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833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包括:间隔立设于基坑周边的支护桩,相邻的两个支护桩之间设有连接件;通过传力构件连接于支护桩内侧的腰梁;连接于腰梁内侧的支撑梁组件,支撑梁组件包括分别设于腰梁内侧的相邻两角的一对斜支撑梁以及连接于一对斜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梁;以及设于支撑梁组件内的格构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斜向传力结构将内支撑的斜向传力分解到周边的支护桩体上,基坑支护稳定可靠,从而确保基坑内支撑支护体系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地下空间结构的发展,基坑支护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基坑周边各种工况的不同,各种基坑组合形式愈来愈多,其中粧锚支护形式与部分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的组合结构广泛使用,内支撑结构如何有效传力斜向支撑力是组合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节点,确保节点传力明确,支护结构安全可靠,对于支护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环形内支撑要求基坑周边是封闭的,这样才能保证竖向支护结构传给环形内支撑的力在整个圆环上是比较均衡的;同时,基坑四周竖向支护结构传来的水平荷载,能通过环形内支撑进行平衡,以保证基坑各边的水平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基坑四周有一侧不封闭的情况下采用环形内支撑,基坑另三侧支护结构传来的水平荷载将使环形内支撑向基坑不封闭的一侧位移,基坑这三侧的竖向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难以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起不到深基坑内支撑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体系难以形成稳定的传力形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包括:间隔立设于基坑周边的支护粧,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粧之间设有连接件;通过传力构件连接于所述支护粧内侧的腰梁;连接于所述腰梁内侧的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腰梁内侧的相邻两角的一对斜支撑梁以及连接于所述一对斜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梁;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梁组件内的格构柱。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腰梁为钢筋混凝土腰梁。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构件包括:斜向连接于所述支护粧和所述腰梁的第一钢筋;以及横向连接于所述支护粧和所述腰梁的第二钢筋。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支撑梁和所述连接梁均包括:多个横梁、纵向连接于所述多个横梁的多个纵梁以及斜向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的斜梁,所述横梁、纵梁以及斜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格构柱立设于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斜梁的相交处。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格构柱包括设于所述基坑内的混凝土粧以及插设于所述混凝土粧的角钢柱。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一种斜向传力结构将内支撑的斜向传力分解到周边的支护粧体上,有效的解决了“半环形”非闭合内支撑的水平方向力的传递问题,为基坑粧锚支护与内支撑支护组合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力节点做法,达到支撑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基坑支护稳定可靠,从而确保基坑内支撑支护体系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传力构件的节点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传力构件的节点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坑为矩形,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是不封闭的。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包括:支护粧1、腰梁2、支撑梁组件3、格构柱4、连接件5以及传力构件6,其中支护粧1间隔立设于基坑的周边,相邻的两个支护粧1之间设有连接件5,腰梁2沿着支护粧1设于基坑内,传力构件6连接于支护粧1和腰梁2,支撑梁组件3连接于腰梁2的内侧,格构柱4设于支撑梁组件3内。参阅图3,显示了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支护粧1间隔立设于基坑的周边,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支护粧1之间的土体挖除,连接件5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护粧1,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支护粧1连接起来,连接件5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两根钢筋横向均匀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护粧1,但并不以此为限,钢筋的数目、长度、直径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腰梁2沿着支护粧1设于基坑内,腰梁2形成半封闭的矩形框,腰梁2为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2与支护粧1通过传力构件6紧密连接,将支护粧1与腰梁2形成整体,便于传力。传力构件6包括:第一钢筋60和第二钢筋61,其中第一钢筋60斜向连接于支护粧1的上部和位于下部的腰梁2,第二钢筋61横向连接于支护粧1和腰梁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护粧1中设两根第一钢筋60,相邻的两个支护粧1之间同样设第一钢筋60,连接于连接件5和腰梁2。多根第二钢筋61与腰梁2绑扎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钢筋的数目、长度、直径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支撑梁组件3连接于腰梁2的内侧,支撑梁组件3包括一对分别设于腰梁2内侧的相邻两角的斜支撑梁30以及连接于一对斜支撑梁30之间的连接梁31,支撑梁组件3形成半环形结构;斜支撑梁30和连接梁31均包括:多个横梁300、多个纵梁301以及斜梁302,其中纵梁301纵向连接于多个横梁300,斜梁302斜向连接于横梁300和纵梁301之间,形成桁架结构。横梁300、纵梁301以及斜梁302均为用钢筋绑扎成框形的骨架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斜支撑梁30为三角形,连接梁31为梯形。格构柱4立设于横梁300、纵梁301以及斜梁302的相交处,格构柱4包括混凝土粧以及角钢柱,其中混凝土粧设于基坑内,角钢柱插设于混凝土粧上,形成一体,角钢柱由多个角钢连接形成。格构柱4起到竖向支撑的作用。下面对本技术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的施工方法作说明:沿着基坑的周边施工间隔的支护粧1,并用连接件5将支护粧1连接起来;在基坑内施工间隔的格构柱4,格构柱4的混凝土粧40直接从地面打到基底土以下,角钢柱41直接插入混凝土粧40内3.5m,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粧40和角钢柱41整体形成竖向的格构柱4,格构柱4和支护粧1 一起形成竖向支撑体系,起到竖向支撑的作用;在支护粧1和格构柱4施工完毕后,在基坑内开挖土方,利用土体作为底模,采用木模板作为侧模,沿着支护粧1绑扎腰梁2的钢筋,形成在基坑内形成半圈截面为矩形的腰梁2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形成腰梁2 ;在支护粧1和腰梁2之间施工连接件5和传力构件6,连接件5用于将腰梁2与支护粧1侧面有效连接,传力构件6用于连接支护粧1和腰梁2,使得支护粧1和腰梁2连接成一整体;在腰梁2的内侧施工与腰梁2相连接的支撑梁组件3,利用土体作为底模,采用木模板作为侧模,沿着腰梁2绑扎支撑梁组件3的钢筋,包括绑扎一对分别设于腰梁2内侧的相邻两角的三角支撑30的钢筋以及连接于一对斜支撑梁30之间的连接梁31的钢筋,钢筋绑扎完毕后用汽车栗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梁组件3,支撑梁组件3连接形成半环形结构,支撑梁组件3与格构柱4连成整体。随着土方的开挖,四周土体向基坑内产生土体压力,支撑梁组件3左右对称设置传递抵消东西两侧的土体压力,北侧的土体压力通过北侧支护粧1传递给北侧的腰梁2,同时由于南侧没有对称设置的支撑体系,因此北侧土体压力传递的水平力需要通过东西两侧的腰梁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内支撑斜向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立设于基坑周边的支护桩,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桩之间设有连接件;通过传力构件连接于所述支护桩内侧的腰梁;连接于所述腰梁内侧的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腰梁内侧的相邻两角的一对斜支撑梁以及连接于所述一对斜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梁;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梁组件内的格构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浩焦程浩王宝德樊继良李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