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电机和震动上料盘,震动上料盘呈上方敞口的圆柱状,且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处设置有螺旋向上的导向槽;导向槽为固定设置于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螺旋板状结构与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夹持而成,螺旋板状结构的外侧固定连接于震动上料盘内侧壁,且螺旋板状结构的上侧面与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呈锐角;螺旋板状结构远离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内侧上缘高于位于导向槽内的一圆柱形工件的圆心,且低于导向槽内两圆柱形工件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的1/3圆心。螺旋板状结构的内侧上缘低于导向槽内两圆柱形工件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的1/3圆心,以保证导向槽内不会同时稳定存在两个圆柱形工件,从而保证上料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震动上料装置依靠震动电机驱动震动上料盘实现上料,其结构简单且上料效率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上料设备,普遍应用于小型零部件譬如螺钉、开关等的上料。震动上料装置依靠双排螺旋上料轨道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和限位螺钉或开关等小型零部件的上料导槽。而对于圆柱形工件,由于其尺寸较长且周侧圆滑,并不适用震动上料装置,而目前采用的其他上料装置的上料效率和上料准确度亦不理想。基于该现况,亟需一种能够对圆柱形工件进行震动上料的震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圆柱形工件进行震动上料的震动上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电机和设置于所述震动电机上方的震动上料盘,所述震动上料盘呈空心圆柱状,且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处设置有螺旋向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固定设置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螺旋板状结构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夹持而成,所述螺旋板状结构的外侧固定连接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且所述螺旋板状结构的上侧面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呈锐角;所述螺旋板状结构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内侧上缘高于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两所述圆柱形工件中靠近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的一者的圆心,且低于所述导向槽内两所述圆柱形工件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竖直方向上的1/3直径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并非采用双排螺旋上料轨道,而是于震动上料盘内侧壁固定设置一螺旋板状结构,该螺旋板状结构与震动上料盘内侧壁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导向槽。通过将震动上料盘的内径设置得待上料的圆柱形工件的长度大数倍,假设导向槽内一时并排设有两个圆柱形工件,两圆柱形工件中的一者靠近震动上料盘内侧壁,两圆柱形工件中的另一者远离震动上料盘内侧壁并靠近螺旋板状结构的内侧,则该处螺旋板状结构的内侧上缘高度,相对于两圆柱形工件中靠近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一者的圆心来得高,以使得该圆柱形工件得以稳定地置于导向槽内,且该处螺旋板状结构的内侧上缘高度,相对于两圆柱形工件中远离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一者竖直方向上的1/3直径处来得低,从而使得该圆柱形工件重心不稳,在震动电机的震动作用下,随时跌落,从而使得导向槽内不会同时稳定存在两个圆柱形工件,从而保证上料的准确性。较佳的,所述螺旋板状结构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一侧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一圆柱形工件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一侧外壁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较佳的,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两圆柱形工件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的一者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一侧外壁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较佳的,所述螺旋板状结构的上侧面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5° -65° 之间。 较佳的,所述震动上料盘的上方呈敞口状。较佳的,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径与所述圆柱形工件的长度之比大于4:1 ;震动上料盘的内径相对圆柱形工件的长度大的比较多,使得位于导向槽内的圆柱形工件所占弧形边的弧度小于15°,比较接近直线状,使得圆柱形工件与螺旋状的导向槽之间适配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电机100和设置于震动电机100上方的震动上料盘200,震动上料盘200呈上方敞口的圆柱状,且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处设置有螺旋向上的导向槽400 ;导向槽400为固定设置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螺旋板状结构300与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之间夹持而成,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外侧固定连接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且螺旋板状结构300的上侧面与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之间呈锐角;螺旋板状结构300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内侧上缘高于位于导向槽400内两圆柱形工件G中靠近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的一者的圆心,且低于导向槽400内两圆柱形工件G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竖直方向上的1/3直径处。结合图2和图3所示,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震动上料盘200呈空心的圆柱状,且震动上料盘200的上方呈敞口状。用户可以方便地经由震动上料盘200的上方开口将圆柱形工件G批量上料至震动上料盘200。螺旋板状结构300固定连接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应当理解的,螺旋板状结构300远离螺心线的外侧固定连接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螺旋板状结构300靠近螺心线的内侧呈悬空,且对于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切面而言,螺旋板状结构300远离螺心线的外侧靠近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螺旋板状结构300靠近螺心线的内侧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结合图2和图3所示,对于螺旋板状结构300的上侧面与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之间呈锐角,从而使得螺旋板状结构300与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能够容置圆柱形工件G的导向槽400。为使得导向槽400内能够方便地且稳定地仅容置有一个圆柱形工件G,对螺旋板状结构300的高度进行限定:螺旋板状结构300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内侧上缘高于位于导向槽400内的一圆柱形工件G的圆心,且低于导向槽400内两圆柱形工件G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的1/3圆心。同时亦对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宽度进行限定:螺旋板状结构300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一侧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位于导向槽400内的一圆柱形工件G远离震动上料盘200 —侧外壁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较佳的,位于导向槽400内的两圆柱形工件G远离震动上料盘200的一者远离震动上料盘200 —侧外壁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较佳的,螺旋板状结构300的上侧面与震动上料盘200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5° -65° 之间。震动上料盘200的内径与圆柱形工件G的长度之比大于4:1 ;震动上料盘200的内径相对圆柱形工件G的长度大的比较多,使得位于导向槽400内的圆柱形工件G所占弧形边的弧度小于15°,比较接近直线状,使得圆柱形工件G与螺旋状的导向槽400之间适配较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并非采用双排螺旋上料轨道,而是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固定设置一螺旋板状结构300,该螺旋板状结构300与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导向槽400。通过将震动上料盘200的内径设置得待上料的圆柱形工件G的长度大数倍,假设导向槽400内一时并排设有两个圆柱形工件G,两圆柱型工件G中的一者靠近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两圆柱型工件G中的另一者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并靠近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内侧,则该处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内侧上缘高度,相对于两圆柱型工件G中靠近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的一者的圆心来得高,以使得该圆柱型工件G得以稳定地置于导向槽400内,且该处螺旋板状结构300的内侧上缘高度,相对于两圆柱型工件G中远离震动上料盘200内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形工件震动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电机和设置于所述震动电机上方的震动上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上料盘呈空心圆柱状,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处设置有螺旋向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固定设置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螺旋板状结构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夹持而成,所述螺旋板状结构的外侧固定连接于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且所述螺旋板状结构的上侧面与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之间呈锐角;所述螺旋板状结构远离所述震动上料盘内侧壁的内侧上缘高于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两所述圆柱形工件中靠近所述震动上料盘的内侧壁的一者的圆心,且低于所述导向槽内两所述圆柱形工件中靠近内侧的一者的竖直方向上的1/3直径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浩阳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