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成华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615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器,其采用的外管呈筒体;在所述外管的前端管内、并在活塞杆上,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端盖、与该前端盖弹性配合的密封圈;邻近所述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有排油槽、或排油凸筋;或,邻近所述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有排油孔,且所述密封圈适于将所述排油孔与外管内的阻尼油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与阻尼器外管非一体的后端盖,而是采用了一体式后端盖,导致阻尼器必出从前端口灌装。通过在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排油槽、或排油凸筋,或排油孔,解决了前端口灌装阻尼油的技术难题。活塞上采用筒形密封件替代传统的密封圈,具有耐冲击、自润滑和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
,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阻尼器,包括静音阻尼器,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201363385 (专利申请号:2009200370662,阻尼器的末端释放的几种方案,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101737446A (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09102640105)。中国专利文献CN204061697U公开的阻尼器包括:外管和设于该外管中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用于控制过流通道开度的0型密封圈或阀片;在使用过程中,活塞杆若遇到瞬间的轴向大冲击力,所述0型密封圈或阀片易发生损坏,导致阻尼器失效。另外,现有的阻尼器在生产时,一般是在外管内安装好活塞、活塞杆、前端盖等,然后将活塞拉至前端,并从外管的末端注入阻尼油,最后用后端盖封闭外管的后端口。活塞杆若遇到瞬间的轴向大冲击力,所述后端盖易发生松动而漏油,甚至脱离外管末端的情况。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阻尼器的使用寿命。综上,现有的阻尼器使用寿命较短,不耐冲击;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承受瞬间的轴向大冲击力的阻尼器,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较长、能够承受瞬间的轴向较大冲击力的阻尼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器,包括:呈筒体状的外管和设于该外管中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活塞,所述外管一次注塑成型(即:外管的末端在该外管一次注塑成型时封闭),或采用T形塞封闭该外管在一次注塑成型时于末端产生的工艺孔;在所述外管的前端管内、并在所述活塞杆上,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端盖、与该前端盖弹性配合的Y型密封圈;邻近所述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排油槽、或至少一条排油凸筋;或,邻近所述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且所述Y型密封圈适于将所述排油孔与外管内的阻尼油隔离,以密封外管内的阻尼油。具体实施时,所述前端盖适于封闭所述外管的前端,前端盖与Y型密封圈之间设有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复位弹簧和导向套。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活塞包括端面呈工字形的活塞本体,在该活塞本体的中部柱体上活动套设有筒形密封件,所述中部柱体上设有与活塞的前端面相通的过流通道,该过流通道的后端与筒形密封件的内腔相通。或,所述活塞包括端面呈工字形的活塞本体,在该活塞本体的中部柱体上活动套设有筒形密封件,筒形密封件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过流槽。采用筒形密封件替换现有技术中的0型密封圈,筒形密封件的柱面长度较大,相对于与0型密封圈,在遇到瞬间轴向较大冲击力时,仍然保持与所述外管的配合关系,不易损坏,确保了阻尼器的使用寿命。筒形密封件,优选ΡΟΜ等自润滑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于所述Υ型密封圈后侧设有斜槽,该斜槽的深度从前至后逐渐变浅。以形成可变过流通道,使得活塞杆在受力之初的阻尼力较小,随着活塞后移,阻尼力逐渐上升,即为阻尼力上升段,利于家具(尤其是抽屉滑轨或移门滑轮等)的使用安全,并降低家居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同时,避免在活塞杆受到瞬间较大轴向冲击力时,活塞上形成瞬间高压而对筒形密封件产生冲击,确保了筒形密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外管的内壁、于所述斜槽后侧的一段为阻尼力稳定段,该阻尼力稳定段与所述筒形密封件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阻尼力稳定段后侧的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筒形密封件小间隙配合,即构成阻尼力释放段,利于家具的使用(例如抽屉或移门的闭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取消了与阻尼器外管非一体的后端盖,而是采用了呈筒体的外管,即后端盖与外管一体(是在该外管一次注塑成型时,后端部与管体一体成型,或留有工艺孔(为了保证外管的同心度),并采用Τ形塞经焊接工艺封闭该工艺孔),该结构导致阻尼器的外管在灌装阻尼油时,必须从外管的前端口灌装。通过在外管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排油槽、或排油凸筋,或排油孔,解决了前端口灌装的技术难题。灌装时,将活塞通过活塞杆推至外管的后端,然后将外管的前端口垂直朝上固定,然后开始向外管内灌油,直至液位邻近外管的前端口时,停止灌油并塞入Υ型密封圈,此时外管内多余的油从所述排油槽、或排油凸筋与Υ型密圈封之间形成的孔隙、或所述排油孔排油,直至将密封圈移至预设位置,然后安装导向套,测试合格后再依次装入复位弹簧和前端盖,安装完毕。(2)本技术的活塞,采用筒形密封件替代传统的0型密封圈,具有耐冲击、自润滑和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制作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技术优势,下面借助于附图加以说明。在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的阻尼器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所述外管的具有排油槽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阻尼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所述外管的具有排油凸筋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阻尼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活塞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的阻尼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的活塞的端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件,2、活塞杆,3、前端盖,4、复位弹簧,5、导向套,6、排油槽、61、排油凸筋、62、排油孔,7、Υ型密封圈,8、斜槽,9、阻尼油,10、外管,11、活塞,12、过流通道,13、筒形密封件,14、后端盖,15、限位台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2,本实施例的阻尼器,包括:外管10和设于该外管10中的活塞杆2,活塞杆2上设有活塞11,所述外管10的末端在该外管一次注塑成型时封闭,或采用T形塞14封闭该外管10在一次注塑成型时于末端产生的工艺孔;在所述外管10的前端管内、并在所述活塞杆2上,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端盖3、与该前端盖3弹性配合的Y型密封圈7 ;邻近所述外管10前端的内壁上设有排油槽6、或排油凸筋61 (如图3至4)。T形塞14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焊接在外管10的末端外侧,也可以是在焊接在外管10的末端内侧。所述前端盖适于封闭所述外管10的前端,前端盖3与Y型密封圈7之间设有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上的复位弹簧4和导向套5。所述活塞11包括端面呈工字形的活塞本体,在该活塞本体的中部柱体上活动套设有筒形密封件13,所述中部柱体上设有与活塞11的前端面相通的过流通道12,该过流通道的后端与筒形密封件的内腔相通。采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包括:外管(10)和设于该外管(10)中的活塞杆(2),活塞杆(2)上设有活塞(11),在该外管(10)的前端管内、并在活塞杆(2)上,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端盖(3)、与该前端盖(3)弹性配合的Y型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呈筒体状;邻近所述外管(10)前端的内壁上设有排油槽(6)、或排油凸筋(61);或,邻近所述外管(10)前端的内壁上设有排油孔(62),且所述Y型密封圈(7)适于将所述排油孔(62)与外管内的阻尼油隔离,以密封外管内的阻尼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杜成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