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梅奇酵母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47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微生物新资源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的一种梅奇酵母菌及其应用。所述梅奇酵母菌菌株为QHL-23-1,分类命名为Metschnikowia sp.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0461。所述梅奇酵母菌从果实表面分离筛选得到,是一株新的梅奇酵母菌菌株,该梅奇酵母菌菌株及其代谢物对桃采后褐腐病及其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在所选择的植物病原真菌中,所述梅奇酵母菌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0mm以上,说明所述梅奇酵母菌具有稳定、高效的抗菌性能,可应用于防治上述病菌或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新资源及微生物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梅奇酵母菌及其 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桃园面积超过900万亩,是世界上桃有效种植面积第一大国;年产桃超过40 万吨,是世界上桃产量第一大国。北京桃产量位居国内前8名,仅北京平谷一地,桃种植面 积就达22万亩(1.47万公顷)之多;桃产业已成为平谷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一些桃子及相 关加工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日本等国家。2000年以来北京桃褐腐病大面积增加,且逐年加 重;其中2005年发病较重的桃园,桃果受害,大量脱落,采摘时未见显症的果实,在采摘2-3 天后,50%以上的果实因褐腐病侵染而腐烂,给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北京市 植保站桃褐腐病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各郊区县桃产区均有桃褐腐病发生,而且桃子在采后 的运输和贮藏期间发病率都在30%以上;这大大降低了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严重 影响了北京桃产业的发展。 应用杀菌剂防治采后病害是降低果品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应用于果实采后 病害防治的化学药剂主要为S02和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S0 2的广泛使用常常会带来 环境污染,而且在常距离运输和长期的果实贮藏中,其杀菌效果会随时间而迅速丧失;噻苯 咪唑虽然对果实采后真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病原细菌没有效果,而且其使用后 残效期较长,不易降解,会影响高端果品的对外出口;更重要的是,噻苯咪唑的大范围应用 容易使得一些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生物杀菌剂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有天然优势,避免了 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等问题,而且低毒、环保、持效,自然界生态兼容性较好,是化学 农药试剂应用最有前景的替代手段之一。 梅奇酵母菌属酵母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主要存在于含糖量较为丰富的果实 表面和花上,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之一。该菌生长速度快,营养简单,生 长力强。在作为生防菌应用方面,它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1)对环境的污染较少,不产生毒 素;2)不产生抗生素,对人类相对比较安全;3)相对于其他真菌而言,不产生致敏孢子;4) 所需营养比较简单;5)适合商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专利技术成功获得了 一株抑制桃采后褐腐病菌及桃采后褐腐病的梅奇酵母菌,经试 验验证,该酵母菌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l〇mm以上,说明所述梅奇酵母菌具有稳 定、高效的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新种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病原菌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上述梅奇酵母菌和/ 或其的代谢物。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病害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上述梅奇酵母菌和/或 其的代谢物。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菌株号为QHL-23-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 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 10461。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QHL-23-1 的 5. 8SrDNA、ITS1/ITS2 基因 序列,26SrDNA基因序列分别如SEQIDNo. 1和No. 2所示。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QHL-23-1的26SrDNA基因序列进化树分 析如图1所示。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从果实表面分离得到。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的形态学特征为:菌体营养细胞 呈球形,卵形或近球形,单边或多边出芽生殖;20°C下,在Yro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 48小时后,菌落为奶油状、乳白色不透明,扁平或圆形,边缘整齐,菌落无褶皱,如图2和图3 所示。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的生理生化特征:可进行葡萄糖 发酵,不可进行棉子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和海藻糖发酵;碳源同化方面:葡萄糖、 半乳糖、山梨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纤维二糖、木糖、核糖、松三糖、乙醇、葡萄糖醇、丙三 醇、甘露醇、核糖醇、水杨酸、氨基葡萄糖、柠檬酸、乳酸、十六烷和可溶性淀粉为阳性,菌粉、 甲醇、肌醇、蜜二糖、乳糖、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醇、赤藓糖醇、葡萄糖 醛酸为阴性。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QHL-23-1于pH4. 0-5. 5的培养基中 均可正常生长,在环境温度为4°C下生长势弱,在40°C以上不可生长;最佳适宜生长温度 为16-20°C,在不含维生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生长不形成类淀粉物质。所述梅奇酵母菌 (Metschnikowiasp.)QHL-23_l产生有机酸,这些都是生防菌的关键性生防指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梅奇酵母菌和/或其代谢物在抑制病原菌、制备病 原菌抑制剂,抑制病害、制备病害抑制剂中的应用。 上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的应用中,所述病原菌为桃采后 褐腐病菌;所述病害为桃采后褐腐病。 其中,所述桃米后褐腐病菌为Moniliniafructicola、Monilinialaxa或 Moniliniafructigena。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的代谢物可从梅奇酵母菌 (Metschnikowiasp.)QHL-23_l的发酵液中获得。 所述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_1的代谢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保 藏的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从PDA固体斜面接种2环至200ml的YPD液体 培养基中,于20°C-25°C,150-200rpm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24h-48h,得到梅奇酵母菌 (Metschnikowiasp.)QHL-23-1的发酵液;将培养好的发酵液,分装于50ml的离心管中,在 4°C和5000rpm条件下,离心5-10min,上清液即梅奇酵母菌代谢物; PDA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蒸馏水; YH)液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酵母提取物:1%,葡萄糖:2%,胰蛋白胨:2%,蒸 馏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获得的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 )QHL-23-1是一株 新的梅奇酵母菌菌株,它对桃采后褐腐病菌和桃采后褐腐病均具有抑制作用。在所选择的 植物病原真菌中,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0mm以上,说明所述梅奇酵母菌具有稳 定、高效的抗菌性能。所述的梅奇酵母菌及其代谢物可以在抑制桃褐腐病菌、制备桃褐腐病 菌制剂;抑制桃褐腐病害,制备桃褐腐病害制剂中应用。 生物材料保藏说明 分类命名: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sp.);菌株编号:QHL-23-1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5年1月30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 10461.【附图说明】 图1.基于26S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梅奇酵母菌 QHL-23-1代表的种为一独立分支,梅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梅奇酵母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梅奇酵母菌菌株为QHL‑23‑1,分类命名为Metschnikowia sp.,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046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朋赵娟卢彩鸽刘霆张涛涛刘德文刘伟成董丹吴慧玲田兆丰卢向阳裘季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