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644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所述碳纤维无缝钓竿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轴向连接层和逆时针螺旋层,所述顺时针螺旋层和逆时针螺旋层由碳纤维带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由若干层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纤维无缝钓竿通过碳纤维两次相反方向的缠绕,得到无缝碳纤维管,使得在使用相同量的原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要比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高;或者在相同的牢固度标准的前提下,原材料的使用量比现有技术原材料的使用量少,从而减轻钓竿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钓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钓鱼竿生产工艺采用的是卷管式成型工艺。卷管式成型工艺,指的是一种把材料的一个边粘合在圆柱形模具,通过上、下模板的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带动圆柱形模具滚动,从而使材料卷在圆柱形模具上,形成管状工件。通过卷管成型工艺生产,虽然生产的速度快,但是生产出来的钓竿在内壁与外壁的平行方向有非常明显的成型接口痕迹;钓竿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力达到钓竿的承受极限时,钓竿上的成型接口成为外力的突破口,从而造成钓竿的断裂和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钓竿的牢固度的碳纤维无缝钓竿。( 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轴向连接层和逆时针螺旋层,所述顺时针螺旋层和逆时针螺旋层由碳纤维带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由若干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材料组成。进一步,所述顺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宽度与螺距相等,所述逆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宽度与螺距相等。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圆柱形模具的外径粗细挑选合适宽度的碳纤维带,使用缠带设备,使碳纤维带与圆柱形模具母线方向形成夹角,通过圆柱形模具的同心圆转动,带动碳纤维带无缝隙、无重叠均匀的缠绕在圆柱形模具上,缠绕时圆柱形模具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得到第一碳纤维工件;2)把裁切好的碳纤维材料沿圆柱形模具的母线方向粘贴在第一碳纤维工件上,把粘合好的碳纤维材料与圆柱形模具通过卷管设备进行卷管,得到第二碳纤维工件;3)根据圆柱形模具的外径粗细挑选合适宽度的碳纤维带,使碳纤维带与圆柱形模具的母线方向形成夹角,通过圆柱形模具的同心圆转动,带动碳纤维带无缝隙、无重叠均匀的缠绕在第二碳纤维工件上,缠绕时圆柱形模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得到第三碳纤维工件;4)使用缠带设备,把Β0ΡΡ带缠绕在第三碳纤维工件上,并把缠绕好Β0ΡΡ带的第三碳纤维工件放入固化炉进行烘烤、固化;5)使用抽芯设备把圆柱形模具从第三碳纤维工件内抽出,得到碳纤维无缝钓竿。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3)中碳纤维的宽度为3-7_。进一步,步骤2)中碳纤维材料的宽度为圆柱形模具横截面周长的整数倍mm。进一步,Β0ΡΡ带的缠绕间距控制在0.8-1.0mm之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碳纤维无缝钓竿在原有钓竿的生产工艺中融入一种碳纤维材料的缠绕技术,通过碳纤维两次相反方向的缠绕,得到无缝碳纤维管,使得在使用相同量的原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要比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高;或者在相同的牢固度标准的前提下,原材料的使用量比现有技术原材料的使用量少,从而减轻钓竿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碳纤维无缝钓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杆体,2为顺时针螺旋层,3为轴向连接层,4为逆时针螺旋层,5为碳纤维带,6为碳纤维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2、轴向连接层3和逆时针螺旋层4,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和逆时针螺旋层4由碳纤维带5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4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3由若干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材料6组成。其中,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上碳纤维带5的宽度与螺距相等,所述逆时针螺旋层4上碳纤维带5的宽度与螺距相等。这样,碳纤维带5无缝隙、无重叠均匀的缠绕在圆柱形模具上。以上碳纤维无缝钓竿的制造方法为: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圆柱形模具的外径粗细挑选合适宽度的碳纤维带5,使用缠带设备,使碳纤维带5与圆柱形模具母线方向形成夹角,通过圆柱形模具的同心圆转动,带动碳纤维带5无缝隙、无重叠均匀的缠绕在圆柱形模具上,缠绕时圆柱形模具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得到第一碳纤维工件;2)把裁切好的碳纤维材料6沿圆柱形模具的母线方向粘贴在第一碳纤维工件上,把粘合好的碳纤维材料6与圆柱形模具通过卷管设备进行卷管,得到第二碳纤维工件;3)根据圆柱形模具的外径粗细挑选合适宽度的碳纤维带5,使碳纤维带5与圆柱形模具的母线方向形成夹角,通过圆柱形模具的同心圆转动,带动碳纤维带5无缝隙、无重叠均匀的缠绕在第二碳纤维工件上,缠绕时圆柱形模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得到第三碳纤维工件;4)使用缠带设备,把Β0ΡΡ带缠绕在第三碳纤维工件上,并把缠绕好Β0ΡΡ带的第三碳纤维工件放入固化炉进行烘烤、固化;5)使用抽芯设备把圆柱形模具从第三碳纤维工件内抽出,得到碳纤维无缝钓竿。其中,步骤1)和步骤3)中碳纤维的宽度选择在3-7mm之间,步骤2)中碳纤维材料的宽度为圆柱形模具横截面周长的整数倍mm,Β0ΡΡ带的缠绕间距控制在0.8-1.0mm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原有钓竿的生产工艺中融入一种碳纤维材料的缠绕技术,通过碳纤维两次相反方向的缠绕,得到无缝碳纤维管,使得在使用相同量的原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要比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高;或者在相同的牢固度标准的前提下,原材料的使用量比现有技术原材料的使用量少,从而减轻钓竿的重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2)、轴向连接层(3)和逆时针螺旋层(4),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和逆时针螺旋层(4)由碳纤维带(5)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⑷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3)由若干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材料(6)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无缝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上碳纤维带(5)的宽度与其螺旋缠绕时的螺距相等,所述逆时针螺旋层(4)上碳纤维带(5)的宽度与其螺旋缠绕时的螺距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所述碳纤维无缝钓竿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轴向连接层和逆时针螺旋层,所述顺时针螺旋层和逆时针螺旋层由碳纤维带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上碳纤维带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由若干层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组成。本技术的碳纤维无缝钓竿通过碳纤维两次相反方向的缠绕,得到无缝碳纤维管,使得在使用相同量的原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要比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钓竿的牢固度高;或者在相同的牢固度标准的前提下,原材料的使用量比现有技术原材料的使用量少,从而减轻钓竿的重量。【IPC分类】B29C70/32【公开号】CN205044190【申请号】CN2015204040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无缝钓竿,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顺时针螺旋层(2)、轴向连接层(3)和逆时针螺旋层(4),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和逆时针螺旋层(4)由碳纤维带(5)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顺时针螺旋层(2)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与逆时针螺旋层(4)上碳纤维带(5)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轴向连接层(3)由若干沿轴向排列的碳纤维材料(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富士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