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段二段交替轮换的二段式反渗透膜堆结构,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膜堆单元的进水端并联有进水阀和反向浓水阀,进水阀与进水母管连接,反向浓水阀与浓水母管连接,膜堆单元的浓水端并联有反向进水阀和浓水阀,膜堆单元的产水端与产水母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反渗透系统膜壳内不同位置的膜元件产水不均衡、需要频繁化学清洗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轮流变换二段单元随即也变换进水方向,及时物理冲洗,消除了膜壳内不同位置的膜元件产水量不均衡的弊端,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降低化学清洗频率,减少化学药剂消耗,保护了环境。可实现自动控制,自由调整运行时间,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反渗透膜法技术的日趋成熟,反渗透膜法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现有技术中大型单级反渗透系统一般设为两段式,反渗透系统只取用产出的淡水,产品水回收率一般为75%,将25%的浓水直接排入污水水处理系统,还有的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进入城市污水厂。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费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498193U,授权公告日2014年3月26日,名称为“单级反渗透节水系统”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单级反渗透节水系统。它包括二段式反渗透系统和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进水管路、超低压膜系统、浓水管路、产品水管路、浓水池和产品水池;进水管路一端与二段式反渗透系统的浓水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超低压膜系统的入水口相连通;浓水管路的一端与超低压膜系统的浓水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浓水池相连通;产品水管路的一端与超低压膜系统的产品水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产品水池相连通;第三段反渗透系统还包括阻垢剂投加装置,阻垢剂投加装置设置在进水管路上;阻垢剂投加装置包括阻垢剂加药栗、阻垢剂加药箱和阻垢剂搅拌器,阻垢剂搅拌器和阻垢剂加药栗固定在阻垢剂加药箱上,阻垢剂搅拌器用于将阻垢剂加药箱中的药剂稀释均匀,阻垢剂加药栗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通,阻垢剂加药栗用于将阻垢剂加药箱中的药剂加压后注入进水管路;第三段反渗透系统还包括PH值调节剂投加装置,PH值调节剂投加装置设置在进水管路上,PH值调节剂投加装置包括加酸计量栗和加酸计量箱,加酸计量栗固定在加酸计量箱上,加酸计量栗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与进水管路相连通,用于将加酸计量箱中的PH值调节药剂加压后注入进水管路。该结构实质是一个二段式反渗透系统,系统设计回收率不高。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主意作用化学清洗,清洗物处理复杂,系统运行成本较高,而且增加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反渗透系统膜壳内前端膜元件产水量大、后端膜元件产水量小、膜壳内不同位置的膜元件产水量不均衡、不能及时进行物理冲洗,膜冲洗效果不彻底,反渗透膜需要频繁化学清洗、系统维护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轮流变换二段单元,随即也变换进水方向,降低膜污染,提高回收率、降低运行成本的二段式反渗透膜堆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段二段交替轮换的二段式反渗透膜堆结构,它包括膜堆单元,膜堆单元连接有进水母管、浓水母管和产水母管,膜堆单元的进水端并联有进水阀和反向浓水阀,进水阀与进水母管连接,反向浓水阀与浓水母管连接,膜堆单元的浓水端并联有反向进水阀和浓水阀,膜堆单元的产水端与产水母管连通。轮流变换一段二段单元,随即也变换进水方向,及时进行物理冲洗,消除了膜壳内前端膜元件产水量大、后端膜元件产水量小、膜壳内不同位置的膜元件产水量不均衡的弊端,提高反渗透系统设计回收率,降低化学清洗频率,减少化学药剂消耗,保护了环境。作为优选,浓水阀连接有二段增压栗,二段增压栗出水端与反向进水阀连接;提升二段进水水压,有利于进行物理冲洗。作为优选,进水阀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目前二段式反渗透膜堆进水均采用同一方向的常规设计模式,轮流变换一段二段单元,随即也变换进水方向,及时进行物理冲洗,消除了膜壳内前端膜元件产水量大、后端膜元件产水量小、膜壳内不同位置的膜元件产水量不均衡的弊端,提高反渗透系统设计回收率。降低化学清洗频率,减少化学药剂消耗,保护了环境。顺序变换和运行时间可实现自动控制,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连接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又一种连接示意图。图中:1_进水栗;2_进水阀;3_反向浓水阀;4_膜堆单元;5_反向进水阀;6-浓水阀;7_ 二段增压栗;41_反渗透膜壳;42_进水母管;43_浓水母管;44_产水母管;71_栗后连接管;72_栗前连接管;411_进水支管;412_浓水支管;413_产水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一段二段交替轮换的二段式反渗透膜堆结构,它包括膜堆单元4。膜堆单元4连接有进水母管42、浓水母管43和产水母管44。膜堆单元4有若干组,图中用A组、B组……N组表示。每组膜堆单元4由若干支反渗透膜壳41组成。反渗透膜壳41内设有反渗透膜。膜堆单元4的数量、反渗透膜壳41内反渗透膜的数量取决于反渗透系统设计的产水能力。每组膜堆单元4的进水端、浓水端和产水端分别连接有进水支管411、浓水支管412和产水支管413。每个反渗透膜壳41的进水端、浓水端和产水端分别与进水支管411、浓水支管412和产水支管413连通。膜堆单元4的进水端并联有进水阀2和反向浓水阀3。进水支管411的进口连接有进水支管三通。进水支管三通的第一口与进水阀2的出水端连接、第二口与进水支管411连通、第三口与反向浓水阀3的进水端连接。进水阀2的进水端与进水母管42连接,进水母管42的前端连接有进水栗1。进水栗1的进水端连接有膜堆预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反向浓水阀3的出水端与浓水母管43连接。浓水母管43的后端连接有浓水后续处理单元(图中未示)。膜堆单元4的浓水端并联有反向进水阀5和浓水阀6。浓水支管412的出口连接一个浓水支管三通。浓水支管三通的第一口与浓水阀6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口与浓水支管412连通、第三口与反向进水阀5出水端连接。浓水阀6连接有二段增压栗7。二段增压栗7的进水端连接有栗前连接管72。每个浓水阀6的出水端与栗前连接管72连通。二段增压栗7出水端连接有栗后连接管71。每个反向进水阀5的进水端与栗后连接管71连通。膜堆单元4的产水端与产水母管44连通。每个产水支管413与产水母管44连通。产水母管44连接有产水箱(图中未示)。图中,当A组膜堆单元4作为二段反渗透膜堆。膜堆预处理单元(图中未示)的产水通过进水栗1提升压力后,通过进水母管42、进水阀2、进水支管411,进入除A组以外的各组膜堆单元4。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产水经过产水支管413、产水母管44,进入产水箱(图中未示)。浓水经过浓水支管412、浓水阀6、栗前连接管72、由二段增压栗7增压、再经过栗后连接管71、与A组膜堆单元4连接的反向进水阀5、与A组膜堆单元4连接的浓水支管412,进入A组的膜堆单元4。经过A组膜堆单元4的渗透膜处理后,浓水经过A组膜堆单元4的进水支管411、与A组膜堆单元4的进水支管411连接的反向浓水阀3、浓水母管43,排出到浓水后续处理单元(图中未示)。此时,除与A组膜堆单元4连接的阀门外,进水阀2、浓水阀6处于打开状态;反向浓水阀3、反向进水阀5处于关闭状态。与A组膜堆单元4连接的阀门,反向进水阀5、反向浓水阀3处于打开状态;进水阀2、浓水阀6处于关闭状态。图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如图2所示,当换到B组膜堆单元4作为二段反渗透膜堆,A组膜堆单元4换回到一段反渗透膜堆。膜堆预处理单元(图中未示)的产水通过进水栗1提升压力后,通过进水母管42、进水阀2、进水支管411,进入除B组以外的各组膜堆单元4。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段二段交替轮换的二段式反渗透膜堆结构,它包括膜堆单元(4),膜堆单元(4)连接有进水母管(42)、浓水母管(43)和产水母管(44),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堆单元(4)的进水端并联有进水阀(2)和反向浓水阀(3),进水阀(2)与进水母管(42)连接,反向浓水阀(3)与浓水母管(43)连接,所述膜堆单元(4)的浓水端并联有反向进水阀(5)和浓水阀(6),所述膜堆单元(4)的产水端与产水母管(4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天青,张立峰,杨炜,郑守伟,陈林辉,卢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司迈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