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盘和带盘分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52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装分解带盘及分解器,该带盘把电子元件等收容于在带上所形成的收容部中并卷取该带,为便于带盘的回送、收容,可被组装、分解。它是把托盘1A、1B接合于盘轴5的两侧。此时利用挠性板6、6的弹性,使设在盘轴5上的挠性板6、6的端部所设置的爪片71、72,接合固定于设在托盘1A、1B上的止动孔11、11、…。当其分解时,与前述相反使挠性板6、6变形,使挠性板6、6解脱止动孔11、11、…与爪片71、72的接合,借此使托盘1A、1B与盘轴5分离。在此一分解时,使用带有键棒91、91、…的分解器9。(*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装分解带盘和分解器。在收容、运送半导体晶片等电子元件之际,在塑料带等上形成凹处,把电子元件收容在那里,用表面带覆盖其上,然后把塑料带等卷绕于带盘,这种现有技术在实施着。例如,日本技术公开昭和59-64851号公报、技术公开昭和61-44969号公报等中公开了。此外,在形成带盘之际,使两个托盘相对峙、使在其中央突出的凸台部对接、粘合的构成,也见于技术公开昭和59-33867号公报。此外,作为在卷取盘轴上设导电层以便防止带静电者,在日本技术公开昭和60-137760号公报、日本技术公开昭和62-147657号公报中描述。可是,在制造该带盘之际,分别形成盘轴即卷筒部和托盘部,把它们组合起来装组固定。此时,盘轴与托盘的粘合很费工夫。作为其解决办法,在前述日本技术公开昭和59-33867号公报中,提出了使构成盘轴的突出部从两个托盘突出,使该突出部彼此对接粘合的带盘。虽然这些作为零件数为2,但是粘合位置不在特定部位,难以形成笔直的盘轴,进而粘接有必要用粘接剂、焊接机等来进行,极其费事。于是,本申请人提出了仅靠把两个零件插合就能容易地形成,同时用导电性材料整体地形成整个盘轴和托盘,借此组装构成简单,不需要其他粘接等工序,可以短时间组装,零件数为2,所以可以极其廉价地提供的构成。(参照日本技术公开平成4-20855号公报、日本技术公开平成4-20856号公报。)然而,近来大量地使用电子元件,产生了现有技术的、大量地收容、运送电子元件的需要,现有技术的带盘已经不能适应了。对于此一大量收容的带盘,需要现有技术所没有的大直径带盘。然而因为收容大容量,故必须形成得强固到现有技术的组装式不能适应的程度。然而因为大直径的带盘制造成本也高,故有必须反复使用若干次。于是,成问题的是使用后的空带盘的运送。因为是大直径,很占地方,故虽然很轻但运送成本很高。大直径的带盘,构成零件、结合零件都需要强度,由于如果不牢固地接合则不能保护卷绕收容在带盘中的晶片等电子元件,所以虽然有必要把用来接合的构成弄成很牢固,但是因为牢固的接合难以分解,故组装容易而且分解简单的构成是难以两全其美的。再者,如果构成两个零件,则在形成大直径、大容量的场合,零件变成体积大,即使分解也难以减小体积。于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一种具有在使用时能大量地收容、充分地保护晶片等电子元件的强度和尺寸,在使用后能简单地分解而减小体积以便于搬运,而且组装也可以极其简单地进行的组装分解带盘;第1其特征在于,在由两个托盘和盘轴所组成的带盘中,在盘轴的内侧端形成挠性板,使爪片附设在其两侧,在盘轴的两侧端接触、推压托盘,借此靠挠性板的压力使爪片接合于在托盘上所形成的止动部,从而形成带盘,另一方面,从托盘外侧沿爪片的脱离接合方向推压挠性板,能使爪片自如地脱离;第2其特征在于,在由两个托盘和盘轴所组成的带盘中,在盘轴上形成挠性板,使爪片附设在其两侧,在盘轴的两侧端接触托盘,靠挠性板的弹性使爪片接合于在托盘上所形成的止动部,从而形成带盘,另一方面,能自如地把沿爪片的脱离接合方向推压挠性板的键棒插过设在托盘上的通孔;第3其特征在于,与设在托盘上的通孔相对应,使推压挠性板的键棒在把持部上或设在把持部上的板体上直立;第4其特征在于,使与设在托盘上的通孔相对应的键棒在把持部上或设在把持部上的板体上直立,同时自如地穿过把持部地设置前端带有与盘轴的中心筒相对应的接触片的推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托盘表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所截取的纵剖侧视图。图4是盘轴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B-B线所截取的纵剖视图。图6是图4的透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的C-C线所截取的纵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器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仰视图。图11是图9的使用状态的透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仰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说明图。图15是局部组装状态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图16是局部组装状态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下面,就图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1是托盘,托盘1A、托盘1B是表里两个同样形状,使用合成树脂,例如聚苯乙烯制成大体上平板状。特别是在对于电子元件用,必须具有导电性的场合,虽然一般使用混入碳黑等的,但是也可以混入碳纤维、石墨、钛纤维等。此外,也可以由ABS等永久防止带电的材料制成。其形成,虽然既具有强度又能减轻重量地设有空处2、2、…,或者制成连接肋那样的形状,但是通常内侧面弄成大体上平面状。3是盘轴5的接合部,在托盘1的内侧中央部突出设置成盘轴5的圆筒体51以适当的高度插装。4是插过孔,可以在托盘1的中央形成圆形或在圆形上形成突起的形状,或形成方形等想要的形状。5是盘轴,由圆筒体51形成外侧,在中心形成与前述插过孔4相对应的中心筒52,由附设的肋53、53、…,进而由根据需要设置的板肋54把两者间固定。肋53有的也由纵肋531和横肋532形成十字形。55、55、…是中空部,在肋53与板肋54与圆筒体51间形成。此外,在圆筒体51上,设置圆筒体51可以收缩的适当的缺口部511,进而,在与该缺口部511邻接的板肋54上设置缺口541。6、6是挠性板,从纵肋531向中空部55伸出,在其前端两侧上突出设置爪7、7。该挠性板6、6虽然沿与纵肋531垂直方向左右展宽地向形成的中空部55、55中伸出,但是当然也可以从圆筒体51伸出。(图7)挠性板6、6可以在纵肋531上下两侧4个部位沿与其垂直方向伸出,上下挠性板6、6可以沿平行方向形成。因而挠性板6、6,以朝纵肋531的固定部535或朝圆筒体51的固定部536为基点,在其前端可以多少上下变形。此外,从圆筒体51伸出的近似L字形的挠性板6,可以变形更大地形成。设在一个挠性板6上的爪片71、72,一起朝同一侧面,图中的同一外侧面突出,交替地设置在表里位置。如果表侧,即表托盘1A所接合的盘轴5一侧的爪片71处于挠性板的前端,则里托盘1B所接合的盘轴5的一侧的爪片72设置在从挠性板6的前端向内侧退让一个爪宽之处。爪片71和爪片72,虽然其设置位置不同,但是即使在同一部位也没有问题。此外,分别在夹着纵肋531设置的挠性板61、62的同一侧,把爪片71设在一方,把爪片72设在另一方是方便的。爪片71和爪片72的止动面711、721,与圆筒体51的两个侧缘等高地形成是方便的。在各挠性板6上,在爪片71和爪片72的突出方向一侧突出形成推压突起65是方便的。该推压突起65可以在挠性板6的宽度方向大体上中间处形成,也可以在中央多少变高地倾斜形成。在托盘1上,当把托盘1和盘轴5接合之际,使爪片71、爪片72所接合的止动部11、11、11、11横跨爪片71、爪片72所移动的空间贯穿设置。可以在该止动部11上,使与爪片71、爪片72的止动面711、721相接合的止动面111形成在止动部11的内侧面,即托盘1的内侧面,或从它们向内侧突出121地形成。但是,该突出121有必要设置在不与盘轴5的圆筒体51相接触的位置。这些具有当爪片71、爪片72与止动部11接合之际,爪片71、爪片72的头顶部不在托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分解带盘,其特征在于,在由两个托盘和盘轴所组成的带盘中,在盘轴上形成挠性板,使爪片附设在其两侧,在盘轴的两侧端接触、推压托盘,借此靠挠性板的弹性使爪片接合于在托盘上所形成的止动部,从而形成带盘,另一方面,从托盘外侧沿爪片的脱离接合方向推压挠性板,能使爪片自如地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风间均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树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