮轴轴线轴对称环绕均布以构成搅拨部的鼠笼状构造,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以端板固接,搅拨部还包括构成工作部的轮叶片,所述轮叶片为具备轮叶的环状构造且该轮叶片套设固接于鼠笼状构造的直管部上;其轮轴位于输送焚烧平台下方且其轮轴轴线平行承载板板面设置,其轮叶片的一部分通过承载板板面上的预留孔隙伸出至承载板板面以上,搅拨部的转动路径与承载板板面上的预留孔隙间处于避让位置。 所述送风组件的出风口位于回风排潮腔道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载板板面下方处;送风组件出风路径由下而上的指向承载板布置。 所述承载板呈输入端高而输出端低的倾斜板面状布置;承载板由其输入端向其输出端划分为排潮段、燃烧段、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其中燃烧段、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上布置有贯穿板体的通风孔,承载板的排潮段构成上述回风排潮腔道的内腔运料面,燃烧段构成焚烧物料的主燃烧面,燃尽段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阶梯状布置,物料由燃烧段焚烧,再经由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后排出主燃烧室;搅拨部位于燃烧段下方处且与其配合布置。 所述承载板布置于主燃烧室底面上方处,主燃烧室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载板输入端处高而临近承载板输出端处低的斜面结构;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与主燃烧室底面低端间固接布置,输送焚烧平台的灰烬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积灰单元,积灰单元呈上大下小的细长漏斗状构造,积灰单元入口衔接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其出口与外部灰渣输送单元间衔接布置。 所述积灰单元在其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拨动辊。 所述主燃烧室底面的临近与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配合端处开设有回料漏斗,所述回料漏斗的进料端口与主燃烧室底面板面间顺延衔接布置,回料漏斗的出料端连通主燃烧室的输送焚烧平台处。 所述回料漏斗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拨动辊。 所述推送部由一对相互配合的直齿轮状的上、下压辊构成,上、下压辊轴线所构成平面呈铅垂状布置且各轴线与承载板所在各工作面平行设置;推送部的挤压间隙与物料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回风排潮腔道的物料输入端处。 所述烟道整体呈“L”型布局,包括立式主烟道和一端与立式主烟道下端出口间衔接设置的横向副烟道,通风管路构成主烟道进风口 ;所述烟道内布置有用于吸收及利用主燃烧室热量的热能利用组件,热能利用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通的用于储水加热的水冷壁以及用于加热水冷壁排出热气的加热器;加热器位于横向副烟道进口处,水冷壁设置于横向副烟道中部;烟道处还布置用于引出加热后的热干蒸汽的蒸汽出口 ;烟道外壁处布置蒸汽包,蒸汽包一端连通水冷壁,另一端与加热器连通布置;立式主烟道及横向副烟道)下方处均设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漏斗;所述排灰漏斗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三拨动辊。 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 I)、通过以输送焚烧平台作为承载主体,一方面确保了生物质燃料在主燃烧室内的具备一个可持续燃烧的燃烧平台;而更重要的是,输送焚烧平台所具备的持续传输特性,保证了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10)、向主燃烧室(10)内供风的送风组件(20)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10)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10)与烟道间以布置于其上方处的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10)内设置有用于焚烧输送物料的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的一端构成物料输入端,另一端构成物料焚烧后的灰烬出口端;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用作燃烧载体的承载板(11)以及用于拨动承载板(11)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进的搅拨部(12);所述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位于输送焚烧平台输入端且用于挤压和推送物料进入输送焚烧平台处的推送部(30),推送部(30)与主燃烧室(10)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a),该回风排潮腔道(a)形成连接主燃烧室(10)内腔和推送部(30)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a)的位于推送部(30)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b),出风口(b)连通外部引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平,韩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登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